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金融财经 > 保险 > 正文

私募“怪现状”:头部私募产品普遍亏损 小私募惊现收益翻倍产品

私募“怪现状”:头部私募产品普遍亏损 小私募惊现收益翻倍产品
2018-11-26 11:07:14 来源:魅力中国网

今年以来,私募行业可谓忧多喜少,多数机构产品收益不佳,募资遭遇冰点;尤其是纯股票类私募,普遍未能取得正收益。

日前,记者走访了多家类别私募机构发现,行业发展似乎出现了一个“怪圈”,管理规模偏高的私募基金,其产品收益并不佳,而一些管理规模偏小的私募基金,反而获得了较好的收益。例如在1亿元以下的期货类私募,其产品收益最高。

与此同时,私募机构在今年以来的发展举步维艰,主要体现在:一是产品收益不佳;二是募资遭遇低点,规模未有提升;三是银行提高“白名单”门槛,中小型私募止步于资金端金融机构。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虽然今年私募行业发展面临尴尬,例如管理规模偏高的私募未有较好的业绩,而中小型私募却出现部分“黑马”产品,但这种“怪圈”却是看怪不怪;从整体情况来看,行业发展正处于优胜劣汰阶段,市场马太效应正在逐步显现。

百亿级私募逆势增多

A股市场维持低迷运行,偏股类私募产品收益也同样表现不佳,虽然百亿级私募规模尚未有所提升,但百亿级机构数量却逆势增多。记者根据日前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统计,截至10月底,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规模在100亿元及以上的有232家,管理基金规模在50亿元到100亿元之间的有278家,管理基金规模在20亿元到50亿元之间的有670家,管理基金规模在10亿元到20亿元之间的有798家,管理基金规模在5亿元到10亿元之间的有1143家,管理基金规模在1亿元到5亿元之间的有4304家,管理基金规模在0.5亿元到1亿元之间的有2302家。

“从最新的私募月报数据来看,业绩排名靠前的私募共同点就是产品规模都不大,以中小规模的私募产品为主。”私募排排网研究部研究员刘有华告诉记者,其次产品成立时间都比较短,成立时间基本都在一年至两年之间,大多是成立于2016年10月份之后。

刘有华表示,今年以来,百亿级以上规模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有了明显的上升,增加了45家,从增幅来看,相比去年年底增加了超过20%。但中小私募的数量整体变化不大。从整体的规模增加趋势来看已有所减缓,而且证券类私募基金备案规模是呈现出明显下降趋势,在资管新规之后,叠加市场行情出现极端走势,私募面临业绩压力和融资难的问题,新发私募产品的数量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共同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记者通过梳理相关数据发现,在今年清盘的私募基金产品中,净值大于1元的有1575只,净值大于1.5元的有94只,净值不足1元的有486只,净值不足0.5元的有8只。在业内人士看来,股票策略基金经理选择提前清盘,表明不太看好后市。过去半年多来的市场表现表明,上述清盘基金看对了市场走势。过去几个月来,影响市场的内外部因素增多。即使有短期热点,但持续性较差,很难赚到钱,部分基金因此选择了清盘。

量磁资产董事长王兵告诉记者,目前二级市场投资风险较大是基金集体清盘最主要原因,市场难以把握,能维持不亏损就不错,股票主观策略投资收益非常难做。今年市场爆雷也比较多,投资人受伤普遍比较严重,风险偏好较往年降低明显,股市成交量及活跃度低迷,增加了相关策略获取收益的难度。CTA市场相比权益类投资标的仍属小众,策略容量有限。

偏股类私募“最受伤”

记者根据私募排排网统计数据发现,今年以来,管理规模在1亿元以下的私募中,收益取得较好成绩的期货类私募,最高收益率为164%,而股票类的私募取得正收益的占比不高,最高收益率为125%;但管理规模在1亿元至10亿元的私募,取得正收益的占比较多,最高收益率为98%,期货类居次,最高收益率为45%。

