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金融财经 > 产经 > 正文

各国因势利导多管齐下 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各国因势利导多管齐下 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2021-03-24 10:47:41 来源:人民网

发展特色产业、打造全产业链、培育经营主体、鼓励科技创新……根据自身特点,各国因势利导,出台针对性的农业产业政策,让乡村产业体系立得住、行得远,为农民带来切实的经济收益。

泰国——

特色产业推动农民增收

本报记者赵益普

在泰国东北部的沙功那空府,有这样一句流行语:“来了沙功那空,记得带走一件靛蓝染色产品。”

靛蓝染色是泰国东北部、北部一项历史悠久的手工技艺,采用天然植物染料蓼蓝,印染制作出靛蓝色的衣服、围巾、袋子等布质生活用品。因其纯天然的环保特性,以及防晒、透气、味道清香等优势,靛蓝染色产品近年来越来越受泰国年轻人的喜爱。沙功那空府的靛蓝染色技术好、产量大,几乎每个村子都有靛蓝染色手工作坊,被称为“泰国靛蓝染色之乡”。

拥有200多户人家的班呈东村位于沙功那空府纳蒙县,这里依山傍水,盛产蓼蓝和棉花。当地村民依托特色优势资源,发展靛蓝染色产业。村里的染色专家湄帕里·平玛塔告诉记者,班呈东村的男性负责种植蓼蓝、发酵染料,妇女们则负责纺纱、织布和浸染,家家户户都有染缸和织布机,“对村里的妇女尤其是年长者而言,成为本地特色传统工艺的传承者让她们感到自豪”。在平玛塔的带领下,班呈东村的靛蓝染色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村民的生活也日益富裕。

文迪焦大婶是班呈东村的靛蓝围巾生产能手。靛蓝染布工艺严苛,制作过程耗时耗力。以围巾制作为例,纺织前要先给棉线上色——需要手挤70次,阳光下暴晒8个小时,确保棉线不掉色后再纺织成布。文迪焦每月能生产70多条靛蓝染色大围巾,以每条250泰铢(1泰铢约合0.22元人民币)的价格卖给收购者,除去成本,月收入近1万泰铢,“已经快赶上我女儿在城里上班的工资了!”

纳蒙县乡村发展办公室主任库缇达告诉记者,该县建立了从蓼蓝种植到成品销售的全产业链。一些村庄进行了内部分工,有的村庄主要负责种植,有的专门织布,班呈东村则主要负责最关键的染印环节。这些村庄出产的靛蓝染色产品,一般会被集中收购,进入沙功那空市区的靛蓝染色专卖店,或者由沙功那空的经销商转卖到曼谷、清迈等大城市。“泰国大多数的靛蓝染色产品,都来自沙功那空等东北地区。”库缇达说。

得益于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靛蓝染色这一曾经农闲时的副业,正成为当地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为促进这项技艺的传承,沙功那空府的许多小学开设了染布手工课,不少村子的染坊也兼具培训功能,接收外府的年轻人来学习技术。沙功那空府府尹蒙西·派讪他那瓦表示,靛蓝染色是沙功那空府的财富,每年为该府的农民带来超过4000万泰铢的收入。“靛蓝染色这一特色产业为我们农村地区的发展带来了希望。”2018年3月,世界工艺品协会认定泰国沙功那空府为“世界天然靛蓝工艺城”,这是亚太首个获此认证的地区。

随着泰国乡村旅游热的兴起,沙功那空的手工艺体验游也渐成规模。“相比于大规模工业生产,游客更喜欢传统手工艺,沙功那空的许多村子都很适合发展靛蓝染色体验游项目。”泰国国家旅游局乌隆他尼分局局长帕瓦纳·普拉吉对记者说,“我们将尽快制定计划,整合当地的旅游资源,推动当地乡村游产业发展。”

德国——

农业合作社呈企业化经营趋势

本报记者李强

农业合作社是德国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部分。德国媒体曾用“穆勒先生的早餐”来描述其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巨大影响:穆勒先生加入咖啡的牛奶来自德国250个牛奶合作社之一,小面包来自拥有1.7万名面包师的烘焙师合作社,黄油和果酱也购自合作社性质的超市……根据德国《合作社法》,3名成员就可以组建一个自愿互助、自我管理、自负盈亏的合作社。在农业领域,几乎所有德国农户都加入了各类农业合作社。

