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站首页 > 教育 > 教育资讯 > 正文

教体育的语文老师 “足球让留守儿童自信”

2017-07-25 08:34:25  作者:  来源:新京报  参与评论()人


学生们在自己平整的土地上进行足球训练。


吕少武从网络上买了一些装备,在简陋的场地上训练学生。受访者供图

尘土飞扬的黄土地上,一群年龄各异、身高悬殊的孩子,追逐着一只足球,奔跑、传递、射门。黄土高原特有的腮红,与身上穿着印有“河口小学”的队服相映成趣。在“球场”的一边,一名中等身材、面色黝黑的中年男子,目不转睛地观战。

他的名字叫吕少武,是甘肃省陇西县永吉县河口小学的语文老师,也是兼职体育老师。2014年,身为足球爱好者的吕少武,将足球引入到这所一共只有50余名学生,多数为留守儿童组成的乡村小学。三年后,在陇西县小学生足球比赛中,这支“语文老师教出来”的球队,获得了第三名。

7月23日晚,由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等共同举办的“全国小学体育活力校园优秀案例”评选结果在北京揭晓,吕少武的乡村足球队在列。

一支由语文老师带出来的足球队,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推广案例”,在这背后,吕少武功不可没。而他本人也因这种原本出于无奈而选择的“跨界”,成为焦点人物。昨日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他说,足球让留守儿童自信,是“通往外部世界的钥匙”。

“曾想着早点离开这里”

新京报:怎么称呼你,语文老师还是体育老师?

吕少武:我是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毕业的,当了十年的语文老师,最近三年也在带体育课程,当足球教练。可能是我长得比较黑,所以看起来更像体育老师。怎么说都可以,教语文的体育老师,教体育的语文老师,都行。

新京报:什么时候开始在河口小学教书?

吕少武:我是2007年参加工作,先是在半山腰的一所村小教书,三年之后调到了山脚下的河口小学,到现在已经七年。

新京报:作为一名生长在县城的老师,刚到农村学校时感觉怎么样?

吕少武:我出生和成长都在县城,虽然不是富裕家庭,但还过得去。参加工作之前,也没有农村生活经历。所以刚到这里的时候,那种城乡差距一下子让人心都凉了,没想到这么艰苦。

我是自己从县城骑着摩托车来报到的,一路都是土路,常常走错。学校里没有自来水,与村民放养的牲畜喝同一口泉水,有时候都能看到水里的粪便。校内手机没信号,要自己找有信号的地方,一般是在墙角,然后找到了就不能乱动。这样下来,手机都快成固定电话了。

新京报:学校的情况是什么样的?

吕少武:学校在陇西县的东南边,一条山脚下的公路旁,砖木结构的平房,没有体育设施。全校10个教师,6个班级,一共五十多名学生。比较大的班级有十一二个学生,小的班只有六七个人,都是附近三个村子里的小孩,平时走路上学,最远的单程要40分钟。

新京报:现在的工作节奏怎么样?

吕少武:每天早上6点多起床,然后上班路上大概40分钟,晚上6点多回家。每天在学校呆将近12个小时。每周差不多20节课,每天早上两节语文课,然后体育课一周7节,还有一两节的社团课。总体来说,课时量比城市的老师多一倍。

2017年世界华人文明交流经典案例征集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新闻热线/内容合作/媒体支持:0371-56279388
商务(广告)合作:0371-56279366
联系邮箱:798334716@qq.com

中华网简介| 河南频道简介| 广告投放| 联系我们

网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236413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