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双十一”消费凸显中国经济韧性
“双十一”的电商销售数据,从侧面表明中国消费潜力仍然巨大。正是因为有消费基础性作用的持续发挥,我国经济才有足够的深度和广度吸收外部冲击。当前,应当通过加大减税降费力度等方式,保证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并不断优化制度环境,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
据统计,“双十一”当日天猫成交额达到213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7%,再创新高。其他电商平台,如京东、苏宁易购、拼多多等也都创下历史新高,中国消费者再次展现出惊人的消费能力。
与往年相比,今年“双十一”表现出三个方面的典型特征:一是全球化。不仅中国厂商和消费者加入这场购物狂欢,其他国家厂商和消费者也都通过全球化的平台和供应链加入进来。二是线上+线下。线上巨头开始整合更多的线下门店资源,形成覆盖线上线下的立体购物网络,也有更多的纯线下渠道开始加入,跨平台、跨场景成为新的发展趋势。三是技术升级。虽然电商成交额再创新高,但网络平台的响应速度、物流公司的配置效率等都经受住了考验。
“双十一”从无到有,既是一部中国电商的进化史,也是一部中国零售的变迁史。它见证了中国经济在全球金融海啸的冲击中率先企稳,也见证了中国经济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渐进过渡。通过“双十一”这个横切面,我们可以窥见中国经济的韧劲所在。
一是消费潜力巨大。今年以来,虽然整体经济增速稳中有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也跌至10%以下,但网络零售增速却始终保持在30%左右的增长水平,居民消费潜力更是在“双十一”当天得到集中释放。
二是升级趋势依旧持续。过去几年,医药健康、家装家饰、美容护理、书籍音像和3C数码是增长最快的门类,从中可以看出由生存型消费需求向发展型和享受型需求不断升级。与此同时,消费群体的年轻化和不同城市用户的深度参与,也正成为新消费时代的重要特征。
三是基础设施改善。“双十一”见证了中国互联网基础设施和物流基础设施的飞速进步。网络平台从此前的卡顿、拥堵到可以轻松经受海量流量冲击,快递行业从此前的拼人工、粗放经营向数字化、智能化应用转变,并创造出了大量的就业岗位,相关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这些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也对整个宏观经济产生了非常强的正向外溢效应。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在经历了10年高速增长并不断刷新历史高点之后,电商平台销售增速已经开始逐年放缓。以天猫为例,今年增长率已从去年的39%跌至27%,这与整体经济增速放缓相吻合。家庭杠杆率的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的回落等因素,都对消费形成了制约,成为消费升级趋势下的一个隐忧。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正是因为有消费基础性作用的持续发挥,中国经济才有足够的深度和广度吸收外部冲击,才能实现持续多年的稳健增长。在一些发达国家进入“低欲望社会”、经济增长萎靡不振的情况下,我们需要格外珍视广大老百姓的消费欲望和消费潜能。未来应通过加大减税降费力度等方式,保证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并不断优化制度环境,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使老百姓有钱消费、敢于消费,而不只是赶在“双十一”这天集中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