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站首页 > 教育 > 教育资讯 > 正文

11岁郑州女孩出诗集 做数学作业前常写两首“放松”心情

2018-01-09 10:58:28  作者:  来源:东方今报  参与评论()人

日前,郑州十一岁女孩孙泰惠在郑州纸的时代书店举办了个人诗集《幻想集》分享会。该书收录了孙泰惠从六岁至十岁创作的220首诗歌。小诗人是怎样培养的?为什么要给孩子出诗集?记者采访了孙泰惠的母亲孙瑜。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王姝/文图

孩子的诗歌让她发现不曾了解的内心世界

孙瑜告诉记者,自己最早发现女儿会写诗是小学一年级时。六岁的孙泰惠在作业本上写下了一首叫《白云》的诗,“白云我们的宝儿,河上的白云。上上下下的白云,土里的白云,天上的白云。”孙瑜觉得很惊喜,就给孙泰惠一个笔记本,告诉她可以把写的诗粘在上面,时间长了就是一部诗集。因为年龄小,很多字不会写,孙瑜开始随时记录女儿的口述作品,不做修改。

在妈妈的鼓励下,孙泰惠一发不可收拾:看到月亮和溪流,她用文字表达赞美和感谢:“我喜爱你那银灰色的皮肤/我可以感受到你的呼吸……”;看到环境被污染,发出呼喊责问:“清凉的小河/原本是小鱼小虾们的家乡/为什么现在又丑又黑?无辜的鱼虾们只能从天堂游进坟场”;在电视上看到战争中的伊拉克,还会幻想自己变成一棵面包树,为儿童遮阳挡雨,提供果实。

七岁以后,孙泰惠开始自己在纸上写诗,到九岁学会了用手机和电脑打字,写诗已经成为她的一大乐趣。作家碎碎曾见证孙泰惠写诗时的轻松状态,“那是一个读书分享会,大人们讨论的问题对她有些陌生。她拿起妈妈的手机,即兴打了一首诗,《一个晚上》就这么出来了。”

作为职业作家的孙瑜表示,抛开母亲的身份,自己感觉孩子的诗歌非常惊艳:“成人创作比孩子多的是理性思考和创作经验,对世界的感受力差远了。以前把孩子想得太简单了,这些诗歌让我发现孩子的内心世界。他们对世界的思考和体察,远远超过成人的想象。”

面向真实鼓励表达不怕出现“伤仲永”

孙瑜曾问孙泰惠为什么写诗,孩子语出惊人:“是心逼着我写的”。这句话的背后,是一个书香氛围的持续影响:阅读、思考、写作,是这个家庭的日常,为孩子阅读书籍、记录灵感,也是孙瑜乐于做的事。

为了让孩子接触更真实的社会,孙瑜带孙泰惠参与社会活动。在两次拜访治疗脑瘫患儿的医院后,孙泰惠写出《宝贝,你不要哭》,并用零花钱为脑瘫的孩子购买了零食。“我希望孩子接触方方面面的社会,而不是活在真空中,导致过于脆弱。”孙瑜说。

孙泰惠上小学六年级,开始有了课业的压力。孙瑜和丈夫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带她出国旅行,当她发现不会英语玩不好,就主动要求报英语班;孩子每写出一首好诗,也会奖励给她十元稿费作为零花钱。“奖励和压力是一种附属手段,任何行为的原动力应该是快乐。”孙瑜告诉记者,孙泰惠写数学作业前常问能不能先写两首诗歌,对她来说海阔天空地胡说,是一种放松。

通过不断练习和积累,孙泰惠已经创作一千多首诗歌,其中一些发表于《诗刊》《中国儿童报》等刊物,她的弟弟,八岁的孙泰华也写了六百多首诗,孙瑜正在为其计划出版。

“这是一份给他们的礼物,没有其他要求和期待。”说起过早成名而才华湮灭的“伤仲永”,孙瑜说,这是由于其父母过早用才华去实现功利的目的,没有及时弥补孩子其他短板,阻碍其成长为正常和健康的人。

“父母的出发点很重要。我希望孩子能有个安静自由的创作环境。如果没有背离初心,就不存在‘伤’的情况。”她并不期盼孩子成为作家,因为写作是很辛苦的事,但是如果孩子真的成为作家,也很好。

(责任编辑:张红贞)
关键词:郑州 诗集
2017年世界华人文明交流经典案例征集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新闻热线/内容合作/媒体支持:0371-56279388
商务(广告)合作:0371-56279366
联系邮箱:798334716@qq.com

中华网简介| 河南频道简介| 广告投放| 联系我们

网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236413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