当前位置:河南站首页 > 教育 > 大学 > 正文

【美文】书善天下 书生情怀

2018-06-11 09:12:38  作者:  来源:中华网河南  参与评论()人

岁月如梭,如白驹过隙。

河南大学出版社走过三十个春秋,进入了而立之年。我们首先要表示祝贺和感谢!祝贺她走向成熟的生日,致敬她获得尊严的成就;同时也要感谢为她的成长付出辛劳和智慧的几代河大出版人、一位位真诚的作者,及给予她关怀、帮助的所有领导和朋友们!

除此之外,我还想谈谈自己进入河大社、从事出版事业的一些感受,并祝愿我们出版社有更加明丽、更加璀璨的明天!

一、斯文在兹

“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诵诗闻国政,讲易见天心。”这几句诗,出自唐代名相张说之手,记得上大学初读到它时,就有很深的感受,产生了很强的共鸣。之所以如此,倒不是因为作者的这首应制诗(题为《恩制赐食于丽正殿书院宴赋得林字》)记述了他承蒙皇帝赐宴而欣喜大醉的“事件”,而是因为这首诗的意义和境界,已初露盛唐诗的兴象与气韵,透出“燕许大手笔”的清拔、宏丽之风。尤其是诗中关于图书、典籍的这几句,一下子会让你感受到书卷、翰墨的浓郁气息与诵读《诗经》、讲习《周易》的厚重意味,——这几句诗,抒写出书卷融入生命、书香弥漫于心灵的那种醇厚、那般温馨的感觉,以及书生所具有的那种斯文在兹的情怀。

我是2007年初进入河大社的。应当说,就我个人而言,最初动议来出版社工作是颇为偶然的,甚至有几分出乎我的意料。作为一名学人,原本以读书、教学和研究为业,没想到专门来做出版。但最终成为出版人,细想起来,却又合乎自己的心路历程。这不仅仅是因为在那之前,我时不时地与出版社的师友有一些学术或出版方面的交流,也曾作为顾问提出过一些图书选题;其更深层的原因,还在于我对图书、尤其是好书有一种强烈深厚的兴致,常常是一旦获知,便非想办法买到手不可,不然会寝食难安;而若一册在手,便喜出望外、忘乎所以了。

记得大学时代的乐趣,除了听名师、大家的讲课和学术报告,主要就是借书、买书、淘书与读书了。那时,每天都会光顾书店,甚至在课间那么短的时间里,也会飞奔到校内的新华书店,看有哪些新书可买,即使是排起长队,也兴致盎然。好多人都是这样,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那番场景,在现在的大学校园是很难想象的!

后来,我到北京读书,也一直保持着逛书店的热情,每每乐此不疲。在离学校稍近的新街口、西四等几家书店里,买了许许多多的专业书。八十年代中后期的校园里,经常会有大车拉来各类书籍打折销售,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挑一堆,抱回去的那种感觉,简直就像过节。再后来,到上海念书,主要的精力也都在书上。那时候,读博士很少上课,春夏秋冬大多是在学校的图书馆或者安静的宿舍里看书;而外出的时间里,或结伴儿、或独行,十有八九不是在各个书店里看书、挑书,就是在去那些书店的路上。有一桩关于买书的事很有趣,至今仍记忆犹新:在复旦南区,每周有两个早晨,都会按时来一位骑着摩托车的人,驮着两大包书来卖。由于多为新出版的各类学术新书,折扣又低,就吸引了大批研究生前来挑选、购买,常常是很快销售一空。那卖书人也神气得很,经常兴致勃勃地说:“对复旦我是格外照顾的,其他学校每周我只去一次,唯有复旦是每周来两次。当然,复旦学生也买我的账,一大早就来夹道欢迎。可见,我比你们校长杨福家还有号召力!”的确,那几年我在他那里买的书,着实不少。

在之后的不同岗位上,无论是在院系教书还是在处室工作,也都把图书视为生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搬几次家,家里最大的房间都让给了书房(还有后来扩展的书库),一直到现在,对每年新招收的硕士、博士研究生,都会邀他们来看看我的书房、书库,感受一架架图书所带来的愉悦。

2017年世界华人文明交流经典案例征集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新闻热线/内容合作/媒体支持:0371-56279388
商务(广告)合作:0371-56279366
联系邮箱:798334716@qq.com

中华网简介| 河南频道简介| 广告投放| 联系我们

网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236413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