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

在木里,“攀枝花元素”格外显眼

2022-10-19 15:39:30 来源:健康报

□特约记者 喻文苏 通讯员 程桂英 肖勇

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攀枝花元素”给人印象深刻——攀枝花援藏帮扶项目泌尿外科技术中心、攀枝花援助医疗器械、攀枝花援藏专家简介……

攀枝花医疗卫生援藏的点滴在这里悉数沉淀。木里,这个风景如画的藏区,有一份深深的爱来自200多公里外的攀枝花市。

援藏,是一份责任,更是一份担当
在木里,记者一行见到攀枝花市组团式对口支援医疗队队长、担任木里县人民医院常务副院长的陈力时,他正与急诊科主任冯裕江在急诊科检查标识标牌。

“再过几天,急诊科就将开诊,医院将迎来又一次历史性的突破和转变。”冯裕江激动地对记者说,医院几年前就想建急诊科,但由于各项值班值守制度、急诊急救流程不规范,条件不成熟,一直没有建起来。如今,在攀枝花市中心医院组团式帮扶下,急诊科各项制度、流程逐步建立,终于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

冯裕江告诉记者,以前急诊患者到院后不能及时处理,只能分到各科室进行治疗,难免会耽误急救时间。随着急诊科开诊,医疗救治将更加规范,为急诊患者赢得更多宝贵的抢救时间。

来木里之前,陈力是攀枝花市盐边县中医院院长。急诊科开诊,是他到木里县人民医院帮扶的“第一件大事”。陈力表示,急诊科开诊为未来医院申报建设五大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奠定了基础,为医院长远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撑。

在陈力看来,帮扶不仅要帮助受援医院提高医疗技术、诊疗水平,还要帮助带动管理理念、服务理念的提升,要切实将输血式帮扶与造血式帮扶紧密结合起来,全方位帮助当地医疗卫生机构提升综合能力。

“援藏,是一份责任,更是一份担当。我希望援藏结束时,能为木里留下一点痕迹。”尽管才到木里两个多月,但陈力早已将责任和使命扛在肩上。他说,下一步,还将加强医院临床专科能力建设,打造一批重点学科和专科,同时整合科室资源和力量,细分专业,打造特色专科。

援藏,是一份事业,更是一份情怀
在木里县人民医院普外科,一名不满3岁的烫伤幼儿坐在病床上,手里拿着一颗葡萄,小嘴不断地舔着。王帆帆是攀枝花市第六批援藏队队员之一,他带着徒弟、医院普外科住院医师罗闯来查房,小心翼翼地揭开幼儿烫伤位置的纱布,弯着腰半蹲着查看幼儿伤势,边看边叮嘱孩子家长,在伤口结痂前一定要注意预防感染,以免日后留下疤痕。一旁,罗闯听得认真,记得仔细。

类似这样的教学查房,不止出现在木里县人民医院,在木里县中藏医院、木里县妇幼保健院也在进行。攀枝花市医疗卫生援藏队伍以“师带徒”的方式,精准“传、帮、带、教”,助力木里县医疗机构医疗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大幅提升。

“老师们通过教学查房、示教手术、学术讲座等方式,教手术要领和技巧,带领我们开展了很多以前从未开展过的手术。现在,我们有底气也有能力去处理疑难杂症了。”说起医疗卫生援藏为医院带来的变化,罗闯感慨良多。

罗闯说,以前到外面学习前沿的医疗技术,回来之后却不敢进行实际操作。“没有师傅带着,大家不敢做。但是,随着一批又一批攀枝花医疗卫生援藏队伍的到来,大家在援藏医生手把手的带教下有了很多实操机会,现在我们可以独立开展腹腔镜下胆囊手术、阑尾手术等。”

攀枝花市医疗卫生援藏队伍不仅提升了当地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还赢得了当地居民的好评。“每次查房,他们都会给我们竖起大拇指。”援藏一年有余的王帆帆说,援藏不仅是一份工作、一份事业,更是一份情怀和追求,希望把技术留在藏乡,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援藏,是一次历练,更是一生财富
7个月,到过木里县17个乡镇下乡义诊……这是从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到木里县中藏医院支援、任医务科副科长的刘财的一个片段。

刘财今年1月到木里县中藏医院支援,主要协助开展康复科和医务科工作,建设脾胃病科、老年友善医院等重点学科,帮助筹划建立手术室等。

作为骨科专家,刘财还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下乡义诊骨病患者,传播健康理念和健康知识。他计划跑遍剩余的9个乡镇,希望通过一次又一次的“传、帮、带、教”,让木里的医务人员掌握“硬技术”。

“援藏,是一次历练和成长,更是一生的宝贵精神财富。我在帮扶支援的同时,也在逐步提升自我水平和能力。”攀枝花市第六批援藏队队员、援木里县妇幼保健院的何元虎医生说,一次援藏行,一生援藏情,木里的经历必将影响他的一生。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