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要闻 > 正文

文化观察丨破坏文物古迹 别想“事了拂衣去”

文化观察丨破坏文物古迹 别想“事了拂衣去”
2021-03-23 10:05:17 来源:人民网

3月21日下午,“3名游客在八达岭长城墙体上刻划”的视频曝光,此举不仅引发众怒,更引起警方的高度重视。

22日凌晨,延庆警方将张某林等3名违法行为人查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已对三人作出行政拘留并处罚款的处罚。“文物古迹是宝贵的文化遗产,需要大家共同保护,对于故意损毁的行为,警方将依法坚决查处。”延庆警方如是说。

消息一出,众人拍手称快。在城墙上涂鸦、刻字,不再只是一件被大家谴责的不文明的小事儿;破坏文物古迹,谁也别想“事了拂衣去”!

从八达岭长城到敦煌壁画,从杭州西湖到陕西榆林丹霞地貌……长久以来,我国不少文物、名胜古迹被游客以刻字、涂鸦、踩踏等方式损坏。眼见古迹“旧伤”添了“新痕”,这种行为却屡禁不止。

究其原因,一是部分游客文物古迹保护意识淡薄、法律素养不高,一时“手痒”又怀有侥幸心理;二是景区监管难度大,事发时没能及时制止,事后又很难进行调查取证;再就是违法成本低,处“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罚款”者居多,让很多人敢于僭越法律红线。

直到《国家旅游局关于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的正式实施,给嗜好“到此一游”的“留名者”以沉重打击:损毁、破坏旅游目的地文物古迹的行为,从此纳入“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黑名单,旅行社景区可对其“拒游”。近两年,“驴友”因“故意损毁名胜古迹罪”获刑的新闻也进入公众视野,《刑法》规定“故意损毁国家保护的名胜古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让违法行为无所遁形。

可以说,此次警方对违法行为人作出行政拘留并处罚款的处罚,不仅警示了在文物上印刻“到此一游”的恶劣行为,同时也彰显了我们保护长城等文化遗产的坚定决心。

文物古迹是社会公共财富,承载了中华数千年的历史文明,一旦被破坏,很难恢复原貌。遏制游客破坏文物现象,亟需切实加强文物保护的宣传与教育力度,做好文保的普及工作,加强针对性教育引导,唤醒人们对历史文物的保护意识和敬畏之心;另一方面,也要进一步完善文保法律法规细则,让相对应的处罚措施得以细化,并将相关条例置于景区醒目位置,使跃跃欲试的游客们“三思而后行”。

此外,探索使用无人机等科技手段加强监测巡查、对制止不文明行为的游客加以奖励,甚至专门开辟游客“涂鸦区”,这些方法都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保护文物永远都是“进行时”,没有一劳永逸的办法。多措并举,方能狠刹游客“文物刻字”之风。

(责任编辑:姜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