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商丘 > 正能量 > 正文

南师大中北学院人文系赴全国各地上古遗址遗迹开展社会调研

南师大中北学院人文系赴全国各地上古遗址遗迹开展社会调研
2019-07-23 18:13:30 来源:中华网河南

近日,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人文系赴山西、河南、江苏等全国各地上古遗址遗迹社会调研团队以“觅山海神兽,访远古遗迹”展开了上古遗址遗迹社会调研活动,他们走进各省市的博物馆、遗址遗迹,寻觅“神兽们”的足迹,重走华夏文明传承的路,为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和华夏文明书写了精彩一页。

华夏文明五千年,其中文化瑰宝无数,这些文化瑰宝都化为民族血脉、民族思维融入于一代又一代华夏子民,《山海经》便是其中经典之一。其中的神兽、神话故事等对中国民族的神话思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代代流传,古从商周时代青铜器的造型及花纹、图案设计,今至网络玄幻小说的世界观架构以及角色形象创造,都留下了“山海神兽”的身影。今天就跟着调研团的镜头一起感受下吧。

第一站 河南

安阳博物馆

小分队在这里见到了“商饕餮纹青铜斝”、“商凤鸟纹石簋”、“商夔纹雕花骨器”、“西汉四乳神兽纹铜镜”等文物,这些文物上的花纹有许多取材于《山海经》中的神兽,如“饕餮纹”“凤鸟纹”“夔纹”等。

“觅山海神兽,访远古遗迹” ——南师大中北学院人文系赴全国各地上古遗址遗迹开展社会调研侧记

殷墟

在这里偶遇了一位“四不像”的家伙,它拥有着“鹿首龙身虎尾”,鹿的脑袋,龙的身体,末端用一个虎头的形象作为尾巴,身侧有两条夔龙,脊柱上有一条龙,尾部虎头的耳朵里还盘有两条龙,是一个“五龙盘身”的造型。它是一个酒壶的盖子,然而遗憾的是壶身已经不知所踪。

“觅山海神兽,访远古遗迹” ——南师大中北学院人文系赴全国各地上古遗址遗迹开展社会调研侧记

郑州博物馆

在郑州博物馆内,最令人欣喜的收获是馆内所藏的唐代关于“四大神兽”的石刻像,展现了古人的神兽崇拜以及对神兽的具象化表现。

“觅山海神兽,访远古遗迹” ——南师大中北学院人文系赴全国各地上古遗址遗迹开展社会调研侧记

河南博物院

比较遗憾的是河南博物院正在进行修缮,主展馆并未开放,只能参观一个比较小的展厅,但聊胜于无。馆内有较为清晰的商代青铜器主要纹饰的展示及介绍,包括一些藏品上也有非常清晰的龙纹、凤纹等。

“觅山海神兽,访远古遗迹” ——南师大中北学院人文系赴全国各地上古遗址遗迹开展社会调研侧记

商丘博物馆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商丘也拥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同属中原文化,在这里她们也有着与众不同的奇遇。“太阳女娲”“玄鸟虎”“玄鸟太阳伏羲”的石柱向我们展现了《山海经》中脍炙人口的神话故事与被人们熟知的神兽等。

“觅山海神兽,访远古遗迹” ——南师大中北学院人文系赴全国各地上古遗址遗迹开展社会调研侧记

第二站安徽

7月14日,“觅山海神兽,访远古遗迹”实践团队安徽分队的成员来到了安徽省蚌埠市,在蚌埠博物馆进行调研学习。

“觅山海神兽,访远古遗迹” ——南师大中北学院人文系赴全国各地上古遗址遗迹开展社会调研侧记

禹会村的遗址在今安徽蚌埠,在禹会村中,尚存“启母石”和“台桑石”,分别由涂山氏女望夫化石和“启所生处”而来。九尾狐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生物,常用来象征祥瑞。《山海经》云:“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第三站云南

该实践分队于7月14日赴云南博物馆进行了相关考察,并且找到了大量的资料。

比如说《山海经》中记载的一种名为夫诸的神兽。夫诸是一种长着四只角的鹿,它的情状似温柔洁净,喜欢四处角戏,它一出现,其地必定是大水时期。而云南的先民们也对鹿这种动物赋予了极大的神性,他们崇拜白鹿,并将它熔铸在青铜器皿上。

