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银行业保险业支持
郑州市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及视察指导河南时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引导全省银行业保险业进一步发挥对郑州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为郑州市建设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打造更高水平的区域增长极,促进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贡献金融力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站位,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支持郑州市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
郑州市作为河南省会城市,重要的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近年来叠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部地区崛起等重大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速,开启了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新征程。站在新起点、谱写新篇章,郑州市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和对金融服务的内在需求不断增强,金融业处在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历史机遇期。各银行保险机构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握改革发展大局,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来,主动融入、主动呼应、主动作为,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全力支持郑州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聚焦郑州市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聚焦人民群众多样化、高品质的金融需求,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质效,为郑州市建设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打造更高水平的区域增长极,促进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二、立足郑州,辐射全省,积极服务重大战略部署落地
(二)制定并推进落实服务郑州市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规划。各银行保险机构要立足郑州市情,加强顶层设计,坚守职能定位,制定支持郑州市高质量发展的中长期目标和阶段性推进计划。加强与郑州市政府战略合作,围绕郑州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优化投融资布局,聚焦政府发布的重点建设项目,主动对接运作主体,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及早开展尽职调查、项目报批,加强项目督导、进展通报和问题反馈,精准推动重大战略、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落地实施。全国性银行保险机构要加强与总行(司)汇报对接,积极争取总行(司)在贷款规模、审批权限、产品创新、重点项目审批、集团授信切分等方面的资源倾斜,为支持郑州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金融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要坚持深耕地方经济,合理安排流动性,保持信贷投放适度均衡增长,有效发挥“支农支小”的主力军作用。力争郑州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增速不低于全省信贷增速,信贷增量、增速在全国同类城市中走在前列。加大“险资入豫”工作力度,充分发挥保险资金体量大、投资期限长、融资成本低等方面优势,通过股权、债权、基金、资产支持计划等多种形式,为郑州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长期稳定资金支持。
(三)大力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各银行保险机构要围绕起步区建设、文化博物旅游、防洪工程与水资源、交通工程、生态综合治理等重点工作任务,抓好专项资金支持,助力郑州市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视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支持后续工程建设,持续服务好工程沿线水资源保护、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为构建国家水网提供有力资金支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鼓励银行保险机构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持续提高绿色信贷和绿色保险业务比重,提升绿色金融专业服务能力和水平,助力郑州市争创国家绿色金融试点。积极支持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环保项目融资,支持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稳妥开展环境权益、生态补偿、碳资产抵质押融资,积极发展能效信贷、绿色债券和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拓宽绿色金融融资方式。鼓励各保险机构发展绿色保险,针对黄河生态廊道、黄河滩区优质草业带等发展林业保险、草业保险,积极开展环境污染责任险。