在德国,无论城市还是乡村,超市和市场销售的农产品价格大体一致,也很少会出现因流通不畅导致农产品滞销或腐坏的现象,这都得益于德国发达的农业合作组织。农户收获的农产品大都通过合作社对外销售,以获得最好的价格;收购这些农产品的机构,无论是零售还是深加工部门,往往也是合作社性质的企业;种植作物所需的种子、肥料、农机和水利灌溉设备,甚至信贷和农业保险,也都来自各类农业服务合作社。

1864年,德国人弗里德里希·莱夫艾森创建了全球首个农村信贷合作社。如今,以他名字命名的合作社已成为德国规模最大、知名度最高的农业合作组织。莱夫艾森合作社既是农业经营主体,也是合作社联合会,旗下共有1984家农业合作社,会员人数超过152万,雇工超过11万。其成员既有生产初级农产品的合作社,也有葡萄酒酿造等农产品加工类的合作社,还有提供水源、电力、农机、肥料等生产资料和服务的合作社,不一而足。规模化生产带来巨大的市场份额,该合作社年销售额达656亿欧元,供应了德国66%的牛奶、50%的谷物和油菜籽、33%的牛肉以及葡萄酒。

合作社遍布德国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和环节。这一模式既改变了单个农户直接面对市场的弱势地位,提高了农民收入,也促进了农业集约化生产,降低了综合成本。比如,柏林附近的一个“有机生态村”既有养殖奶牛、生产牛奶的合作社,也有乳制品加工合作社,最终产品再集中运往合作社性质的商店销售。

德国的合作社在农业产业体系中还发挥着“润滑剂”作用,在物资采购、农机具使用、农产品收储运销、农民建房、信息咨询、技术培训等多个领域为会员提供支持。据莱夫艾森合作社官网介绍,其近期工作主要包括:召开饲料安全生产措施在线研讨会、呼吁为农村地区扩充宽带等基础设施、与采购商谈判提高肉类产品收购价格等。此外,合作社近来还呼吁政府将卡车运输限重从40吨提升至44吨,以节约农产品运输成本,保持德国农产品在欧洲的竞争力,同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不少合作社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进一步实现规模化整合,甚至出现跨区域、跨国家的联合兼并。许多合作社还聘请了职业经理人,农业合作社企业化经营的趋势愈加明显。这些举措将有助其获得市场定价权,为农民争取更多经济利益。

巴西——

用信贷等手段扶持家庭农户发展

本报记者张远南

安塞尔莫·佩林是巴西马托格罗索州的一名养鸡能手。几年前,随着家里的散养鸡数量越来越多,利润低、销路窄的难题让他犯了愁。于是,他申请了国家的“家庭农业生产计划”专项贷款,用于建厂房和买设备,又在市政府农业和环境局的支持下获取商业许可,经营起了一家年加工量近两万只鸡的小型加工场。如今,佩林打通了养殖、加工、冷链物流和销售等环节,创建了自己的冰鲜鸡品牌,产品附加值大大提高。

在巴西,像佩林这样的家庭农户占到农业经营主体的77%。他们主要依靠家庭劳动力在规模较小的土地上经营,以农业生产为主要收入来源。从事家庭农业的人口超过1000万,占农业就业总人口的67%,生产了巴西人餐桌上70%的食品。鉴于这一重要地位,巴西联邦和地方政府历来重视对家庭农户的扶持。

同此前的佩林一样,家庭农户多从事初级农产品的生产,利润较低、销路单一。1995年,巴西政府推出“家庭农业生产计划”,通过信贷等手段助力家庭农业发展,构建产业体系,实现传统与现代农业的有机结合。20多年来,该计划已向数百万家庭农户提供了支持。今年,巴西政府还将为家庭农户提供330亿雷亚尔(1雷亚尔约合1.16元人民币)的信贷额度,较前一年增长5.7%,年利率最低至2.75%。无论是农业生产还是农业机械投资,均可申请相关贷款。

农户既可以拿着贷款像佩林一样“自立门户”,也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在帕拉伊巴州,来自12个城市的422个家庭农户组成合作社,合力建成巴西东北部地区最大的散养鸡加工场。其中90%的农户都在“家庭农业生产计划”中申请了贷款,投入运营后,每个农户的平均月收入达到2000雷亚尔。多次指导家庭农户建立屠宰场的食品工程师恩里克表示:“‘家庭农业生产计划’等公共政策为家庭农户提供了启动资金,这是农民创业最困难的部分。其周期长、利率低的特点对项目成功启动至关重要。”

