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金融财经 > 产经 > 正文

金融“活水”服务长三角一体化 成为支持实体经济最好样本

金融“活水”服务长三角一体化 成为支持实体经济最好样本
2020-09-09 14:46:36 来源:华夏时报网

华夏时报记者 胡金华 上海报道

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不断推进下,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资本加速支持长三角三省一市。

9月7日,《华夏时报》记者从国家开发银行(下称“国开行”)方面了解到,今年以来,国开行发挥开发性金融引领带动作用,积极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成为国内助力长三角一体化的又一家大型金融机构。截至7月底,该行今年已通过贷款、投资、债券、租赁等方式向长三角地区提供融资总量3300亿元,同比增长26%,主要支持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等重点区域建设,以及长三角产业体系、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等重点领域发展。

而在此前,包括工行、中行、交行等国有大型银行已经纷纷发布支持长三角一体化信贷战略规划。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在8月28日,交行发布的半年报中数据显示,报告期末,交行长三角地区贷款余额达到2.03万亿元,占集团贷款总额的三分之一;8月18日,为积极落实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上海农商银行举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服务方案发布会暨长三角金融总部揭牌仪式,并对外宣布了《上海农商银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服务方案》,方案显示,未来三年,上海农商银行计划为长三角地区客户(不含上海)提供授信不少于1200亿元;到2022年,为长三角地区重点农村金融机构提供授信不少于500亿元。

“目前,长三角的金融业发展已呈现出相对明显的集聚趋势,产业结构也有所优化和调整,长三角金融服务的提升,必将推动长三角迈向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长三角地区具有国际金融中心等明显的金融资源优势,以及大量的中小民营企业形成的金融市场需求,金融资源和实体经济需求的有效结合,必将最大限度激发长三角地区内在潜力,推动长三角金融资源配置的进一步优化。”对此,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吴大器向《华夏时报》记者分析指出。

金融资本进实体“样本”

诸多业内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疫情过后,长三角地区成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最好样本。

事实上,就在今年8月20日合肥举行的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就明确提出,要深刻认识长三角区域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相统一,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抓好重点工作,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取得成效。

而在习近平提出的七点具体要求中,第一条就是推动长三角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三省一市要在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落实好党中央出台的各项政策,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上走在全国前列;要确保各项纾困措施直达基层、直接惠及市场主体,引导金融资本重点支持制造业和中小微企业;要发挥数字经济优势,加快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要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释放有效投资需求。

本报记者也了解到,为进一步加大对长三角一体化的支持力度,国开行今年专门制定了《支持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指导意见》,提出立足长三角区域“一极三区一高地”的战略定位,运用好开发性金融工具,通过强化银政合作、探索融资模式创新、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给予差异化政策等方式,助力长三角三省一市发挥比较优势,促进高质量发展,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据了解,今年以来,国开行上海分行持续为新片区内的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中长期信贷支持。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是中科院与上海市共同投资设立的科研企业,主要从事微小卫星及相关技术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试验应用。针对卫星研制的特点,国开行上海分行为客户制定个性化融资方案,支持其3.6万平米总装厂房建设,项目建成后可供同时承担30—50颗吨级卫星研制和生产,并具备同时承担100颗以上微纳卫星的研制能力。在支持自贸区产业发展的同时,国开行上海分行还积极探索依托新片区金融创新优势助力人民币国际化,先后向埃及央行和白俄罗斯财政部提供了境外人民币贷款,为扩大人民币在“一带一路”国家的使用发挥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在江苏,国开行将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与保护修复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助力长三角地区在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和建设方面走在前、带好头。国开行江苏分行发挥开发性金融优势,以市场化方式向浦口火车站片区整体改造提供83亿元融资,支持工业企业搬迁、岸线码头及人居环境整治、长江岸线保护修复,并根据新时期江北新区核心区产业规划,打造长江历史文化园区和金融科技产业园区。

国开行苏州分行则立足地方实际,创新模式支持吴江循环经济产业园环保提升工程,为建设污水处置、污泥处理和废布(丝)回收利用等配套设施提供资金支持。项目实施后,将有效降低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减少工业废水排放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有效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在浙江,国开行以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和制造业产业链企业为支持重点,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国开行浙江分行与杭州市政府紧密合作,创新风险共担机制,探索构筑了“政府 银行 企业 担保”的合作模式,对杭州中小微科技型企业给予精准支持。自2019年6月开展试点以来,国开行浙江分行通过这种模式,已累计向35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了支持。

