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新闻 > 地市新闻 > 正文

脱贫攻坚|三门峡陕州区:山村变了样 群众乐开颜

脱贫攻坚|三门峡陕州区:山村变了样 群众乐开颜
2020-12-16 08:16:22 来源:人民网

脱贫攻坚

冯奶奶正在做工

“哒哒哒……哒哒哒……”还没走进厂房,老远就听到了机器轰鸣;迈入车间,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扑面而来。放眼望去,工人多是村民模样,其中,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奶奶吸引了记者目光。

只见老奶奶脚踩缝纫机,手指灵活地将材料放在缝纫针下,三下五除二就做好了一根编织带。老奶奶姓冯,今年75岁,是三门峡市陕州区宫前乡池头村村民,她务工的车间就在村里的塑编加工厂。做一根编织带冯奶奶能得2元钱,一天下来她能挣四五十元。“我活了一把年纪,都是做庄稼活儿顾个温饱,没想到老了老了居然挣上钱了,在家闲着也是闲着,这点活儿我轻轻松松就干了。”冯奶奶一脸满足,而村里像冯奶奶一样在家门口务工的村民还有很多。

“车间建进村,农民当工人,茧手领工资,脱贫打头阵。”池头村塑编加工厂已然成为该乡脱贫攻坚的一大引擎。

脱贫攻坚

陕州区产业扶贫基地

以前的池头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经济基础十分薄弱,贫困户脱贫致富渠道单一,这些情况,村支部书记薛东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为了壮大集体经济,解决池头村长期以来面临的贫困问题,薛东方萌生了发展村办企业项目带动村民致富的想法。经过多方考察,薛东方组织池头村两委干部和村民到洛阳市宜阳县韩城镇塑编加工厂学习技术。2018年12月,经过精心谋划,初期的塑编加工厂带着支部成员集资5万元购买的10余台设备,就这样在村烟叶育苗工厂的废旧仓库诞生了。

投产以来,池头村塑编加工厂带贫效果明显。2019年,又争取到上级扶贫资金60万,新建高标准车间2座,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

新厂房建成后,采取“支部+工厂+贫困户”模式,由池头村村委进行管理,以加工铝粉装盛编织袋为主,日加工100-300个编织袋。2019年8月份投产以来,吸纳本村及周边人员务工40人,解决了一些留守老人、贫困群众、残疾人士等特殊人群务工难的问题,使群众不出家门就能务工;通过发展塑编加工厂,池头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2019年实现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小”车间做出“大”贡献,池头村党支部带领群众探索的这条新路子,带领大家奔向了好日子。

脱贫攻坚

西坡村新建住宅

在距离池头村二十余里的西坡村,近年来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6年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共82户214人,贫困发生率达到76.4%。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落后,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差,是典型的省级贫困村。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西坡村于2017年建成了占地42亩的永康小区,安置贫困户63户153人,2016年县城搬迁户1户3人,彻底解决了贫困户安全住房问题。贫困户实施易地搬迁后,剩余的32户群众分散在7个自然村里,原有落后的基础设施条件和孤立无助的现状始终牵挂着村干部的心。为了改变未搬迁群众的居住条件,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共享搬迁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经政府引导,西坡村决定实施整村搬迁,实现资源整合。村组干部逐户征求意见、做工作,最终采取群众自愿的方式,把村内所有的未搬迁群众集中统一搬迁到永昌小区。

搬过来还得能致富。西坡村探索实现“企带村”共赢模式,依托特色产业,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同时结合贫困户实际,制定一户一策,大力发展自主产业,实施到户增收全覆盖,实现了“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项目”的目标。

如今的西坡村,基础设施“六通五有”,家家有新房,户户有产业,人人有活儿干,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王佩)

(责任编辑:耿倩)

为您推荐

多部门齐心协力确保第四届消博会顺利进行

2024-04-12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

金价屡创新高,“黄金热”还能持续多久?

2024-03-13黄金最新价格 黄金最新价格今日金价 2024年黄金最新价格

“春风送岗”在行动 各地多措并举促就业暖民心

2024-03-05春风送岗 春季大型招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