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金融财经 > 产经 > 正文

受疫情影响 便利店还是一门“好生意”吗?

受疫情影响 便利店还是一门“好生意”吗?
2020-05-19 09:57:32 来源:工人日报

近日,某知名连锁便利店宣布,其在北京区域所有门店于“5月20日24点0分经营进行调整”,要求手中尚有消费卡和小程序余额,以及尚有积分的消费者在此之前进行消费。此消息一经宣布,引起业界热议。要知道,2017年时,该品牌旗下在京连锁店有350家,市场份额位居该市翘楚。

那么,在当下,便利店还是一门“好生意”吗?

一家企业的经营状况好坏,与其自身原因不无关系,以某一家企业的经营状况来判定整个行业动向,其实并不妥当,即便这家企业曾经位居行业头部。换言之,仅以一家企业的经营情况,便称某个城市是“便利店沙漠”,或者说便利店行业出现危机,如此定论未免有些草率。

不过,在今年一季度,便利店行业的整体经营数字的确并不理想。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统计,今年一季度,便利店行业整体销售同比下滑在10%~15%之间,这期间不无疫情的影响,从4月份开始,便利店行业整体销售开始有所回升。

事实上,疫情对于便利店的影响,可能不只是一个季度,因为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正在改变。闭门在家期间,通过各大配送平台,消费者足不出户可以买到大型商超的各类商品,许多在品种、数量和价格都较便利店有一定优势。便利店原有的深入社区的优势也受到挑战,这样的消费习惯,恐怕在疫情好转之后依然会延续。与此同时,原本占据街巷、社区黄金位置的便利店,也面临着租金、人力等综合成本上涨压力。

有很多人需要便利店,对于上班族来说,便利店始终有可加热的方便食品供应;对于旅行者来说,便利店24小时开门迎客,全年无休,这是其它商超甚至电商平台都难以做到的;甚至对于便利店店员来说,这是难得的“风吹不着雨晒不着”、应聘门槛不高、工作时间灵活的工作。

但是,这些都不是一家便利店能否继续生存的关键理由。消费者的购物需求始终存在,但要想在大中型商超、街边小卖部、特色商品店、电商平台、配送平台的夹击之下找到一席之地,便利店需要更契合消费者需求。

打开地图,挑选一个大城市,如果把各大商超的名字输入进去,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不同品牌、不同定位的商超,在同一城市不同区域内的分布密度是不同的。从表面上来说,这是市场自然竞争的结果,然而从深层次来说,这是因为城市不同区域,消费者构成不同、需求不同,自然倾向于不同品牌。

一个大城市内尚且如此,推而广之,全国范围内,2018年底,全国城市总数672个,其中地级以上城市297个。知名品牌便利店在全国扩招情况,特别是二三线城市分布情况如何呢?要知道,最早进入中国的便利店品牌,进驻的省份也只有13个。

自1992年便利店概念进入国内,到2018年,我国便利店门店数量达到12万家,与发达国家数千人就有一家便利店的程度相比,市场犹有不小空间。去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1万美元,也为便利店行业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但是,不同城市之间,乃至同一城市不同区域之间,社情民意不同,消费者口味爱好不同,外部经营环境和商品需求迥异,这就要求便利店在经营模式上要有“求同存异”之策,既保持自有品牌的特色商品,也要有针对当地消费者的特色内容。

在一个人均GDP达1万美元的庞大市场里,商品零售业不可能不是一门“好生意”。只是,便利店能否做好这门“好生意”,就要看便利店能否端出真正满足目标消费群体需求的“好商品”和“好服务”了。(舒年)

(责任编辑:贾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