在安徽,国开行以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为抓手,推动安徽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开行安徽分行通过复工复产专项贷款、中长期贷款等多种产品,累计向睿力集成提供92亿元资金支持,助力企业克服疫情影响,加快项目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下一步,国开行将深刻认识长三角区域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市场化方式支持重点领域、重点区域一体化发展,助力各地发挥比较优势、强化高效协同,推动长三角区域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开路先锋,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国开行有关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

发力一体化示范区

值得关注的是,上海作为长三角一体化“龙头”,上海的金融机构已经开始发力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

就在此前的8月18日,上海农商银行举行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服务方案发布会暨长三角金融总部揭牌仪式。这也是继交通银行、浦发银行之后第三家成立长三角一体化金融总部的金融机构。

“长三角金融总部的成立,将聚焦新发展理念,紧扣国家《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等政策,以转型、专业、理性为导向,实现‘科技+’与现代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主题的赋能和融合,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体系,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全面支持长三角高质量发展。”在当日的论坛上,上海农商银行董事长徐力对外表示。

记者也根据上海农商行发布的《上海农商银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服务方案》中获悉,未来三年上海农商银行计划为长三角地区客户(不含上海)提供授信不少于1200亿元;到2022年,为长三角地区重点农村金融机构提供授信不少于500亿元。通过深入落实“一个核心、一项机制、一支队伍”三大重要举措,推进以“客户、产品、组织、保障”为核心的四大体系建设,立足上海,辐射周边,结合区域实体经济发展特色,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具有创新特色的金融发展新高地。

值得关注的是,上海农商银行也与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内的上海市青浦区、苏州市吴江区、嘉兴市嘉善县政府签订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并与包括长三角投资(上海)有限公司、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恒力集团有限公司在内的9家长三角区域战略客户代表签订合作协议。

而作为国有大行之一的交行,其半年报的数据则显示,今年以来,交行重点强化长三角“同城化”、自贸区新片区、科技创新策源、资产全球化配置、上海城市现代化治理“五大服务功能”建设,由上海带动长三角、由长三角推向全国、由国内辐射国际,着力促进金融要素在更大范围内高效配置。其在总行成立长三角一体化管理总部、在朱家角设立经营机构,推动资源跨域整合、产融价值共创,报告期末,交行长三角地区贷款余额达到2.03万亿元,占集团贷款总额的三分之一。

记者也了解到,在8月26日举行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开发者大会上,中国太保集团也深度参与到长三角生态绿色发展建设中。在当日,中国太保与青浦区、吴江区、嘉善县人民政府共同签署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绿色保险战略合作协议》。

“作为当天签署的一体化示范合作项目中唯一一个保险项目,此次中国太保与两区一县政府签署的绿色保险战略合作协议将着眼于四大领域合作:一是运用绿色保险共保服务机制推动生态环境区内通赔跨域治理;二是设立生态环保绿色基金加快绿色生态产融共建;三是开发金融保险创新联动机制助推示范区绿色产业转型;四是专设区域机构和创新实验室打造制度创新试验田。”9月8日,中国太保相关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也表示。

这位人士介绍,项目旨在通过示范区在生态绿色发展方面的协同示范优势,共同打造绿色金融示范区、生态产融共建区、综合金服创新区,进一步助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在绿色保险发展方面,仅2020年上半年中国太保在长三角地区包括环境污染责任险在内的保险保障金额已达57亿元;在绿色金融创新方面,2019年中国太保参与投资长三角协同优势产业基金,聚焦生物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打造优势产业集群;投资注册太平洋-上海城投环保金服股权投资计划,致力于满足长三角区域环境污染治理需求;在加快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中国太保通过成本保险、产量保险、收入保险等产品帮助农民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等风险,提升农民收入,推动农业产业升级,扩大农村大病保险覆盖面。目前已在长三角地区开展基本医疗经办、大病保险、长护保险、医保补充等医保业务共计73个项目,覆盖5429万参保人,年基金管理规模108亿元,累计赔付金额33.9亿元,赔付人数88.6万人;农产品保障覆盖种植业、养殖业、林业、指数保险等多个领域, 提供总保额逾300亿元的风险保障。”中国太保相关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责任编辑:贾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