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教育 > 小记者 > 正文

职教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校企深度融合是重要“强心剂”

职教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校企深度融合是重要“强心剂”
2018-11-13 17:19:28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1月14日电(郭亚丽)长期以来,人们对于职业教育总是怀有一定的刻板印象,认为学习不好的孩子才会选择去职业院校就读,然而如今职教领域的蜕变正重新刷新着我们的认知。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是来自各地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不断壮大,实现了历史性的新跨越,进入“黄金时期”,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形成了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服务了区域经济发展,彰显了职业教育促进社会公平作用。湖南省便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从“大杂烩”到特色发展 专业建设精准对接产业

时间回到21世纪头十年,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长沙航院”)的招生分数仅需要高考成绩200分左右,即使这样学生仍然招不满,并且学生就业也成问题。今年,该校新生文理科的录取分数线已经达449分、392分,有学生甚至分数超过本科线但仍选择了长沙航院,呈现出“学校招生不愁、学生就业不愁”的良好局面。院长朱厚望表示,这一切都得益于学校走对了最关键的一步路——“壮士断腕”调整专业结构,这也是湖南省推动职业院校的产业群建设与优势产业链对接的结果。

自1998年升为高职院校以来,长沙航院先后开办了经、管、文、工等33个专业,与航空产业紧密对接的仅有11个,这种大而全的办学模式并没有让长沙航院花开别样红,反而由于专业庞杂,办学特色不鲜明,在招生方面一直不景气。为了破局,2012年暑假,院长朱厚望带队走访了行业内的17个单位,充分了解航空产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后,决定采取“停招、撤销、新增、转向”等措施,大幅度调整专业结构,精准定位航空名片。“砍掉”对接不紧密的旅游英语、文秘等23个专业,新增通用航空器维修、航空机械制造等13个与航空产业紧密对接的专业,将专业调整为目前的4个大类22个专业,形成了航空机电设备维修、航空电子设备维修、航空机械制造、航空服务与管理的四大特色专业群。

专业调整带来的是教师转型的难题。经历了半年的头脑风暴,全校上下统一思想支持学校改革,学校将80多位专业教师送出去培训100余人次。如年近50岁的女教师刘红梅,从“酒店管理”跨界到“机场运行”,她在脱产学习半年后,到机场顶岗半年,如今成了专业的领头人。

“和其他学校比,我们学校的优势究竟在哪?”“对接湖南省和株洲市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我们到底能够做什么?”十年前的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同样处于一个专业大而全、课程大杂烩的状态,看似包罗万象,实则缺乏竞争力。促使时任校长邓志革幡然醒悟的,是2009年学校申报湖南省示范高职院校未果。现在,学校紧盯地方支柱产业、瞄准地方特色办学,已经形成了“覆盖前后市场、兼顾新旧能源”的汽车类专业结构,汽车类专业数、学生数分别占全校的75%和70.4%,各知名车企、校企合作项目“扎堆”落户到了学校。

同样地,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长沙民政”)立足民政,在专业设置和专业建设上,关注生命的各个阶段和人生的各个驿站,开办学前教育、婚庆、老年服务与管理、老年护理、临床医学、社会工作、社区管理、殡葬等14个民政民生专业,涵养生命全过程,可谓“生老病养死”专业全开足。

校企走向深度融合 课堂无缝对接“职场”

要提升实践技能,光靠书本理论知识还不够,必须要“真刀真枪”上阵。有人在工商部门办理企业登记,有人在税务部门办理税务申报,有人在安排公司事务,有人在与客户进行合同谈判,有人在与银行办理业务......学生在学校充分体验着企业模拟经营的乐趣,这是长沙财经学校虚拟商业环境实训室学生实训的场景,也是校企深度融合的一次实践和体验的过程。

