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记者 刘凯 翟亚男 北京报道
随着市场和政策的推动,中国汽车品牌得到了迅速发展,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根据海关总署的最新数据,11月份,我国汽车整车出口量约为21.7万辆,同比增长69.5%。今年1-11月份,我国汽车整车出口辆达到了192.8万辆,同比增长101.9%。汽车出口量的激增,也意味着海外市场对我国自主品牌汽车接受度不断提升。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表示:“近几年,中国品牌汽车无论从外观、质量、智能网联配置等方面都得到了大幅提升,相比合资品牌的产品并不逊色,某些先进配置甚至超越了合资产品,这样的产品在海外拥有较强竞争力。特别是我们出口产品的价格也不低于外资品牌,充分体现了中国品牌汽车产品竞争力增强,在竞争中提升了中国品牌海外市场的份额。”
新能源汽车成主要发力点
中国汽车出口翻倍增长,与新能源汽车产品的爆发有着很大关联。根据中汽协数据显示,1-11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达29.1万辆,同比增长189.9%。其中,11月,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达3.7万辆,增长贡献率达到了32.9%。对此,许海东表示:“经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逐步发展起来,产品越来越成熟,在国内获得消费者广泛认可,并加快‘走出去’。”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发展较快,自去年以来,我国车企开始积极拓展欧洲市场。截至目前,蔚来、小鹏在挪威都已经完成车辆交付,比亚迪也开始向挪威发运电动汽车,中国一汽也启动了对挪威的汽车出口。此外,今年的1-11月,上汽名爵在英国新车销量中占比达到了1.9%,超过了本田和马自达,成为了较受英国年轻人喜爱的车型。
许海东表示:“欧洲现在对新能源汽车给予大量的补贴,经过中国市场的培养,国内出现了大量优秀的品牌和产品。而欧洲的产品和技术还不够成熟,所以我们的自主产品可以往欧洲走。我们应该借这个机会在海外很好地打造中国自己的汽车品牌。”
虽然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增加,但从企业市场占比来看,自主品牌的表现还有待提升。根据中汽协数据,今年11月,在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前五的车企当中,特斯拉中国出口量约为2.11万辆、上汽乘用车6110辆,第三至第五的吉利、长城以及比亚迪均在400辆左右。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特斯拉依旧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主力。
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从新能源出口的情况来看,特斯拉等外资车出口占比仍然较高,自主品牌新能源车虽然出口量也在增长,但规模仍然较小。随着外资品牌在欧洲市场的发展,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海外市场将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此外,特斯拉在欧洲也在建超级工厂,随着工厂的投产,将对中国新能源汽车整体出口造成影响。”
推动全产业出海
为了使产品更有竞争力,除了单纯追求海外销量外,自主车企也开始在质量、服务、商业模式等方面进行全产业输出,并在海外建设研发中心和工厂来实现从产品出口到海外本土化模式转变。
许海东表示:“中国汽车出口早期主要靠打价格战,产品品质不高,几乎没有售后服务保障,无法在海外市场长期立足。近年来,中国品牌车型品质不断提升,部分产品与外资品牌相比没有太大差距,价格上也有优势。中国汽车企业不再简单出口整车,采取包括投资设厂等多种方式,加大海外布局。”
事实上,上汽集团就在海外打造了伦敦、硅谷和特拉维夫3大研发中心,以及以及泰国、印尼、印度和巴基斯坦4个生产基地及KD工厂。同时还在欧洲、南美、中东、北非、澳新和东盟等地建立了12个区域营销服务中心。
与上汽集团不同的是,吉利汽车自2010年开始,先后收购了沃尔沃、路特斯等海外品牌来实现海外市场扩张,并在全球设立了多家研发中心。同时,利用沃尔沃在欧洲的影响力,推动了领克和极氪品牌进入欧洲市场。并且,领克在欧洲采用了创新的租售模式进行销售,用户可自行订阅选择短租、长租或者购买车辆。未来,领克还将陆续进入阿联酋、巴林、沙特阿拉伯、卡塔尔、阿曼、以色列等国汽车市场。
作为第一个年出口突破20万辆的中国乘用车品牌,奇瑞汽车计划在“十四五”期间要全面实现“双50”,即年出口50万辆汽车、实现50亿元出口利润,这意味着奇瑞汽车2025年销量的25%将由海外市场贡献。
除传统车企外,我国的造车新势力企业也对出口海外进行了战略规划。其中,蔚来计划2022年在挪威卑尔根、斯塔万格、特隆赫姆和克里斯蒂安桑建成4座蔚来空间。并且,2022年,蔚来的产品与全体系服务在德国、荷兰、瑞典、丹麦正式落地。同时,到2025年,蔚来将为全球超过25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提供服务。
小鹏汽车则在产品端进行了布局。在今年广州车展发布的小鹏G9就是针对全球市场进行设计和开发的车型。此外,小鹏汽车表示,将继续布局欧洲其他市场,未来将在瑞典、丹麦和荷兰完善销售、交付和服务体系。
伴随着这一系列的布局,自主车企也将在海外收获更好的成绩。中金公司最新研报认为,2022年全球主流市场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望突破10%临界点,进入S型增长曲线的陡峭阶段。中国是全球最主力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和产地之一,预计中国新能源乘用车2025、2030、2050年的渗透率分别达30%、61%和90%。从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中国车企有望享受能源转型、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的红利,实现中国品牌走向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