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新闻 > 河南要闻 > 正文

南召:林下种草药、林景做旅游 实招促脱贫

南召:林下种草药、林景做旅游 实招促脱贫
2019-12-25 09:31:56 来源:人民网

看到下雨,锦晟石榴园女主人郑丽君喜上眉梢,“这场雨,能省不少浇地钱。”

夏天盼雨浇地,冬天盼雪压枝。锦晟石榴园位于河南省南召县崔庄乡,这两年种的是第三代软籽石榴,这是郑丽君弟弟花600万元专利费买的名贵品种。四户亲戚联合种2000多亩,锦晟石榴园约占五分之一。“今年是第六年。俺们商量好了,都用土粪追肥,保证果品质量。质量好不愁卖,最好的40亩,已经被北京一家公司预定。”郑丽君说。

南召县地处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别贫困地区,地貌上“七山一水一分田”,工业基础薄,发展相对滞后。1989年,南召被确定为国家级贫困县,多年来贫困一直如影随形。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借助森林覆盖率高达66.49%优势,南召县因地制宜发展林业经济。今年初,南召县城郊乡的国储林基地开建,基地总面积1.2万亩,计划栽植以玉兰为主的苗木50万株,目前已完成土地流转6000亩,栽植以玉兰为主的苗木近10万株。以玉兰、元宝枫等经济林为核心,南召县林业种植遍地开花。

林业为本,产业叠加。县内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社等积极参与。同唱“山歌”,共念“林经”,探索出林苗、林果、林药、林菌、林游、林禽、林蚕等多种产业扶贫模式。群众端起“绿饭碗”,吃上“生态饭”,鼓起了钱袋子。

林下种草药,林景做旅游,产品多样化

空中地面,产业更“立体”

走进南召县南河店镇郭营村,听人讲种树,眼前顿觉开阔。

“夏天,这儿的绿意不是一片,而是两层。”南河店镇党委副书记孙军介绍,路边是一排排玉兰树,树下套种的是黄精、蒲公英、白芨等中草药。

这是南召县锦宇园林有限公司的1200亩玉兰种植基地。近几年,公司流转本村土地,雇佣贫困户前来务工,村民收获租金、薪金、股金“三金”。“公司搞立体产业,群众得立体收入。”

产业、收入,咋算得上立体?

原来,玉兰树既能作为景观树,也能提取元素制药,价值最大;种树收益慢,南召县沃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郑付蕊瞄准商机,与种树公司合作中草药林下种植;中草药育苗成本大,南召县五垛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郝洪波又积极加入,进行技术合作。三方合作做产业,各展所长助脱贫。

“看,这批白芨、黄杜鹃幼苗,已经发芽40多天,明年就移栽到大田里。”郝洪波介绍,“黄杜鹃又叫闹羊花,中药名称‘羊踯躅’,是治疗跌打损伤、祛痛药的主要原材料。今年市场行情好,收益至少几百万元。”

“我们是带贫主体。每户贫困户,我们提供1.5亩中药材种苗,保证成品回收。”郑付蕊介绍,镇政府和公司签订的《带贫协议》,镇财政拿出200万产业扶持基金贷给企业,企业分8年向6个定点村归还200万本金,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企业还需提供不低于10万元贫苦户务工收入,三方同受益。 “今年是第一年,首批20万元本金已经兑现,贫困户务工收入也已经支付。”

南召县舒心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女老板单慧军原在北京做康养生意,几年前回乡创业,从事的艾产品加工产业,如今每年销售额可达5000多万元。作为县里“人才回归创业之星”,她非常看好发展“林”相关产业,并把目光放在了林业旅游和康养方面。

“艾产品是健康产业,林景旅游、林下康养也有这功效。”1月份,单慧军在城郊乡贾沟村流转土地11000亩,利用春季造林时机,在荒山栽植樱花、玉兰、红梅、冬梅等,林下同时种植白芨、蒲公英、丹参等中药材,逐渐将企业打造成集农业种植、生产加工、研发销售、生态旅游、健康养生、民俗体验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田园综合体。

“建成后,光休闲观光园区就有2000多亩,还有成套农业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体系。”单慧军说,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实行“农旅联姻”发展,生态农业、农业庄园、乡村旅游“三位一体”,“俺县走的,就是林业产业化融合发展之路”。

林中养鸡兔、地上栽果树,都是致富经

树上树下,都是好“生意”

四棵树乡高峰庵村后山,一群群土鸡来回奔走。蹊跷的是,养鸡没有鸡粪味儿,空气中反而飘着松香;拿来一筐鸡蛋,竟然有白、绿、土黄三种颜色。这么稀奇?

山林间养鸡的郝书根,在南召颇为“传奇”。37岁的他,初中没毕业就外出打工,修过摩托车,焊过门窗。2013年,郝书根在北京一家超市发现,绿壳鸡蛋竟要2.8元一枚。他兴奋不已,决定带着50万积蓄回乡养鸡。

流转2000多亩山林,买来黑羽乌骨鸡、麻羽鸡、黄羽鸡等鸡苗,郝书根把梦想托给山上松树林。不想,两年多下来,鸡没养成,钱却赔得精光。妻子离他而去,还欠外债20多万。

“林下养鸡是新生事物。喂鸡成本高等问题,一定有诀窍。”郝书根没有气馁,他反复研究发现:林间有草籽,鸡每天喂三次和两次下蛋数量差不多,喂一次减产20%。“当时高兴得跳了起来。现在改成一天喂一次,收益大幅提升。”

