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神驹》(局部)段建珺作
【心直口快】
现代技术在传统手工艺领域的使用已不罕见,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就,二者结合研发的创意产品也屡见不鲜。但在更广的现实层面,现代技术与传统手艺之间仍然存在着矛盾:一方面是传统手工艺人对现代技术的抵制,另一方面是滥用现代技术导致的手工艺市场的混乱。因此,我们有必要站在一个战略高度上,来理性看待现代技术在传统手工艺领域的运用。
现代技术不是洪水猛兽
传统的手工艺生产,强调“手艺”,十分注重“纯手工”的特性。然而有些手艺人排斥一切现代机械,甚至认为所有机器代替手工的劳动都是盲目的生产力扩张,这就过于偏激了。
其实,合理使用新技术可以为传统手工艺带来诸多便利。比如,近年来现代科技给陶瓷工艺领域带来显著变化。电窑代替柴窑,温度可以达到1400度以上,大大提高了陶瓷品质的稳定性;利用新的科研成果解决了多元配方的问题,降低瓷土中三氧化二铁的含量,使烧成后的陶瓷更加白润;而那些具有光、电、热或磁性的功能性陶瓷,以及纤维强化的复合陶瓷、抗辐射陶瓷已经广泛应用在现代家居、工业制造、军事和航天等领域,极大地延续和拓展了陶瓷工艺的生命力。
又比如北京珐琅厂在景泰蓝的生产制作过程中,利用3D数字成型技术,快速计算出器型的比例、特征,依此来设计产品,给人直观的效果,从而简化大量的手工实践作业,减少失败的概率,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现代技术不是灵丹妙药
必须正视,现代技术之于传统手工艺是把双刃剑,用好了可以带来便利,用不好也会产生不容小觑的问题:
号称“三大锦”之一的传统手工宋锦,纹样华丽、生动,质地坚韧、挺括,常用来装裱书画和制作高级服饰,深受民众喜爱。然而,由于机械的滥用,使得手工宋锦已不复存在,现存都是机织产品,精密度和纹样已经走样,没了昔日的光彩。
与之类似,家具行业的机械化生产使“明式家具制作技艺”面临失传的困境,剪纸、刺绣、竹编、民间画等也同样受到了机器制作的冲击。各种粗糙的机制品充斥市场,甚至冒充“纯手工”,破坏了市场的平衡,严重地阻碍了传统手工艺的发展。这一残酷的事实,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传统手工艺既不能停留在原地一成不变,也不能滥用现代机械而丢掉传统手工技艺的精髓。
现代技术有助创新
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并不冲突,它们原本就是伴生于手艺生存发展过程中的,能传承至今的手艺一定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所以说,创新原本就是传统手艺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而现代技术的参与,更是为传统手艺打开了另一扇看世界的窗子。
既然现代技术已经不可抗拒地进入了现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就应当考虑如何让它在传统手工艺领域合理地发挥作用。
比如,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许多传统工艺使用的工具也升级换代,使得过去几乎无法完成的技术成为可能。当雕刻刀具越来越精细,有些刻刀头甚至细如牙签的时候,木雕大师就可以设计创作出“细如发丝”之类更为精致的雕刻作品。
现代技术最大的优势是节省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将手艺人从重复的、无意义的、高危险的工作中解放出来。银丝工艺中,制银片是很费功夫的:要把银料放到火槽里融为银水,倒入模中变为银条,反复多次用火加热,再用小锤一锤一锤慢慢敲打成银片,要花费很长时间。现在用压银机、绞银丝机就能轻轻松松完成这个任务,而艺人就可以将更多的精力花费在设计制作上。如此,既保留了“锤揲与平錾”的核心手工技艺,又在作品艺术性的表达上体现出了手艺人的“心灵手巧”。
传统手工艺涵盖的领域极为广阔,涉及陶瓷类,刺绣类,剪纸类、雕塑类、金属类等等各大品类手工艺,有“百工”之称,拥有无数的“技艺”。这些“技艺”在现代技术的支撑下,可以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
二者融合缺人才
充分认识现代技术与传统手工艺的跨界融合,探索其可应用范围,将会给许多传统手工艺行业带来真正切合实际的帮助。
目前,现代技术参与传统手工艺创新的最大难题是——复合型人才缺乏。掌握现代技术的人员大多不懂传统手工技艺,而传统手艺人又不懂现代科技,导致二者之间难以结合。目前,这一现象已引起关注。一些高等院校开始为手工艺人开设现代科学技术的专业培训,一些掌握现代科技知识的学生也开始到大师工作室学习传统手工。既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又懂得传统手工技能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正在逐步形成,未来的发展趋势不可估量。
合理利用现代科技去继承和发展传统手工艺,是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在当下的创新探索,也是传统手工艺在当下的全新演绎。现代技术与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交叉研究,不仅有利于传统手工艺在技术层面的发展,而且有利于文化创新。传统手工艺应大胆地接受和尝试新技术,合理地应用与开发。我们相信,现代技术的参与,不但能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传统手工艺,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心,而且能进一步促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推动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
(作者:王焕,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