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记者 肖超 陈锋 北京报道
位于光伏行业上游的多晶硅企业正在面临挑战。
日前,特变电工(600089.SH)发布2019年年报显示,其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 369.80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0.18亿元,较2018年同期分别下降6.75%和1.44%。
其中,就主要包括多晶硅、逆变器生产销售的新能源产业及配套工程业务板块来看,特变电工在报告期内实现营收75.83亿元,与上年相比下降27.67%,毛利率也同比减少1.89%。
特变电工对此表示,主要系多晶硅产品价格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以及公司新能源EPC工程规模下降所致。年报显示,特变电工多晶硅的产能利用率达123%,年产量共计3.7万吨。且仍有3.6万吨的产能在建,预计2020年一季度投产。
有接近特变电工高层的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目前除此3.6万吨的新项目外,公司暂时没有新的扩产计划,后续要根据未来发展情况进行战略判断。
基于对多晶硅价格下降的谨慎态度,申万宏源韩启明团队发布的研报显示,对特变电工2020年及2021年的净利润预测值分别下调5.82亿元和8.81亿元。
子公司净利腰斩
在特变电工的新能源业务中,多晶硅一项的业绩下滑最为明显。这部分的全年总营收为24.20亿元,同比减少23.51%;毛利率18.76%,同比下降14.33%。
特变电工在年报中披露,2019年国内太阳能级单晶致密料及太阳能级多晶疏松料全年均价分别为7.60万元/吨和6.09万元/吨,同比分别大幅下滑31.2%和39.8%,多晶硅行业盈利空间大幅下降。同时单、多晶用料价差持续扩大,价格分化日趋明显。
多晶硅价格的走低并非空穴来风。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球多晶硅产能约65.9万吨,产量为51.9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0.2%和15.8%;而全球多晶硅总需求量为48.4万吨,整体呈现供大于求的态势。
而就国内的情况而言,多晶硅产能的增速甚至更快。到2019年底,国内总体产能约45.2万吨,产量为34.4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6.5%和32.8%。
另一份截至2019年6月的资料显示,国内多晶硅企业的名义产能前三甲分别为12万吨的保利协鑫(03800.HK)、8万吨的永祥股份(通威股份子公司)和7.2万吨的新特能源(特变电工子公司)。
而新特能源日前也于港交所披露了其2019年财报,全年实现营业收入87.22亿元,净利润4.03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减少27.64%和63.65%。
多晶硅价格现新低
进入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在国内国外的爆发更是打乱了市场步伐。
特变电工表示,尤其是对海外工程业务,公司总体有一定影响,如印度海外生产制造基地的开工,东南亚、中亚、非洲的在建项目的开工,国际项目的市场开拓等。此外,人员流动和运输也受到限制。
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目前特变电工已经完全复工,原材料供应、运输、人员流动等均没有任何影响。而在国内疫情严重时期,多晶硅虽不曾停产,但受上游原材料供应、运输等影响,有减产的情形出现。
从价格上看,多晶硅价格仍在下滑。据硅业分会的数据显示,4月内多晶硅价格两次创历史新低,需求疲软仍是价格下跌的主要因素。
同时,硅业分会也表示,由于多晶硅价格正处下行通道,买涨不买跌心态导致下游采购意愿更加疲弱,订单大幅缩减影响硅料企业对市场的走势预判,被迫接受降价后实际成交量仍不及预期。
在近期召开的券商电话会议上,特变电工也对多晶硅价格提出了自己的预测,认为短期价格还有可能下降,尤其是海外疫情短期没有很明显转变。二季度需求偏弱,二季度探底之后价格可能会回升,三四季度会有比较大幅度的增长。
而对于硅料环节的竞争格局,特变电工表示,2020年将会经历一个洗牌的过程,考虑到成本与质量情况,规模小的企业将被逐渐淘汰,最终市场上现存13家企业中或仅剩余四五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