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5月30日讯 (记者余天 见习记者张紫祎) 继中国最大的连锁健身房之一威尔士健身被收购之后,国内最早的连锁健身品牌——浩沙健身,目前也正处于“危难”之中。
资料显示,创立30余年的浩沙健身全国各地有超过150家门店,持卡会员数十万人。去年被媒体曝出“南京4家浩沙健身同时关门”后,成都、天津、北京的浩沙健身近期也出现了撤店情况。据媒体报道,目前浩沙北京总部已人去楼空,官网无法打开,大部分员工被遣散,董事长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关于“跑路”和“欠薪”的舆论,已经将这家摇摇欲坠的健身房包围。
不难看出,两家最具代表性的老牌健身俱乐部“衰落”,也预示着传统的健身房产业,来到了变革的十字路口。
传统健身房“倒闭潮”来了?
据了解,传统健身房在国内已存在二三十年,但经营模式一直没有太大变化,很多经营者都是通过发行单用途卡获得预售资金,后进入“开店-发卡-再开店-再发卡”的循环模式,俨然成为行业内人尽皆知的“潜规则”。
近两年来,随着“全民健身”概念的普及,健身成为许多人的刚需,大大小小的健身房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也导致了同质化竞争异常激烈,再加上运营成本上升,管理方式落后,收入模式单一等问题,传统健身房的“痛点”成为了行业的通病。
据一位健身房工作人员向媒体透露,近两年房租、人力等成本持续上涨,按照3000平方米左右的面积计算,每月成本在上百万,只靠卖卡的模式已经难以维系。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除近期陷入“关店”风波的浩沙健身外,全国多家健身房也出现各种问题。据大河网报道,郑州一家名为阳光健身俱乐部的连锁健身房老板近日卷款百万元跑路,停业之前该店疯狂办卡,吸纳资金,受骗人数达到200多人。另据长沙晚报报道,威美士设立在长沙市望城区中粮自然天城小区内的健身俱乐部,去年年底开始招收会员,注册登记300多名会员,共交约30万元会员费,今年4月试营业一个月后,老板也携款跑路。此外,据各地媒体报道,石家庄、西安、成都、大连、合肥也相继发生健身房跑路事件。
中消协发布的《2018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显示,在具体服务投诉中,2018年全国各级消协组织受理的健身服务投诉量达11948件,进入所有投诉项目的前十位。健身服务也是预付卡消费投诉的“重灾区”。
行业长期向好成普遍共识
目前,我国健身行业依旧处于成长阶段,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2018年中国商业健身市场规模达983亿,近年复合增速超12%,远高于成熟健身市场国家。而经常参与锻炼人口数量亦是逐年攀升,预计2020年占比将达39.2%,达到4.3亿人。从健身人群特征来看,女性参与占比达67.7%远高于男性;年龄分布方面,30岁以下占整体健身人群比重超过一半;而在经济实力上,大部分健身人群为中高及以上水平。
此外,在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发布后,政府多次出台政策促进体育、健康、旅游、文化、养老等产业发展,健身领域也得到了政策支持。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建立起体系完整、结构优化的健康产业体系,强调重点发展全民健身及业余体育。
另有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健身俱乐部TOP10总营业额在100-110亿左右。其中,一兆韦德预计在19亿至20亿区间;金吉岛店门数量超过400家,但平均单店营业额不高,总营业额大约为17至18亿;威尔仕排在第三,年营收在16至17亿左右。
业内人士认为,当下,大型传统健身房应进行商业模式优化,以便更好地为消费者提供服务,新型健身房也应完善复购率低,盈利能力差,运营成本高等问题。传统健身房和新型健身房应彼此借鉴,取长补短,走向传统和新兴的融合方能实现健身行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