与此同时,管理规模在10亿元至20亿元的私募中,排名靠前的为宏观策略产品,最高收益率为31%,股票类次之,最高收益率为29%,期货类最高收益率不足15%。管理规模在20亿元至50亿元的私募中,股票类私募仍然排名靠前,但最高收益率却为12%,其次是宏观对冲产品,最高收益率为11%,期货类私募最高收益率则降至7%。管理规模在50亿元以上的私募中,取得正收益的产品中,股票类占比较高,但最高收益率则降至6.5%,复合策略类产品次之,今年以来的最高收益率降至6.3%,固收类产品平均收益率不足4%。

刘有华分析认为,截至10月底,根据融智八大策略指数表现来看,业绩取得最好成绩的是管理期货策略指数,以3.22%的收益率排名第一,主要原因在于:在股票市场赚钱效应较差的情况下,资金在期货市场有所作为,两个市场存在一点的跷跷板效应。表现最差的策略是事件驱动策略,事件驱动策略指数今年以来跌幅是20.77%,主要原因是中小创大幅杀跌,导致定增产品出现大量破发,而事件驱动策略大部分定增项目是中小创,而且定增产品的流动性非常差,无法进行主动减仓控制风险。

“从商品策略的绝对收益看,主观趋势策略分化明显,抓住今年几个明星品种趋势的私募收益颇丰,但同时也面临了较大的产品净值的波动。”王兵说,例如CTA量化策略收益及夏普表现优于2017年,原因在于今年商品行情交易机会活跃,同时优秀私募自身策略的延展迭代和IT升级。总体来说,在A股持续低迷情况下,今年以来量化投资类私募产品的业绩表现好于往年。

据朝阳永续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所有类型私募产品整体回报率为-7.83%,最大回撤值达到15.38%,但管理期货CTA、股票市场中性、套利策略等量化私募产品同期回报率分别达到6.05%、1.88%、1.32%,领跑整个私募基金产品业绩榜单,且最大回撤值不到7%,远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准。

募资难成痛点

今年以来,募资难成为了诸多私募的难点,特别是在资管新规之后,中小私募普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生存状态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对初创型私募来说尤为困难。与之相对应的是,大型私募基金在管理能力和行业资源方面,都积累了天然的优势,导致行业资源有所偏斜。

有业内人士表示,大型私募所积累的优势与中小型私募募资难形成的对比,说明私募行业的发展正在进入良性阶段,不再是过去的野蛮生长,只有真正业绩做的好、产品管理能力突出的私募,才能脱颖而出,从而实现行业的优胜劣汰。

巨泽资本董事长马澄表示,受今年A股市场持续下跌影响,私募行业生存状况堪忧。具体表现在:一是新备案的管理人数量同比大幅下滑,二是证券私募产品备案数量已经连续三个月下滑,三是私募业绩亏损严重。

乾明资产合规风控朱莉表示,目前中基协对管理人重大事项变更、产品备案审核、产品结构限制等越来越严格,这些都是行业进入良性发展的表现。同时,市场上很多机构对中小型私募管理人的选择稍微缺乏包容,比如对投顾资格制度的实施,这导致了有能力胜任的管理人团队,因不一定符合“3+3”的资质,而被拒之门外,这也让中小型私募募资难上加难。希望市场能够多支持中小私募发展,能够公平竞争。

“目前二级市场投资风险较大,难以把握,股票主观策略投资收益非常难做。”王兵说,市场资金面紧张,无论实业或金融,资金都较匮乏,尤其在银行银根收紧、持续去杠杆背景下,融资渠道几乎被全面打击。此外,实业获取资金较难,并无多余资金选择。

同时,也有业内人士指出,今年以来,虽说行业普遍募资难,但仍然有很多头部私募机构完成了超大额基金的募集,这其实是行业本身优胜劣汰的过程,业绩好的机构自然募资容易,业绩不好的机构会被逐渐淘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