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站首页 > 教育 > 教育资讯 > 正文

何绍森:24岁硕士研究生变身“公益达人”

2017-10-23 09:54:22  作者:  来源:新京报  参与评论()人

10月21日,何绍森在办公室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

何绍森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在读研究生。尽管年仅24岁,却已经从事公益志愿服务5年。

从大学一年级时担任志愿者教师,到后来参加“扶残助学送教上门”志愿服务项目并成为骨干,再到后来成为“夕阳再晨”公益组织联合创始人,一路走来,何绍森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公益达人”。

从参与者变成组织者、管理者,随着志愿服务的深入,何绍森所从事的志愿活动逐渐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何绍森觉得,不论以后是继续深造还是参加工作,公益志愿服务这条路他还将一直走下去。

“资深”的大学生“支教”

如今已是海淀区文明志愿者协会秘书长、夕阳再晨联合创始人的何绍森,形容自己志愿服务经历的开端,更像是无意中种下的一颗种子。

正如无数其他从家乡走出的大学生一样,2012年刚来北京读大学的何绍森,带着一双孜孜不倦的眼睛。大一的课程并不繁重,从福建宁德乡村走出的何绍森初次来到古都北京,在课业之余沉醉于数目繁多的名胜古迹。但何绍森发现,即使醉心于游览,一个大学新生的空闲时间仍有很多。

在同学的建议下,何绍森加入了所在学院的学生会。时值地大60周年校庆,何绍森与十几个学生志愿者在操场摆放了3000把座椅,初次品尝了志愿服务的艰辛和成长。一次偶然的机会,何绍森参与到学校义务支教的行列中,赴天通苑一所打工子弟小学担任思想品德志愿者教师。

六年级的课堂上,课堂纪律往往不佳,志愿者们需要一人维持纪律,另一人讲课,才能将课顺利上完。为了让孩子们专注下来,何绍森除了认真上课,还想了一个办法让孩子们记住课堂内容。

“老师这节课讲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每次上课,何绍森都将这三个有针对性的问题写在黑板上,临下课10分钟,让同学们写下回答交上。回学校后,何绍森都会一一在学生的回答上作批语,下次上课时再发给学生。通过这个办法,几堂课下来,学生的专注力明显提高,每次需要两人才能维持的课堂纪律,何绍森一人就能应对。

就这样,何绍森每周一下午都要坐1小时的地铁来到这所小学授课,不同于其他只是体验式授课的志愿者,何绍森坚持了3个多月,成了志愿者队伍中的资深“教师”。

“助残送教”带来的触动

初期的志愿服务打开了何绍森参与公益项目的窗口,随着志愿服务的深入,何绍森通过北京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平台组织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四所高校常年开展“扶残助学送教上门”项目提供免费的送教上门服务。

不同于此前为正常学生上课的经历,在何绍森记忆中,第一次送教到残障儿童家中就给他带了极大的震撼。“项目针对的残障儿童往往残障程度极为严重,严重到连特教学校都没法上。”

在这些儿童中,有的是因先天疾病失去了语言能力、行走能力;有的生活不能自理,吃饭都需要家长喂食;其中有一位16岁的少年,因身体停止发育,身高只能到志愿者胸口位置;有的则有智力障碍,虽然20多岁了智力水平还停留在几岁。

教课的难度也比此前大大提高,且不仅局限于文化课内容。何绍森对接的残障儿童是一个14岁的男童,有智力障碍和行走能力障碍,每次都需要何绍森手扶着走路,以锻炼腿部肌肉。而有的志愿者,为了教一个儿童画一个首尾相连的圆,就花了两个多月时间。当这个儿童学会画圆,家长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2017年世界华人文明交流经典案例征集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新闻热线/内容合作/媒体支持:0371-56279388
商务(广告)合作:0371-56279366
联系邮箱:798334716@qq.com

中华网简介| 河南频道简介| 广告投放| 联系我们

网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236413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