中职学校、财经专业学生去企事业单位实习往往存在一定的困难,对此,长沙财经学校创造性地把实验、实训、实习结合为一体,建立了虚拟商业社会实训室,校企共同设计实践教学方案、开发实践教学项目,企业导师和学校教师共同实施实践教学,企业把真实任务放到学校完成。从企业设立、内部机构组成、岗位设置、工商登记、账户设置、税务登记以及各项业务的办理,学生可以在此进行全流程全实践。“实训使我接触了各个会计岗位,了解了票据与印章,使我更加有自信有信心地从事会计工作。”1714班会计专业的周玉言说。

具有深厚行业背景的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湖南铁道”)同样将实训室及企业生产车间作为学子的“练兵场”。学校将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融入到轨道交通产业的“全生命周期”产业链,与铁路局、站段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共同进行实训、实习项目的研发,探索共建“校中站”“站中校”,此外,在全校所有专业中,实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行“订单式”培养,精准培养定制人才。从订单班毕业并被中国中车授予“高铁工匠”称号的刘少杰介绍说,“基本上订单班的培训内容就是上岗需要的技能,能够让学生迅速上岗,成为一线的员工。”据了解,近三年校企合作开办“全订单”“半订单”等多种形式培养班共计148个,订单学生达6000余人,“订单培养”学生覆盖率比例达74%,更多的订单班正在持续组建中,学生毕业达到标准即可顺利就业。

凭借着地缘优势及历史渊源,湖南铁道多年来紧跟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技术发展,将人才培养嵌入到轨道交通装备高端制造产业领先核心技术的源头。2017年被中国中车授予“高铁工匠”称号的刘少杰、陈士华、盛金龙和罗斌;2018年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谢光明;2018年获得全国首批“铁路工匠”的胡勇勇;“90后”全国铁路技术能手刘鹏……他们都是出自湖南铁道。

创新思路保障质量 锻造高水平的现代工匠

一流的师资才能造就一流的人才。为此,长沙航院聘请了30名企业的厂长(董事长、总经理)担任客座教授,205名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骨干、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同时,选派8名教学管理干部到企业挂职锻炼半年,356名专业教师下厂顶岗培训半年到一年,锻造一个“上得了讲台,能教一堂好课;下得了车间,能干一手好活”的“双师”教学团队。除此之外,学院还进一步拓宽专业教师成长通道,创新“双师”教师成长机制,实行“双师素质”教师分级认定、考核与管理,构建初、中、高三级“双师素质”教师认定考核体系,使双师资格成为专业教师的“第二职称”。

为了强化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提升学生的职业自信与综合素养,众多职业学校也将德育、心理指导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工作。长沙民政健康养老专业的学生还会通过高龄者体验等方式来强化对服务对象的了解,从而能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在学校的创新创业引导下,学生还自主设计研发了伴老年提醒置物盒、老年人听力辅助产品、老年鞋垫等物品来服务于老年群体。据介绍,长沙民政充分发挥学校在社会工作、健康养老等专业优势,建立了500多个注册志愿服务团队,开展专业化的扶贫济困、扶残助残、救援救灾、敬老爱老等志愿服务。

高职学校建立院士工作站,很多人或许难以理解,湖南汽车工业职院“李德毅院士工作站”是湖南省高职院校首个院士工作站,校长罗先进解释说,这并不是学校获取外界关注的一个噱头,“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作为一所对接服务汽车产业的专门院校,不仅要培养汽车人才,而且更需要主动参与产业技术革命,把’服务产业、创新驱动’作为发展主线”。24项专利申请,20篇科研论文,7项立项省级课题,8项横向服务开展,2辆自主研制的无人驾驶旅游观光车及2辆无人驾驶纯电动乘用车……2017年12月签约至今,工作站已经收获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近一年来,工作站致力于自动驾驶汽车领域的技术与工程化研究,不仅成功搭建了科技创新平台,更在“牵引”企业突破技术瓶颈、培养创新人才、服务汽车产业升级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的激励下,院士工作站涌现出一批科创达人。搞科研也不只是本科生、研究生的专利,高职院校的学生也有了在院士的指导下研究前沿技术的机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