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正式揭牌;第二届进博会正紧锣密鼓筹办中;金融业对外开放新举措接连落地,外资进入中国步伐继续加速……今年以来,中国对外开放动作不断。但与此同时,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成为世界经济的“绊脚石”,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如何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近日,由国务院参事室、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共同主办的“2019国是论坛”在上海举行,围绕“迈向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国内外嘉宾展开探讨。
持续开放难能可贵
聚焦开放议题,这样的讨论“重要而且及时”,许多国外嘉宾这样评价。
这背后有对世界形势的担忧。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弗朗西斯·高锐指出,全球范围内保护主义兴起,保护主义案例的增长之快令人瞠目,技能人才流动受到限制,还有其他封闭的迹象,这些都有悖于技术发展的趋势。
国务院参事朱光耀指出,近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2019年全球经济增速的预期下调至3.2%,自去年4月已连续多次下调,同时,对年度全球贸易增长的预期也下调至2.6%。“全球经济增速下调,全球贸易增速下调,特别值得警惕的是,全球贸易增速大幅低于经济增速,这是极为反常的现象。”朱光耀说。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持续扩大的对外开放更显难能可贵。
“古往今来,开放和建立联系是全球事务中成功的关键。”弗朗西斯·高锐说,实现开放的进程异常艰难,在封闭势力横行的今天更是如此。他欣赏中国过去40年推进开放的进程,而且当前中国正在致力于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在中国贸促会副会长卢鹏起看来,1978年以来,中国开放性经济发展不断取得新提高、新突破,创造了二战结束后一个国家经济高速增长持续时间最长的奇迹。
“一带一路”未来看好
复杂的国际形势也给对外开放和协同合作带来了更多挑战。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如何实现?“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无疑是一大看点。
国家发改委区域开放司副司长赵新勇表示,近6年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连点成线到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包括构建“陆海天网”四位一体互联互通体系,如中老铁路、中泰铁路、雅万高铁等扎实推进;中欧班列成为重要品牌,截至今年6月底,累计开行数量近1.7万列,境外到达16个国家53个城市,基本实现“去一回一”;经贸投资与合作持续扩大,2013-2018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总额已经超过6万亿美元。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的开放进入到了新的阶段,而每一次开放都推动了改革的深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王战说,“一带一路”倡议既对世界经济有利,也有利于中国双向开放。
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国际公司总经理助理严晓彬谈到,电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所从事的业务发展很大,单从新签合同来说,2018年年底到现在,同比大概增长了百分之六点多,在目前整个经济大环境下,有信心在“一带一路”上为当地国家人民做更多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罗思义则指出,未来世界其他部分经济增长会放缓,但“一带一路”包括发展中经济体会持续不断增长,在接下来5年中,“一带一路”的重要性会更突出。
自贸区、自贸港竞相出彩
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到海南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再到上海设立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中国不断开拓开放试验田,区域开放亮点纷呈。与会专家指出,未来这些区域将各自发挥独特优势,共同推进中国对外开放不断向前。
广东省政府参事梁建伟指出,大湾区建设有一个大通道,港口就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出海通道。这个湾区集中了3个世界排名前十的港口,把大通道建设好,提高大湾区港口的全球竞争力,对于提升整个国家的开放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海南确定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到现在已有1年多,其核心理念、总体框架设计等渐次明晰。海南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陈际阳说,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有广阔的农村,产业方向是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在全国开放中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海南实行最高程度的改革开放,将有配套的政策和制度体系。“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这是无可置疑的。”他说。
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翁恺宁则认为,以更高水平开放推动更高质量发展,临港新片区要做全球自由贸易的“旗手”。一是营商环境对标国际公认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园区;二是更加关注人才的安居乐业和自由流动,建设新片区不走传统房产开发为主导的新城建设之路,而要始终有效控制人才进入门槛和居住成本,让年轻人安居乐业。
新闻热线/内容合作/媒体支持:0371-56279388
商务(广告)合作:0371-56279366
联系邮箱:7983347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