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新闻 > 地市新闻 > 正文

博士“虎爸”逼7岁和5岁子女学高数、文言文 妈妈向法院求援

博士“虎爸”逼7岁和5岁子女学高数、文言文 妈妈向法院求援
2021-12-15 16:18:00 来源:映象网

博士“虎爸”逼7岁和5岁子女学高数、文言文 妈妈向法院求援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本是人之常情,但南京一名“虎爸”的教育方式实在让人无法理解,他不但让读小学一年级和幼儿园的两个孩子学高等数学,还经常施以辱骂和殴打……无奈之下,孩子母亲只能向法院“求援”。日前,南京市建邺区人民法院通过签发人身安全保护令,最终化解了这起因家庭教育方式失当引发的纠纷。

博士“虎爸”逼7岁和5岁子女学高数、文言文 妈妈向法院求援

据了解,吴斌自己博士毕业,对两个孩子的要求很高。

案情回顾:母亲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毛先生系博士毕业,与郑女士婚后育有两子女小明、小佳(均为化名),儿子小明7岁,读小学一年级;女儿小佳5岁,读幼儿园。

郑女士称,丈夫毛某经常向两子女小明、小佳(化名)教授中学、大学的知识,让两孩子学文言文和高等数学,并要求两子女学至深夜,其在教育子女学的过程中经常使用侮辱性字眼进行谩骂,有时甚至出现殴打行为。

在公安民警、妇联工作人员、学校老师介入协调的过程中,毛某一直未能认识到其教育方式失当的问题,反而认为其管教孩子仅为“家务事”,拒绝接受相关人员的协调,对两个孩子的身心造成了严重影响。因子女的教育问题,亦严重影响了夫妻感情。

在此情况下,郑琳向南京市建邺区人民法院申请,禁止被申请人吴斌打骂申请人及申请人的子女小明、小佳;禁止被申请人吴斌限制申请人及申请人的子女人身自由。

“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有对未成年人进行合理教育的职责,但应根据未成年人的年龄和智力发展状况,在尊重未成年人的心理状况和情感需求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

建邺法院经审查认为,本案中,根据申请人郑琳提供的《接处警情况说明》、病历资料、照片、视频等证据,以及案件承办人向小明的班主任老师了解的相关情况,可以证明被申请人吴斌在对两子女进行教育的过程中,经常性使用侮辱性字眼进行谩骂,有时甚至出现殴打行为,教育方式失当,有对未成年人进行精神侵害的家庭暴力行为。

建邺法院法官李霓介绍,在法院工作人员向被申请人吴斌告知郑琳已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并向其释明法律后果的情形下,吴斌仍拒绝参加听证谈话,故郑琳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符合法定条件。

据此,建邺法院作出裁定,禁止被申请人吴斌对郑琳、小明、小佳及其相关近亲属实施家庭暴力。(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法官说法

精神侵害也属于家庭暴力

“本案是一起家庭教育方式失当引发的纠纷,法院用‘硬约束’和‘软关怀‘结合的方式,妥善处理纠纷、化解各方矛盾,维护了家庭关系的和谐。”李霓表示,人民法院旗帜鲜明反对精神侵害型家庭暴力,引导被申请人选取正确的教育方式。本案中,被申请人虽并未对孩子肉体上造成严重的损伤,但存在长期辱骂、贬低孩子进行精神侵害的行为,也属于家庭暴力。而且这种落后的粗放式教育方法,严重影响孩子心智的健康发育。

李霓介绍,法院在签发本案人身安全保护令时驳回了申请人要求禁止被申请人接触子女的申请,同时将保护令的有效期限定为三个月,给被申请人能够自我反省和改正的机会。保护令有效期之后,承办法官向申请人回访,得知被申请人未再出现打骂孩子的情况,申请人也不再对人身安全保护令续期,这一家庭问题得到了妥善化解。

豫论场|博士“虎爸”逼5岁女儿学高数,简直是摧残

哪有这样教育孩子的!

看到南京一个博士毕业的父亲强逼7岁儿子5岁女儿学中学、大学知识的新闻,忍不住想斥骂。

在“双减”背景下,国家给孩子减负,家长却给孩子增负,不仅在课业上增负,更是心理上增负。让两孩子学文言文和高等数学,还得学到深夜,常用侮辱性字眼谩骂,甚至还会殴打。连孩子母亲都受不了,转向法院“求援”,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近日,南京市建邺法院处理了这起因家庭教育方式失当引发的纠纷。

这哪里是在教育,简直就是在摧残!

教育要分年龄段,一个年龄段要干一个年龄段的事儿。拔苗助长,只会带来伤害。国家实施“双减”政策,就是要让孩子从沉重的课本作业和校外培训中解脱出来,这不是对教育的削弱,而是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这位家长闭目塞听,还沉浸在填鸭式教育的迷梦中,就该用外部的力量把他叫醒、叫停!

想想前几年那个叫魏永康的神童的遭遇,还不该惊醒吗?十三岁上大学,十七岁上研究生,却因为离开母亲“生活不能自理”而被劝退。其母亲吸取教育,重新教儿子生活的常识,才让“神童”归于平凡,过上正常的也是幸福的生活。

其实,不只是这个博士,很多家长都有这种望子成龙的心理。自个当年学成绩不好的,希望子女弥补自个的遗憾;自个当年学得好的,希望子女超过自己。这都是把孩子当作自己的附属品,而不是当作一个完整的个体,一个具有独立民事权利的人来看待。这样看起来是为孩子好,实际上却是害孩子,剥夺了孩子童年的快乐,剥夺了孩子学其他东西的自由,最终也剥夺了孩子学的兴趣--伴随着侮辱打骂的学,绝对不会给孩子带来快乐,不断地刺激,形成条件反射,让孩子对学只有厌恶不会有喜爱!这其实就是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想让孩子学好文化课,却用了让孩子学不好的办法。

陶渊明有一首《责子》诗:“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陶渊明并非放弃对子女教育的责任,相反,他在《命子》诗及《与子俨等疏》中,都有对几个儿子为学、为人的严格要求,而在这首诗中,他看似责子,却透着对孩子们喜爱,对孩子天性的认同。

顺应教育规律,顺应孩子天性,尊重孩子人格,因材施教,以德树人,这才是对孩子真正的负责,才是真正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

(来源:环球网、河南日报、潇湘晨报)

(责任编辑:news10)

为您推荐

多部门齐心协力确保第四届消博会顺利进行

2024-04-12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

金价屡创新高,“黄金热”还能持续多久?

2024-03-13黄金最新价格 黄金最新价格今日金价 2024年黄金最新价格

“春风送岗”在行动 各地多措并举促就业暖民心

2024-03-05春风送岗 春季大型招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