(四)推动建设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开放门户。各银行保险机构要协调配置信贷资源,加强金融产品供给,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助力郑州市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打造国际交通枢纽门户、对外开放体系高地和参与国际合作高地。要加大航空港、铁路港、公路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中长期信贷资金投入,通过组建银团、融资租赁等方式积极给予融资保障。深度融入郑州“四路协同”发展新模式,围绕交易链、服务链、产业链各环节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推动郑州市打造国际物流贸易中心。创新金融配套服务体制机制,有效推进自贸试验区郑州片区建设。建立“绿色通道”支持区内企业发展,为区内企业提供全交易流程的跨境结算、融资、现金管理、保险保障等综合服务,拓宽涉外企业融资渠道。改进对外贸易领域金融服务,加大外贸企业融资、保险供给力度,为外贸企业提供保单融资、出口退税质押融资等业务,鼓励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进一步拓宽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各财险公司积极发展关税保证保险,助推外贸产业企业转型升级。
(五)积极服务中原城市群发展。各银行保险机构要围绕郑州市32个核心板块,加大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老旧小区改造、轨道交通、水利工程、生态治理等“两新一重”领域金融供给,发挥金融在建设郑州大都市圈、引领中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中的推动作用。创新投融资模式,组合运用信贷、融资租赁、产业基金、股权投资、债券投资等全口径融资产品,为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对资金需求量大的项目,要加强向总行沟通汇报,注重同业合作,探索以总行直投、银团贷款等形式推动项目融资落实落地。鼓励各保险机构积极参与养老产业、医疗健康产业建设,支持新型城镇化配套建设。稳步扩大企业财产保险、工程保险的覆盖面,提高对郑州市交通、水利等重点工程的风险保障能力。各银行保险机构要在支持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推动郑开同城化示范区建设及郑许、郑新、郑焦深度融合,重点加大跨区域交通体系、都市圈产业集群、沿黄生态带和文化带等领域金融支持力度,提升中心城市能级,促进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协同联动发展。
三、坚守本源,服务实体,着力支持重点领域协调发展
(六)助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各银行保险机构要深化产融合作,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配合,加大对地方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的支持力度,助力郑州市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驱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围绕《郑州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倾斜规模、合理定价、创新引领、综合服务等措施,加大制造业信贷投入和金融支持力度,合理提高信用贷款比重,努力实现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积极围绕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智能化、绿色化、技改化”发展方向,加大设备更新和技改信贷投入,支持产业并购,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精准支持。重点扶持先进制造业,大力培育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积极对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企业白名单,灵活设置贷款期限和还款方式,增强贷款期限和生产周期适配性。依托制造业产业链核心企业,拓展供应链金融业务,不断丰富应收账款质押、仓单质押、票据贴现、保理、国际国内信用证等各种形式的产业链金融业务,有效满足上下游企业融资需求。积极开展制造业贷款保证保险业务,提升制造业贷款可得性。
(七)强化科创企业金融支持。各银行保险机构要大力发展科技金融,主动对接科技主管部门、工信部门,建立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白名单,及时满足企业技术研发、成果转化、装备购置等融资需求,特别要重点支持在“卡脖子”关键技术攻关中发挥作用的中小企业,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供金融支撑。大力支持郑州市建设中原科技城,为中原科技城规划建设、重点项目、重点产业及区内科创企业提供配套金融服务。积极探索知识产权质押、专利权质押、商标权质押、专用设备抵押贷款等新型融资模式,建立与科技型企业相配套的风险评估、授信审批和贷后管理机制,探索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高管、研发等关键岗位人才信息作为授信评审要素。鼓励有条件的银行业机构设立科技支行、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做好贴身金融服务。积极开展信用保险、科技保险等服务创新,大力推广科技型中小企业履约保证保险、产品研发责任保险、专利保险、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等科技保险,为科创企业提供风险保障。
