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站首页 > 教育 > 大学 > 正文

【美文】一个家族与百年河大的跨世情缘

2018-06-25 11:47:24  作者:  来源:中华网河南  参与评论()人

即使在今天,在上大学期间结婚,也是一件很“前卫”的事,但在59年前的1953年8月8日,河大学生金击强和杜静远,由系主任程锡年教授证婚,辅导员姚俊哲操办,在河大举行了一场“茶话会”式的婚礼。转眼一甲子,两人已是白发苍苍的耄耋老人,说起母校,曾任航空航天部民品司司长的金击强称其深情已融入生命,母校让他一辈子感恩。

据悉,金击强、杜静远夫妇,分别于1950年、1951年入读河南大学数理系。而自上世纪30年代开始,他们的家族中共有17人先后在河南大学求学,其中12位为杜姓,5位为家属(2个女婿,2个媳妇,1个外孙)。如金击强所形容:“毕业于一所大学校友人数之多、跨度之久、感情之深、受益之大在中国大学中也是少有的。”

一对老人,牵怀母校“一甲子”

“到了吗?怕你们找不到地方,我去接你们。”刚到北京,金击强老人就打来电话,已经82岁的老人,腿脚不太灵便,但他仍然冒着三十七八度的高温,步行去接记者。

十几分钟后,走到了他们在和平里的家,金击强的老伴杜静远早已准备好了酸梅汤。对于这对离开母校已经一个“甲子”的老人来说,河南和母校来的朋友已似亲人。

“神九升天,蛟龙入海,我们的母校河大百年校庆,今年对国家,对我们家庭和个人来说,喜事特别多。”金击强说,今年,是母校将他送入航空工业的第60个年头,而60年前的相送,也正是他一生钟爱的事业的起点。“我们的外孙女,今年也从耶鲁大学研究生毕业了。”杜静远笑着说,如果追溯起来,这一切都来源于60年前老师的那场“撮合”。

事实上,对金击强和杜静远来说,河南大学不仅是他们爱情的起点,也是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

新中国成立后河大的第一届学生

没有什么比一对满头白发的老人的回忆更动人,尤其是说起他们的初恋,以及对母校的情谊。这对已相濡以沫大半辈子的老人,头靠在一起,翻看老照片,时光,也将我们带到了半个多世纪前。

金击强老家在武汉,入大学前,他一直在生存线上挣扎,幼年时随着父亲制卷烟、酸梅汤,在马路边摆摊求生。

1950年,金击强通过武汉中南地区统考,进入河南大学数理系物理专业。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金击强幸运地成为河大新中国成立后招收的第一届大学生,“我们数理系这一届只有20个学生,12个物理专业,8个数学专业。”

金击强说,他们物理专业差不多是“和尚班”,只有1个女生。同学的年龄更是参差不齐,年龄最大的一个,孩子都已经上中学了。

而杜静远,则出生在开封的一个大家庭,兄弟姐妹甚多。她的大哥杜孟模1925年考入北京大学,回家乡任教后是开封有名的老师,“我想成为一个像大哥一样的老师。”

1951年,杜静远从农村小学任教回到开封,虽然当年大学统考时间已过,但适逢河南大学补招,因而得以考入河南大学数理系数学专业。

“入校第一课是人生观教育,学生都要进行‘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的校训教育。”金击强回忆说,河南大学朴实治学精神几十年都未改变,这新生第一课让他至今难忘。

考上河大,“掉福窝里了”

1949年,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国家和高校都是如此。

那一年,在河南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省人民政府给河南大学小麦580万斤(折合人民币70万元)。学校量入为出,精打细算,解决了教职工工资、学员生活以及行政经费问题,并修缮了部分校舍。

2017年世界华人文明交流经典案例征集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新闻热线/内容合作/媒体支持:0371-56279388
商务(广告)合作:0371-56279366
联系邮箱:798334716@qq.com

中华网简介| 河南频道简介| 广告投放| 联系我们

网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236413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