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等价替换流通中的货币,不会引发通胀
近期,我国法定数字货币研发的进展引起社会普遍关注。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相关负责人近日表示,目前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正在稳妥推进,先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及未来的冬奥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以不断优化和完善功能。
数字货币应当如何被“铸造”?
货币从来是主权的象征。替代流通中货币(M0)的数字货币(DC/EP),应当如何被“铸造”?
人民银行自2014年开始研究法定数字货币。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正在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体系在坚持双层运营、流通中货币(M0)替代及可控匿名的前提下,基本完成顶层设计、标准制定、功能研发、联调测试等工作,并遵循稳步、安全、可控、创新、实用的原则。
目前,数字货币(DC/EP)试点的机构包括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和三大运营商及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公司。
不过这些信息都不足以解析未来数字货币的“样貌”。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等参与央行数字货币研发、测试的机构专利申请说明书,则提供了一个观察数字货币的窗口。
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相关负责人强调,当前网传DC/EP信息为技术研发过程中的测试内容,并不意味着数字人民币正式落地发行。数字人民币目前的封闭测试不会影响上市机构商业运行,也不会对测试环境之外的人民币发行流通体系、金融市场和社会经济带来影响。
2月21日,瑞典央行宣布在全球率先开始其央行数字货币电子克朗(e-krona)测试,该行此前称,央行的任务是促进安全和有效的支付系统,如果今后大多数家庭和公司不再使用现金作为支付手段,这项任务可能会更加困难,因此需要考虑在一个永恒的数字世界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4月6日,韩国央行宣布,在2020年12月底进行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设计、技术审查、业务流程分析和咨询等准备,如技术筹备充足,则将在明年1月至12月进行小范围试点测试。
法国央行亦发布了CBDC实验应用方案征集令,宣布将在2020年7月10日前,选出最多10个方案进行下一步的试验。
根据中金公司的汇总,目前已有多个国家公布其央行数字货币测试计划或方案。
早前的1月,IMF也明确将数字货币列为2020年首要任务之一,国际清算银行与加拿大央行、英国央行、日本央行、欧洲央行、瑞典央行和瑞士央行共同成立央行小组,开展CBDC应用案例研发。今年2月,美联储主席宣布,正在研究央行数字货币,但尚未决定是否推出数字美元。
不过,各国央行对数字货币的理解、使用目的和技术路线并不相同。例如,与我国央行数字货币(DC/EP)、英国央行数字货币(CBDC)不同的是,瑞典央行数字货币(e-krona)基于区块链构建,且其使用目的是作为现金补充,不支持“双离线”,但与我国数字货币一样均采用双层架构,而英国央行采用单层架构,该国数字货币的目的是实现竞争性支付系统。
全球多国央行正在力推数字货币
什么是中国版数字货币?
说起数字货币,大家第一反应可能是比特币或者脸书计划推出的Libra。
但是,与这些所谓的数字货币不同,我国央行将要推出的数字货币有国家信用背书,可以说是人民币的电子版本。因此,央行的数字货币是具有法偿性的。
更重要的是,有国家背书,央行的数字货币币值会更加稳定。而比特币等所谓的虚拟货币,无法保证币值稳定,被“割韭菜”就成了常事。
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此前在网上公开课程中称,数字货币是纸钞替代,功能和属性跟纸钞完全一样,只不过形态是数字化的。“只要你我手机上都有DC/EP的数字钱包,那连网络都不需要,只要手机有电,两个手机碰一碰,就能把一个人数字钱包里的数字货币,转给另一个人。”
作为用户,需要选择某个运营机构开通数字货币账户,进而由该运营机构的钱包服务端对用户的账户进行管理控制。数字货币钱包账户可能“分级”,不同等级的“额度”不同。
数字人民币有哪些好处?
有资深业内人士表示,基于人民币现金的支付、交易、反洗钱等,在现代社会管理难度越来越大,成本也越来越高。而发行数字货币,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同时,中国版数字货币不需要绑定任何银行账户,摆脱了传统银行账户体系的控制。
此外,在网络信号不佳的情况下,网银和支付平台的支付功能常常会处于瘫痪状态,而DC/EP的双离线技术可保证在极端情况下,像用纸币一样,使用央行数字货币。例如,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只要两个装有数字钱包的手机碰一碰,就能实现转账或支付功能。
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从数字化货币替代流通中的纸钞和硬币入手,假设现在流通的货币是100元,央行数字货币将等价替换掉这100元。
为了保证央行数字货币不超发,商业机构向央行全额、100%缴纳准备金。也就是说,发行时,人民银行先把数字货币兑换给银行或者是其他运营机构,再由这些机构兑换给公众。
此外,考虑到前期数字货币仅限于试点,短期内不会大量发行和全面推广,货币流通速度也将保持正常水平。
因此,数字货币不会引发通胀。
支付宝和微信的“支付饭碗”
备受关注
央行数字货币与支付宝、微信支付有何不同?
除了会不会引发通货膨胀,央行数字货币会不会抢了支付宝和微信的“支付饭碗”也备受关注。
从消费者的直观感受来看,使用央行数字货币支付和使用支付宝、微信支付,从体验上来说可能差异不大,其实不然。
第一,它们的效力不同。央行数字货币是法定货币,而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只是一种支付方式。具体来说,机构或个人不接受支付宝或微信付款,在法律上没有问题。但拒绝用户使用现金或数字货币付款就是违法的。
第二,它们的信用保证不同。法定货币的背后是国家信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背后则是互联网企业信用。这二者属于不同的层次,国家信用大于商业银行信用,大于互联网企业信用。
第三,使用范围不同。从用户视角看,央行数字货币使用范围更广,具有无限法偿性、强制性,而其他支付手段并没有这个功能。相比非银行支付方式,央行数字货币安全性更高、使用范围更广,而且不用绑定银行账户。
总之,央行数字货币跟微信支付、支付宝之类不是同一个层次的东西,相互替代的可能也不太大,不过央行数字货币的推行肯定会给微信支付之类的服务带来新的挑战,而不是机遇。
最直观的说法:央行数字货币在功能上与我们手中的纸质货币类同,最有危机感的可能不是微信支付、支付宝,而是“钱包”与钱包的制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