(八)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各银行保险机构要结合自身定位,加大民营和小微企业支持力度。通过单列信贷计划、加强“两增”考核、加大产品创新,完善内部绩效考核机制等,增强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资源和服务保障,按照“保本微利”原则合理确定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严格规范收费行为,保持融资成本合理水平。适当向郑州市倾斜普惠型小微企业信贷计划,加大对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首贷续贷支持力度,合理提高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比重。积极支持郑州市小微企业园区建设,对符合条件的入园企业购买厂房和生产经营等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适当提高房产、土地、设备等固定资产抵押比例,推广实施租金贷、税收贷及以核心企业为主体的订单融资、应收账款融资等。鼓励有条件的银行更多参与科技贷、外贸贷等政策性优惠贷款业务,加大与郑州市辖内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融资担保基金等合作力度,共建风险分担机制。鼓励各保险机构大力发展融资类信用保证保险业务,为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增信服务、风险保障。
(九)大力支持乡村振兴。各银行保险机构要深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完善涉农金融专业化体制,丰富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持续加大金融资源倾斜力度,助力郑州市打造都市生态农业强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落实“四个不摘”政策,有效衔接乡村振兴。聚焦粮食安全、特色产业集群、城乡融合、农业现代化等领域,加大“种子革命”、高标准农田、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农机装备、农产品加工流通、美丽乡村建设、农民生活消费等金融支持力度,助力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支持休闲农业、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加强适农信贷产品创新,探索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林权抵押贷款、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试点,深化与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合作,推广农担项下贷款投放。农村中小银行要坚守市场定位,坚持“做农做小做散”,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充分发挥支持乡村振兴主力军作用。推动农业保险“提标、扩面、增品”,持续探索特色农产品保险试点。大力发展“菜篮子”工程保险、农业基础设施保险、农房保险、农机具保险等支农惠农业务,为涉农企业及农户提供多层次保障需求。积极发展针对县域农村居民的健康险业务,因地制宜发展农村意外险、定期寿险等业务。
(十)强化民生领域金融服务。各银行保险机构要加大民生领域信贷投入,合理设定融资期限,探索收费权质押贷款,推动健康、养老、育幼、文旅产业向高品质发展。深化金融服务,推动教育提质扩容、打造高水平大学、建设一流医疗机构、构建医养结合普惠养老项目及“一老一小”养老托育服务体系。积极发挥商业保险在健康、养老、服务弱势群体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创新商业养老保险产品,满足不同收入群体的养老需求。加快发展与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的各类商业健康保险,拓展健康险保障内容。积极发展各类保障适度、保费低廉的普惠型保险,提高弱势群体保障水平。大力发展责任保险、机动车辆保险,积极对接环境安全、食品安全、医疗安全、生产安全、交通安全、校园安全等服务需求,构建“平安郑州”安全保障体系。各银行保险机构要围绕郑州黄河文化、嵩山文化、古城文化,积极设立文化专营支行、文化特色支行、文创事业部等文化金融专营机构,创新产品服务,为郑州标志性文化工程项目及文化旅游产业基础设施等提供金融支持,助力郑州市建设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
四、深化改革,强化创新,激发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十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各银行保险机构要加快体制机制改革,优化经营管理模式,提高郑州地区机构管理效能、综合竞争力和发展首位度,有效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各地方法人机构要围绕“公司治理、资本治理、风险治理、内控治理、业务治理”,建立“产权明晰、治理健全、架构简洁、内控严密”的现代化治理体系,构建有效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机制。全国性银行保险机构要进一步加强郑州地区机构管理,未设立郑州分行的银行机构,通过先行明确主抓或专责郑州地区业务管理的副行长,单设专门管理机构或指定牵头部门统筹协调郑州地区发展,加强与郑州市政府对接联系,全面做好郑州市金融服务工作;长远看,相关大型银行要逐步推进管理集中,通过设立郑州分行或先行明确一家城区机构统筹郑州地区管理,实现管理模式的优化升级。各银行保险机构要建立健全中长期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对郑州地区机构的专项评价体系,突出客户建设、价值创造、市场竞争、创新转型、风险管控、质量效益等目标导向,加大评价结果与资源配置的挂钩力度,更好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
(十二)加大资源倾斜力度。各银行保险机构要加大对郑州地区分支机构人力、物力、费用、政策等资源倾斜力度,完善信贷授权和转授权机制,适度增加存贷款利率定价、经营范围、信贷审批等业务权限,对重大项目、重点客户优化业务流程、开辟绿色通道,充分调动郑州地区机构发展积极性,激发经营活力,提升服务郑州市高质量发展动能。实施人才强行战略,通过引进高端金融人才、重点培养管理干部、开展员工轮岗交流等多种方式,加强郑州地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工资分配和激励约束机制,推动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优胜劣汰的管理格局,使员工队伍更富活力,更有朝气,更具竞争力,以高质量金融人才建设更好推动郑州市高质量发展。