在销售环节,家庭农户还可享有多重优惠政策。巴西政府出台的食品收购计划规定,包括学校在内的公立机构采购的食品中,至少有30%必须来自家庭农户。例如佩林的屠宰场在获取认证后,就可以为当地学校的食堂提供原材料,无需为创业伊始的销路犯愁。

除了国家层面的扶持,地方政府也推出各种帮扶政策来推动当地家庭农户增收。例如,巴拉那州政府2019年推出“葡萄种植振兴计划”,鼓励家庭农户等农业生产者扩大葡萄种植,加快产业化生产,发展乡村旅游业。该州州长卡洛斯表示,这一计划能够提振从葡萄种植到葡萄酒销售的整个产业链。巴拉那州葡萄种植协会预计,5年内该州葡萄汁和葡萄酒产量有望增长2倍。此外,该计划还将设计20条乡村旅游路线,促进区域特色旅游活动。

俄罗斯——

运用数字技术打造农业全产业链

本报记者殷新宇

在莫斯科新农业园区有一处占地1.8公顷的温室大棚,种植有蔬菜、鲜花等几百万株植物。运用机器人搬运、24小时温湿度监控、自动浇灌等新技术,这座“智能温室”只需4名工人就能实现高效管理和规模化种植。在西伯利亚地区鄂木斯克州,“智能温室”技术打破了严寒气候限制,实现全年生产,给当地农业经营者带去了稳定的收成。

在俄罗斯,数字技术逐步应用于包括温室在内的农业规模化生产领域。鄂木斯克“智能屋”公司总经理彼得·科兹洛夫介绍说,农业企业运用数字技术可以监测气候变化,降低风险和劳动力成本,还可以有效规划田间工作,提高资源利用率。最近一项针对农业企业进行的调查显示,大约70%的受访者表示,在农业生产的管理和种植环节引入了信息技术,75%的受调查企业在数字化方面花费了超过100万卢布(1元人民币约合11.3卢布)。

数字技术还被用于打造农业全产业链。伊万·巴纳申科是鄂木斯克一家农业公司总经理,不久前在俄政府扶持的农业数字生态系统进行了注册。这个平台上进驻了种子、肥料、农机、农业技术等领域的数百个供应商,产业链以数字化的形式在系统中不断完善。借助这一系统,巴纳申科可以在种植前购买种子、肥料等农资;种植过程中可以获得各种农业技术帮助,例如通过卫星图像监控庄稼生长;农产品收获后还能在该系统上完成销售;如果有资金方面的需求,还可以申请金融服务,利用更加简化的程序获得优惠贷款。“一站式服务便捷多了!”巴纳申科表示。

鄂木斯克州农业领域的变化,是俄罗斯政府通过数字技术搭建农村产业体系的一个缩影。2020年,俄罗斯政府出台“2030年前农工综合体发展战略”,目标之一就是通过建立数字农业平台,实现农工综合体的数字化转型。根据该战略,到2024年,俄政府为农业提供的各项支持中,将有75%以数字化方式运行;到2030年,俄罗斯将把全部农业用地的相关信息录入统一系统,并完成对10万个指标的收集和分析。未来,通过大范围采用新技术和智能设备,农地周转将更高效,产销结合更紧密,最终实现增产增收。

随着数字科技的发展,电商也成为俄罗斯农产品和乡村服务业的销售新渠道。据介绍,通过农业数字生态系统旗下的“自己的,本地的”在线平台,蜂蜜、蔬果、肉制品等地方特色食品不再愁销路,农民和消费者也可通过该平台对接乡村住宿、观光旅游等信息,促进乡村游的发展。

农业是当前俄罗斯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2020年俄罗斯粮食收成为1.33亿吨,较前一年增长9.8%。俄罗斯农业银行金融技术发展中心主任艾琳娜·巴图洛娃表示,数字技术具有巨大潜力,“通过发展数字技术,俄罗斯农业将拥有更美好的发展前景”。

《 人民日报 》( 2021年03月24日 17 版)

(责任编辑:贾瑞)

为您推荐

金价屡创新高,“黄金热”还能持续多久?

2024-03-13黄金最新价格 黄金最新价格今日金价 2024年黄金最新价格

“春风送岗”在行动 各地多措并举促就业暖民心

2024-03-05春风送岗 春季大型招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