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情就是命令,抢险就是责任。浚县作为全省主要泄洪区受灾严重,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48.25亿元,中国人民银行浚县支行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精神,积极研究部署金融支持浚县灾后重建工作,全力做好普惠金融支持灾后恢复重建指导工作,提升金融速度、传递普惠温度,为复工复产注入汨汨金融暖流。
一、发挥数字平台作用,强化信贷资金保障。该支行积极组织辖内金融机构召开金融支持灾后重建工作会议,党组书记、行长张庆彬多次深入企业、乡村等灾区实地,指导并要求金融机构迅速响应、积极对接、全力支持,落实好灾后重建金融支持相关工作。结合复工复产需要,引导金融机构将数字普惠金融平台作为面向受灾农户、企业提供专业服务的主要阵地,迅速响应,发挥线上服务特色,创新推出“豫农担•救灾贷”、“同舟易贷”、“商户快贷”等抗汛救灾普惠金融产品,开辟信贷支持“绿色通道”,简化贷款审批程序,因地制宜加大普惠授信贷款投放力度,保证受灾农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需求随时受理、应贷尽贷。如指导浚县农商银行推出专项信贷产品“抗洪赈灾贷”,与支农再贷款相结合,形成了利率低、总额度高专项信贷资金,全力保障农资、农产品稳产保供。
二、发挥站点阵地作用,提高金融服务质效。普惠金融服务站作为下沉金融服务的前沿阵地,在此次灾后重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有效发挥服务站金融服务供给前沿阵地作用,人行浚县支行组织各金融机构实地调研服务站受灾情况,并在第一时间恢复服务功能。浚县小河镇袁庄村地处白寺坡蓄滞洪区,在此次洪灾中受灾最为严重。该村种植大户袁肖坤所种植作物全部被淹,个人经济损失达45万元,灾后重建急需信贷资金支持。当地普惠金融服务站工作人员了解这一情况后,根据其信用信息评级等级,及时发放5万元普惠授信贷款,有力支持了灾后重建复产。
三、发挥信用增进作用,加强农户资金支持。该支行注重农户信用信贷互促相长,实施守信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前期已通过农村和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录入12.3万农户信息,完成了普惠授信基础授信户数11.1万户,给予每户1-10万不等的基础授信额度。在农户“用信”的过程中,及时对农户信用信息进行更新,“用信”良好的追加其授信额度,失信者降低或取消他的授信额度并追究其法律责任,引导农户积累良好的信用记录,实现信用与信贷互促相长的良性循环,进而优化农村信用环境。位于屯子镇园上村的养殖大户张玉山长期从事生猪养殖,在2020年8月份向银行申请8万元的信贷额度用于仔猪购买,随用随取。期间一直正常生产,按时上息。在此次汛情中,猪舍被冲垮、饲养的生猪被冲走或淹死,个人损失达30余万,灾后恢复急需资金支持。了解到这种情况后银行根据张先生良好的用贷记录,提高了他的信用信息评级等级,追加5万的授信额度,用于该客户灾后恢复生产。提升了群众对金融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也使群众认识到了信用的重要性,更加珍惜个人信用。做到了“信贷信用互促相长”,优化了农村的信用环境,而这只是无数案例中的一个。
截止目前,浚县发放防汛救灾相关贷款16.7亿,惠及农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万余人。下一步,该支行将继续发挥普惠金融惠民利企作用,组织金融机构加大调查研究,通过精准落实展期、延期还本、利率优惠等配套政策,为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小微企业提供充足信贷支持,为浚县的灾后重建、普惠金融的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彭墨郑鹏飞杨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