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金融财经 > 产经 > 正文

大湾区科学论坛: 为全球科技创新治理提供“湾区方案”

大湾区科学论坛: 为全球科技创新治理提供“湾区方案”
2021-12-13 10:28:19 来源:光明网

12月11日,以“探索未来,共享科学”为主题的2021年大湾区科学论坛,在广州如约而至。大湾区科学论坛由“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发起,是粤港澳大湾区最高级别的科学盛会。论坛采用“线上视频+线下参会”形式,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超过100位院士专家,共同探讨科学前沿热点,促进各国科学交流互鉴。

除开幕式及主论坛,大湾区科学论坛还陆续举行了生命科学、纳米科学、网络通信、可持续性发展、海洋科学、智能工业软件等6场分论坛。

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白春礼在开幕式上表示,通过组织大湾区科学论坛,希望能够促进全球科学家、科学组织以及社会各界加强科技创新合作、创新成果共享,打破制约知识、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流动的壁垒,构建起全球开放创新生态,让科技创新成果为更多国家和人民所及、所享、所用,最终推动全人类共同进步。

论坛开幕式后,包括诺贝尔奖得主、知名院士在内的多位重磅科学家发表了主旨报告,围绕疫情防控、医药研发、基础科学研究等议题,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思考。

“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发,充分说明科学研究开展国际合作的重要性。”199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诺贝尔奖获得者科学联盟主席理查德·约翰·罗伯茨以全息投影的形式率先亮相。他表示,关于新冠病毒检测方法和疫苗的开发,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中国科研人员2020年最早发布的新冠病毒基因测序结果,这是通过科学协作和科研合作帮助全世界的一个极佳范例,这也是证明在新冠肺炎疫情极早期中国分享其本土科学成就的典型案例。

主旨报告现场,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迈克尔·莱维特,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香港大学校长张翔等多位科学家则共同表示,不能忽视基础科学研究对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呼吁加强基础科学研究投入力度。“真正革命性的技术,是从基础研究开始的。”张翔说。

主论坛之外,6场分论坛同样“干货满满”,诸位院士专家紧扣分论坛主题,就一些研究领域最前沿、社会公众最关心的问题,进行了火花十足的观点碰撞。

在以“科技战胜疫情共筑人类健康”为主题的生命科学分论坛上,当谈到当前世界广泛关注的新冠病毒变异株奥密克戎时,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表示,奥密克戎的出现带来许多新问题,很多国家高度重视,采取严格管控措施,这说明从近两年的抗疫实践中,世界慢慢体会到中国的做法是对的。

在谈及如何更快控制疫情时,钟南山再次强调了疫苗的作用。“要坚持注射疫苗,以此建立群体免疫将使病毒对我国的威胁大大减弱。”

对此,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持有相似观点。高福表示,病毒出现变异后,疫苗效果可能会打折扣,但疫苗对于预防重症和降低死亡率的贡献是一直存在的,尤其是发挥了减轻患者疾病负担的重要作用。他多次强调疫苗对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性,“世界如果不共享疫苗,病毒将共享世界”。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也在分论坛上远程发表了主题演讲。他表示,关于未来医疗策略的制定,中国具备足够的技术力量应对新冠病毒变异,无论是中国的哪一个实验室,都已经做好准备来迎接进一步研究的未来。

在火热进行的大湾区科学论坛背后,是作为新近崛起的全球创新增长极,发展范式越发呈现协同创新特征的粤港澳大湾区。科研设施开放共享、科研资金跨境使用、三地人才加速流动……创新要素正在大湾区实现高效流转,让大湾区在全球科创竞赛中渐得先机。

数据显示,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研发投入达到近3600亿元,“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两年居全球创新指数排行榜第2位,广东区域创新能力已连续5年位居全国首位。

“在内外联动方面,粤港澳大湾区的确具备独特发展优势。”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院长高民说,“港澳都是国际化城市,资金和科创成果流动性强,广深又是内地科技创新中心城市,可以说大湾区是中国走向世界的最佳枢纽点。”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和全球经济动力最强劲、创新发展最活跃的区域之一。”白春礼表示,期待大湾区科学论坛发挥平台枢纽作用,为全球科技创新治理提供“湾区方案”。

(本报记者王忠耀吴春燕)

(责任编辑:贾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