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2月25日,今年以来股票基金净值增长率平均值为-24.98%;混合基金净值增长率平均值为-15.93%;债券基金净值增长率平均值为4.22%。
2018年是中国公募基金诞生的第二十年,但今年公募基金的日子并不好过。
一方面,今年来股票市场大幅下跌,净值下跌20%的股票基金、混合基金比比皆是;另一方面,随着理财新规的正式下发和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即将成立,对公募基金的挤压和冲击格局基本形成。
但养老目标基金、战略配售基金等创新型品种的问世,特别是公募基金即将纳入个人商业养老账户的投资范围,为未来公募基金的发展提供了无限遐想空间。
“魔性”的一年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按照银河证券一级分类,截至12月25日,今年以来股票基金净值增长率平均值为-24.98%;混合基金净值增长率平均值为-15.93%;相比之下,债券基金表现抢眼,净值增长率平均值为4.22%。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业绩排名前二的主动股票基金不是因为抓住了某只牛股或者成功踩点,只是因为迫不得已的一次转型,基金不得不空仓,却意外地成功躲过大跌。而其他正常操作的基金,无一例外都录得负收益。
Wind统计也显示,截至12月20日,主动股票型基金业绩排名前三分别是金鹰信息产业股票A、诺安策略精选股票和华夏智胜价值成长股票C。而排名前二的都因为必须要有六个月的转型空仓期,就是这六个月的空仓,让它们成为了今年的幸运儿。
充满戏剧性的一幕还有,下半年以来,上半年表现优异的医药板块、海外原油等都陷入大幅调整,这也让相关的医药主题基金、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基金业绩坐上“过山车”。前后业绩差别最大的莫过于原油基金,净值从今年以来的暴涨30%多到下跌10%以上。
权益类产品表现不佳,清盘潮也愈演愈烈,清盘基金数量创纪录地达到388只,为去年全年的3.7倍,仅仅在第二、第三季度单季度的清盘数量均已超过去年全年。
在这种情况下,债券型基金特别是中短债基金成为今年来公募最大的亮点之一。
中短期理财债基大受投资者青睐,今年以来总规模已扩张了4047.09亿元,较年初总规模实现翻倍,而且众多基金公司也在今年趁机布局债基产品线,已成立中短期理财债基47只。
10月份以来,在资金面整体较为宽松的大背景下,货币市场利率中枢下降,带动货币基金收益率继续回落。统计显示,目前货币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已经低至2.5%以下,而在年初时,收益率还在4%以上。
四季度以来,仅有不到三成的货币基金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超过3%,由于面临银行类货币产品的冲击,货币基金规模增长遭遇压力。
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货币基金规模为8.26万亿元,而在8月底这一数据为8.95万亿元,也就是说,9月货基规模缩减0.69万亿元,环比下降7.71%。
工具型产品的机遇
2018年公募基金最具创新性的两个产品,非养老目标基金和战略配售基金莫属。
8月28日起,首只养老目标基金——华夏养老目标日期2040三年持有混合型FOF(基金中的基金)启动发行,养老目标基金正式面向广大个人群体。
第一财经统计最新数据发现,16只首批公募养老目标基金中,只有嘉实养老目标日期2040五年持有等3只还未发行,其余均已经发行,其中首募规模最高的富国鑫旺稳健养老募集规模为8.82亿元,共有94895户。
此前的4月12日,财政部网站信息显示,财政部、国税总局、人社部、银保监会和证监会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下称《通知》),标志着酝酿多年的个人养老第三支柱正式启动。
《通知》明确了账户投资范围,试点期间先开展商业养老保险产品,试点结束后将公募基金等产品纳入个人商业养老账户的投资范围。
一位老牌公募基金养老金部门人士告诉记者,这意味着公募基金一年后等同于保险产品,是可以参与个人税延养老账户的一个市场主体。
与此同时,6月6日,华夏、招商、南方等6家基金公司拿到了证监会下发的《关于准予XX3年封闭运作战略配售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LOF)注册的批复》,这也意味着首批以战略配售股票为主要投资标的的基金即将面市,这些基金可投资以IPO、CDR(中国存托凭证)形式回归A股的科技巨头。
11月8日,中国人保A股IPO网下发行初步配售结果及网上中签结果显示,招商、易方达、南方及汇添富四家基金公司的3年封闭运作战略配售基金参与了战略配售,这是战略配售基金问世以来,首次以战略配售的方式投资股票。
在养老目标基金和战略配售基金问世之际,令行业颇为意外的是,今年以来,基金公司一窝蜂地布局指数基金,并且在低迷行情中,ETF基金的规模逆流而上。有消息称,证金、汇金等也在三季度扫货ETF。
ETF规模逆势增长,险资等大型机构便是最大推手之一。比如华安创业板50ETF在今年年初时前十名持有人并没有险资出现,到了中报披露时,前十大中有六席是险资。
“布局ETF主要是因为看好行情,又集合了一些龙头公司,这些公司的估值又不高,于是就进行配置。”此前,一位险资人士告诉记者。
“未来不管是养老目标基金还是FOF等需求旺盛的工具型产品将是一个大的趋势。从欧美经验来看,市场对指数基金的承载能力也非常强。相比其他基金,指数基金没有风格的漂移,能满足机构‘无偏差’地实现自身投资配置的意图。”一位基金经理也对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