“觅山海神兽,访远古遗迹” ——南师大中北学院人文系赴全国各地上古遗址遗迹开展社会调研侧记

同时,《山海经》中也有多处写到了神鸟,如作为鸟中之王的皇鸟,不仅羽毛流光溢彩,而且身体各个部位都是鹰、蛇和孔雀最漂亮的部位。但是最让人难以忘记的就是它头上顶着的让人沉迷的冠羽,身后还有两条五彩斑斓的拖尾。其形态与云南的孔雀尤为相似。在云南博物馆中,把孔雀神性化的文物也是数不胜数。

第四站山西

全国各地虽出现了很多女娲庙遗址,但洪洞侯村女娲陵为历代皇帝御祭女娲的全国唯一正庙。小分队到达赵城镇侯村,迎面砖砌的门楼上写着“娲皇陵庙”。

“觅山海神兽,访远古遗迹” ——南师大中北学院人文系赴全国各地上古遗址遗迹开展社会调研侧记

庙宇两旁存有两块高大的石碑,一通是宋代的,一通是元代的,而都留有元大德年间大地震的痕迹。展厅内还放有12通从正殿挖出来的石碑,皆与明清祭祀有关。这些石碑为研究女娲陵再添新佐证,不仅印证了县志记载的相关记载,而且为进一步研究女娲文化提供了文字和实物资料。

第五站浙江

赶上近期杭州良渚古城遗址成功申遗的热潮,小分队来到良渚博物馆寻找《山海经》的痕迹。此博物馆主要以新时器时代长江下游的文化为主,在这里能找到很多玉器。而他们发现神兽纹在很多作为礼器的玉器上有所呈现。

接着小分队又去到浙江省博物馆参观学习。他们发现,所能找到的《山海经》有关呈现,大部分是以龙、凤及一系列瑞兽神兽为主,而且,在铜镜上的呈现尤为突出。浙江省博物馆内有一块地方,摆了近二十面铜镜,而其中的十几面都为神兽镜,大致可分为:瑞兽铭文带镜、蟠龙镜、重列神兽镜、龙虎镜等

第六站江苏

“觅山海神兽,访远古遗迹” ——南师大中北学院人文系赴全国各地上古遗址遗迹开展社会调研侧记

苏州博物馆

调查中,成员们发现苏州的青铜器、玉器上经常出现兽面纹以及凤鸟纹。兽面纹一般指饕餮纹,《山海经•北山经》有云:“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是食人”。 据郭璞注解,此处“狍鸮”即饕餮。商、周鼎上的饕餮纹多寓有治身治国的意思。

徐州博物馆

来到徐州博物馆的成员们发现与《山海经》相关的文物遗迹大多是镇墓兽和带有凤纹的玉佩。

这些镇墓兽造型奇特,如人首蛇身、人面鸟身、人面兽身等。它们的造型与《山海经》的神怪有着相似之处。

南京博物院

“觅山海神兽,访远古遗迹” ——南师大中北学院人文系赴全国各地上古遗址遗迹开展社会调研侧记

南博丰富的馆藏为成员们对《山海经》的研究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在南博,小分队成员们发现了一种人面鱼身的神兽形象。《山海经·大荒西经》“有鱼偏枯,名曰鱼妇,颛顼死即复苏,风道北来,天乃大水泉,蛇乃化为鱼,是为鱼妇。”异类一般的人首兽身的图样,也是古人对这些动物崇拜的体现。多种动物功能的聚合,是泛神崇拜向多神崇拜的体现。这种俑在墓葬中的出现也意味着希望墓主人得到山神的庇佑,也象征着驱邪避害,生命永恒的意义。

《山海经》在文物古迹上的体现数不胜数,调研团成员通过这次参观学习各地博物馆或远古遗迹,切身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了古人的神兽崇拜,也让他们对《山海经》这本书有了更加浓厚的兴趣。

《山海经》对中华文化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也是生生不息的,尤其是商周时期的器物上,取《山海经》中神兽形象进行加工,作为纹路展现是非常常见的手法。后世“龙”“凤”更是作为皇室象征出现在历史长河中。实践团队的成员们表示在以后的学习中,一定会进一步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挖掘出《山海经》中更多的美。(许梦圆)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多部门齐心协力确保第四届消博会顺利进行

2024-04-12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

金价屡创新高,“黄金热”还能持续多久?

2024-03-13黄金最新价格 黄金最新价格今日金价 2024年黄金最新价格

“春风送岗”在行动 各地多措并举促就业暖民心

2024-03-05春风送岗 春季大型招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