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

让家医成为更坚实的依靠

2022-05-14 06:01:16 来源:健康报

自2016年我国全面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来,各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提供上门服务、长期处方、转诊绿色通道、家庭病床服务及医保报销优惠等举措,让签约居民获得了实惠。今年3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服务质量再上台阶。在“世界家庭医生日”来临之前,本报推出“关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系列报道,对各地在扩大服务供给、丰富服务内涵、拓展服务方式和完善服务保障等方面的新探索、新经验进行系列报道,为整体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记者 高艳坤

当前,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越来越受到居民的欢迎和认可,但是,处于发展阶段的该项服务还面临家庭医生特别是全科医生数量不足等问题。因此,各地在努力培养全科医生的同时,乘着强基层政策的东风,巧借医联体、医共体和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的力量,充实队伍,提升能力,探索了不少可供借鉴的经验。

深挖潜力,县乡村医师齐上阵

和全国整体情况一样,陕西省宝鸡市眉县面临全科医生数量不足的问题。眉县健康共同体总院党委副书记陈小平介绍:“2020年起,眉县将乡村医生和县级医院医生全部纳入家庭医生队伍,推行1名村医﹢1名乡镇卫生院医生﹢总院服务团队的‘1﹢1﹢X’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此举充实了家庭医生队伍,同时县级医生的加入,显著提高了团队的服务能力。

眉县横渠镇河湾村63岁的村民老郑患慢性支气管炎多年。她一边张口大喘气,一边颤颤巍巍地走进了签约医生田颜斌的诊室。考虑到老郑患病已久,田颜斌为老郑做完心肺听诊等体格检查后,又用远程会诊系统联系了县中医医院吴涛副主任医师进行会诊。完善治疗方案后,吴涛为老郑开具了一张健康教育处方,系统讲解慢性支气管炎的日常注意事项等。老郑说:“我是吴涛医生的老病号了,以前找吴医生看病得坐1个多小时的班车去县城,现在在家门口可以‘看’到吴医生,真是太方便了!”

陈小平介绍,为了将医防融合做到实处,该县还制定了《1﹢1﹢X慢性病患者分类干预签约服务实施办法》。对居民多发的高血压、糖尿病等15种慢性病,按照病情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分别由村、镇、县级家庭医生进行管理。

营头镇第二坡村71岁的老马身患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10余年,继发糖尿病肾病、脑梗塞,被划分为三级患者,由县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进行管理。在家庭医生的指导和随访下,老马的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在一次入户随访时,家庭医生又了解到老马每个月都要奔波15公里到县人民医院购买胰岛素。很快,家庭医生将这一困难反馈给总院药械管理中心协助解决。此后,老马每月只需要带上门诊特殊慢病卡前往离家4公里的营头中心卫生院就可以买到胰岛素。

“1﹢1﹢X”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的开展不仅方便了百姓,也提升了乡镇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眉县槐芽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张晋说,以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为例,过去遇到出现并发症的患者,限于专业技术能力,医生只能建议患者到上级医院就诊。如今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以上情况都可以在卫生院得到妥善处理。

政府搭台,打造“顶配”家医团队

相较眉县,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则具备了明显的中心城区优势。

在成华区,每个家庭医生团队都是“超常配置”——除了基层医生、护士、公卫人员、社区工作人员等,还有一位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医生作为指导医师。

侯玉敏是成华区万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3月初,她发现自己的一名签约对象——70多岁的糖尿病患者李女士出现了肝功能异常。这种异常与李女士所患的糖尿病有没有关系?下一步该怎么处理?侯玉敏一时无法解答,很快就请其所在家庭医生团队的指导医师——华西医院全科医生罗丹前来会诊,经检查和分析,为患者制订了诊疗方案。

“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时间不长,服务能力薄弱,无法满足居民就医需求。”成华区卫生健康委基层医疗卫生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解决这一问题,成华区委、区政府2016年与华西医院签署“华西—成华城市区域医疗服务联盟”合作协议,共同探索建立以成华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基础,以华西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为依托,具有中心城区特色的医联体运营模式。2019年,成华区政府又牵头成立了“华西—成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中心”。该中心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居民健康教育、家庭医生团队能力提升、全科医护人员实训考核等功能为一体,逐步实现家庭医生团队服务能力整体提升。

“指导老师们都是倾囊相授。一 开始是定期开设专家讲坛,全区的基层医生分批参与学习。”侯玉敏回忆,“第一节课还是从认识什么是高血压、什么是糖尿病讲起。”尽管老师们来自顶尖大医院,但是教授的都是基层最急需的技能。现场带教,边学边练,“比学习教材效果好多了”。疫情发生后,集中的线下学习少了,但是指导老师们每周都会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坐诊、带教、疑难杂症会诊、病区查房和专业技术培训等工作。“有时为了讲清楚一个问题,老师们都会加班到很晚,真是见识了什么叫比自己优秀的人还比自己努力。”侯玉敏打趣说。

侯玉敏感觉到自己由“开药的”慢慢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医生。她表示,以前,患者都是带着上级医院开具的处方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医生只需要照着方子开药就行了。跟华西医院的医生学习几年下来,社区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做出相应诊断,调整治疗方案,开展疾病筛查和个体化的健康教育。随着服务能力的提升,居民对家庭医生团队越来越认可,每个团队都收获了自己的粉丝团。

上下合作,畅通急难患者转诊

“医生,赶快来我家看看吧,我老伴儿要憋死了。”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南湖第二社区的吕女士急匆匆地联系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李莉。李莉带领护士拿起出诊箱,背起氧气瓶迅速赶了过去。

赶到吕女士家后,医护团队立即了采取吸痰、吸氧等一系列急救措施。老人的症状缓解后,李莉马上与中心联系,通过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将老人转诊至三甲医院。经过一周时间的系统治疗后,老人病愈出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到三甲医院间的转诊工作为何进行得如此顺利?长春市朝阳区卫生健康委基层科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强化上级医院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双向转诊和技术指导,近年来朝阳区与吉林大学第一临床医院等10家联盟单位签订了双向转诊协议。

不仅如此,朝阳区还和长春市中心医院、长春市肝胆病医院合作成立了家庭医生工作室,两家市级医院每周都会派专家到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开展坐诊和培训工作,提升家庭医生团队的服务能力。

在畅通转诊渠道方面,广西壮族自治区荔浦市也开展了相关探索。近年来,荔浦市建立了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1﹢1﹢1”的组合签约服务模式。该市在与居民签约的同时,引导签约对象自愿选择一家二级和一家三级公立医院作为转诊就医医院。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设立全科医学科作为对接部门,指派专人负责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接,预约专家门诊和病床,落实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48小时内安排住院等便利措施。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