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站首页 > 教育 > 大学 > 正文

【美文】母校•河南大学•精神的皈依

2018-05-21 11:01:55  作者:  来源:中华网河南  参与评论()人

1979年暑夏的一天下午,我正在生产队的地里干活,班主任老师骑着他那半旧的自行车,春风满面地找到了我,一张河南大学(时称河南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递到我的手中。当时我简直是在做梦,我终于脱离了面朝土地背朝天的日子,可以到城里上大学、吃商品粮了,其内心的喜悦之情自然是难以形容,只感到那天晚上天上的星星特别多特别亮。我被大学录取的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在方圆十里八村顿时传扬开来。毕竟,我是“文革”结束以来我们大队(下辖四个行政村)第一个被著名大学录取的人。随后,家里特地为我做了一身蓝色咔叽衣服,当我背起行囊,告别亲朋,从高村车站登上南下的列车时,禁不住鼻子一酸,留下几行热泪:是感激,是自豪,是铆劲,还是……五味杂陈,当时实在说不清。

当列车徐徐停靠在郑州火车战时,我还需要倒车。一下车,哇,郑州站好大啊,人好多啊!操着不同口音的人流,来来往往,熙熙攘攘。首先映入眼帘的“二七纪念塔”,在灿烂的阳光里,像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浩气凛然,俨然不可侵犯,令人肃然起敬。正当我驻足凝神,又有些茫然不知所措时,从车站里面涌出了一群衣着打扮像学生模样的男男女女,我赶忙上前与之寒暄。一问,原来都是被母校录取的同学,他们来自河南省各个地市,还有少数的同学还来自其他省份。郑州火车站是中原的交通枢纽,适值大学生报到峰期,那时候的倒车难实在是同学们无法回避的一个大问题。加之彼此都是到母校报到的新生,故素昧平生的同学们一商量,由几位身强力壮的同学不携带行李先上车,等他们到车厢里找好座位后,再由站台上的同学把大家的行李,从车窗里送进去。那种团结紧张的气氛至今思来仍难以忘怀。是什么力量让一群从素未谋面的学子,一下子就形成了一个坚强的集体?愚以为,也许正是母校那博雅大气底蕴深厚的精神感召使然。

初来乍到,古色古香的红砖红瓦的建筑群交相辉映于茂密的树林中,是母校留给我最深的第一印象,而随着一年一度的春风秋雨的轮回,一切趋于日常,我才慢慢对母校有了质的认识。我们中文系的教学楼,是一座墙壁上涂着枣红颜色的极具现代风格的四层建筑,从上空俯视像一架飞机停在校园的西北角。任访秋、华钟彦等著名教授,虽然已年届古稀,并没有直接代我们年级的课,但在中文系的教学楼里,时常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每当他们有什么重大的学术交流活动,我们肯定是不会错过的,聆听着大师们各有文采飞扬各具个特的演讲,如饮醇酿,如听佳乐,如坐春风,诚有孔夫子“三月不知肉味”之感。给我们上现代文学课的刘增杰教授,宽阔明亮的脑门,颇有学者兼智者的风度,讲起课来,声如洪钟,震得屋宇门窗都有些颤动;讲到激昂时,常常是头部、后背和双腿形成一个弓形,立即就会引起整个课堂的会意的大笑;他那神形毕现绘声绘色的形象与其特有的肢体语言相结合的讲课风格,令人脑清神爽,没齿难忘。亲爱的老师们,父母给了我们血肉之躯,而你们则赋予了我们精神的灵魂,真诚地谢谢啦!

短短四载,母校的生活充实而多彩。雄卧于校园南北主轴线与东西主轴线的交汇点上,与南大门遥遥相望的,是富有一派宫殿神韵的大礼堂,青砖红瓦,飞檐斗阁,气势恢宏,她与百年母校和千年贡院一起见证着中原高等教育的历史沧桑,而在我眼里,她更是母校一张历久弥新的靓丽的名片。在这里,我们聆听过姚雪垠、聂华玲、李凖等蜚声文坛的著名作家的精彩报告,亲身品尝文学大家们给我们带来的博大精深文化盛宴;在这里,每逢星期天我们可以免费观赏当红明星的精彩表演,切实感受到时代跳动的脉搏,如刘晓庆的《小花》、洪学敏的《天云山传奇》、丁蓝的《少林寺》、李秀明的《甜蜜的事业》、陈冲的《海外赤子》、龚雪的《快乐的单身汉》等;在这里,我们参与了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文娱活动,从中锻炼了才干,提升了能力,积累了走进社会干事创业的经验……啊,母校的“埃菲尔”——大礼堂:青砖灰瓦历经80余载风雨沧桑,雄浑厚重昭示着师生的泱泱气质;你是河大园的中心,更是河大跳动的心脏;你像一位慈祥的老人,让河大人无论天涯海角,都愿为你终生地守望。

2017年世界华人文明交流经典案例征集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新闻热线/内容合作/媒体支持:0371-56279388
商务(广告)合作:0371-56279366
联系邮箱:798334716@qq.com

中华网简介| 河南频道简介| 广告投放| 联系我们

网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236413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