散养鸡怕老鹰不下蛋,郝书根创新性给鸡放噪音培养胆量,同时在林间放置“水泥管防空洞”防老鹰;虫草蛋被质疑是假的,他和再婚妻子就到景区叫卖演示,凭着喝生鸡蛋、免费请客品尝等“怪招”,产品名声鹊起。

规模越做越大,郝书根发现林下养殖还有更多奇妙。“11万只林下鸡,下蛋竟有三种颜色。与野鸡杂交生产的鸡蛋,呈土黄色;鸡粪与落叶松针腐化无污染,鸡吃孳生的虫子就产绿壳蛋;懒鸡吃饲料,只下白色蛋。”灵机一动,郝书根将三种颜色鸡蛋分别命名松林百草蛋、虫草蛋和五谷蛋,从此销路大开。如今,最贵的松林百草蛋4元多一个,供不应求。

2018年,郝氏虫草鸡蛋销售额1400多万元,不仅收回成本,还实现了盈利。同年,郝书根又在山林里放养了10多万只兔子,第一批5000只兔子投放市场,价格高达48元一只。

养鸡、养兔致了富,郝书根又开始考虑扶贫事业。南河店镇郭营村贫困户李付现、汪祖换夫妇来帮助喂鸡、收鸡蛋,郝书根给两人支付工资每月7500元,“靠着山林挣钱,就该回馈老乡。这是责任。”

靠山吃山林,田里种啥树?

“当然是晚秋黄梨。”四棵树乡雁门村益农种植合作社负责人高阔回答。

走进晚秋黄梨种植基地,连片的梨树上已经挂果。几名贫困户在田间忙活,有的给果子套袋,有的在除草。高阔介绍,“这是集采摘农业、观光农业、乡村旅游为一体。合作社5个股东,除了我都是贫困户,还吸纳了周边40躲户贫困户前来务工,年户均增收3500多元。”

农产品风险大、销售难,咋解决?乡里开通了益农信息社网络平台,果品可以放在网上订单销售。去年,高阔的7万斤晚秋黄梨很快就卖光。

“下一步,我们要研究更适合扶贫企业的金融支持和保险服务,让林果产业扩大有力量,遇险有保障。”四棵树乡党委书记王浩说。

山坡放柞蚕、轮伐养香菇 吃干又榨净

南召县城郊乡东庄村山坡多种柞树,附近环境却惹人生疑——山林变灌木丛,旁边还有工厂生产香菇:“封山育林不及,谁还敢乱砍伐”?

“这是正常轮伐,目的是来年长出嫩叶养蚕用的。”南召县副县长、城郊乡党委书记李哲介绍,夏秋季节,这里漫山遍野柞木丛中,七彩柞蚕就抱紧着枝条,慢条斯理啃食树叶。结茧季节,大家都会忙起来:既防止野鸟啄食蚕宝宝,还把室外蚕移到室内,“柞蚕虽七彩,吐丝是白色。结茧前分开类别,明年根据颜色连片放养,吸引游客来看。”

南召县柞蚕历史悠久,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2014年,经过多年繁育,河南省蚕科院专家培育出宛黄、豫大、胶蓝、胶绿、鲁红、杏黄、白一化等 “七彩柞蚕”。不仅能帮助农家致富增收,还能发展生态农业旅游观赏。

蚕业局负责人介绍,南召县春秋两季都能养蚕。春季,村里合作社对柞树进行轮伐,春柞蚕爬行觅食,啃食新发嫩叶;“春蚕的腿,秋蚕的嘴”,秋柞蚕不爱动,能吃老叶生长。春秋两茬养蚕,单位面积收益翻番。合作社更统一管理,免费为蚕农提供蚕子,并实施结网、捕蜂等措施,保护蚕农收入。

贫困户洪启顺家只有自己一个劳力。前年,他在村支书鼓励下养蚕,收益不错。今年,他领来12斤蚕子养殖,“一斤蚕子产300斤蚕茧,每斤蚕茧能卖30元。去年利润五六万,今年多养一倍,脱贫有望。”

彩蚕不仅好看,更有产业链价值。

柞木轮伐,以前只能当柴烧掉,既有污染,还占地方。为解决这一问题,南召县政府指导东庄村引进河南省三辰菇业有限公司,用砍下来的树枝作食用菌种植原料,栽培了平菇、羊肚菌、牛肝菌等4个品种,其中袋料香菇13万袋,安置10多名贫困群众在食用菌基地务工,年人均增收1万元以上。

在全县,“林蚕菌一体化”工程更有明确的定位。“把柞蚕养殖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抓手,采取政策倾斜推动,新型经营主体带动,示范基地促动,养殖大户拉动等措施,计划在3年内发展香菇1亿袋,实现产值7亿元以上,计划饲养柞蚕50万亩,带动相关产业实现产值10亿元以上。”李哲介绍。

“出路在山,希望在林。未来,南召县将继续以生态扶贫为突破口,以林业产业发展为核心,不断探索‘林+N’生态扶贫模式。通过积极发挥林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大力发展优质林果、花卉苗木、林下经济、森林旅游与康养等绿色富民产业,让贫困村、贫困户从绿色产业发展中获得更多收益。”南召县委书记刘永国说。

(责任编辑:耿倩)

为您推荐

多部门齐心协力确保第四届消博会顺利进行

2024-04-12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

金价屡创新高,“黄金热”还能持续多久?

2024-03-13黄金最新价格 黄金最新价格今日金价 2024年黄金最新价格

“春风送岗”在行动 各地多措并举促就业暖民心

2024-03-05春风送岗 春季大型招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