(十三)打造郑州创新策源地。鼓励各银行保险机构赋予郑州地区分支机构更多的创新自主权,强化配套政策支持,充分利用河南自贸区制度政策优势,大力开展产品创新、模式创新、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积极在郑州市打造普惠金融、先进制造业、科创企业等金融服务创新试点和先进典型,努力探索一批有特色、可操作、可推广的金融创新“郑州模式”。加快推进科技赋能经营转型,持续推动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与金融业务深度融合发展。充分利用信息科技手段,完善综合化金融服务网络体系,积极推动金融服务方式、产品和功能数字化转型,持续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坚持传统金融服务方式与智能化金融服务创新“两条腿”走路方式,确保老年、残障等特定群体更好共享金融数字化信息化发展成果。鼓励各银行保险机构积极参与郑州市智慧城市建设,不断探索“互联网+”智慧城市新型服务模式,为构建城市发展的智能环境和全新城市生态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持。
五、严守底线,合规优先,夯实持续稳健发展基础
(十四)切实强化金融风险管控。各银行保险机构要将支持郑州市高质量发展与自身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切实落实风险防控主体责任,增强全面风险管理能力,统筹做好各类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强化集团客户统一授信管理,严防大额风险集中暴露,持续保持郑州地区不良贷款率低于全省系统平均水平。充分发挥债委会作用,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有序处置化解企业债务风险,对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不盲目抽贷、压贷,主动帮扶企业纾困解难。倡导诚信契约精神,加强银行保险机构与企业的沟通协作,做好风险管控与金融支持的协同发展。各地方法人银行机构要切实强化流动性风险管理,保障流动性合理充裕,进一步完善流动性互助机制,提高流动性风险应对能力。切实加强操作风险管理,保持案件防控高压态势,有效防范重大案件风险。同时做好声誉风险、科技风险、人身险非正常退保和满期给付等风险防范,为郑州市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
(十五)严格落实房地产调控政策。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支持居民自住型和改善型住房贷款需求。根据郑州市房地产调控具体导向,按照各自总行的要求和各行测算的管控目标,有序控制房地产行业信贷增速和规模,防止信贷资金在房地产领域过度集中。加强涉房贷款合规性管理,落实房地产企业名单制管理要求,严禁向四证不全、资本金比例不到位的项目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认真落实限购、限贷、限售等宏观调控政策,严防“零首付”、“首付贷”、“假按揭”等违法违规行为,严控个人经营性贷款和消费贷款等各类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努力促进郑州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十六)着力加强内控合规文化建设。各银行保险机构要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加强郑州地区机构的内控管理和合规文化建设,积极打造郑州合规标杆。扎实开展“内控合规管理建设年”活动,巩固乱象治理成果,围绕内控体系更加健全、内控效能持续提升、合规意识更加牢固、合规文化持续厚植的建设目标,不断深化内控合规管常管长机制建设。坚持“管住人、看住钱、扎牢制度的防火墙”,强化整章建制,加强员工培训教育,筑牢内部控制“三道防线”,努力构筑“不敢违规、不能违规、不想违规”的合规体系。加强内控合规与审计监督、纪检监察的贯通融合和协作,加大监督检查和整改问责力度,全面提升内控管理效能。深化合规文化建设,大力倡导合规创造价值的理念,促进银行保险机构合规、稳健发展,为郑州市高质量发展筑牢金融安全屏障。
六、优化监管,强化服务,积极发挥引领推动作用
(十七)深化放管服改革。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三管齐下”,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坚持寓监管于服务之中,在监管中秉承高效便民、公开透明的原则,依法优化准入流程,缩减审批事项,提高准入工作的规范性、公开性和透明性,切实提升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简化郑州自贸区银行保险机构和高管准入方式,持续释放市场活力。积极支持全国性银行保险机构在郑设立分支机构,推动设立民营银行、法人保险机构,引进国内外保险专营机构、地区总部和职能中心入驻郑州,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金融机构服务体系,助力郑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鼓励银行保险机构践行“简单、实用、透明”的创新实践标准,支持以提高金融服务能力和效率为目的创新活动,不断提高郑州市金融业发展的竞争力和服务水平。
(十八)强化监管引领。聚焦提升银行业保险业服务郑州市高质量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监管工作,灵活运用三大监管手段,强化对郑州地区银行保险机构经营发展的监管引导,形成科学有效、信息通畅、预警及时的监管体系。深化非现场监测服务,健全完善郑州市银行保险机构非现场监管体系,探索建立信息共享机制、风险会商机制。发挥现场检查纠偏作用,聚焦重点机构及重点业务领域开展检查,及时查错纠弊,推动银行保险机构合规稳健经营。强化市场准入导向作用,以服务郑州市实体经济、民生领域和薄弱环节为导向,实行市场准入正向激励,引导银行保险机构优化网点布局,下沉服务重心。加强监管指导,及时对政策进行跟踪评估,对各银行保险机构支持郑州市发展情况进行监测督导,关注不同类型机构在自身资源禀赋、市场定位、发展战略等方面的差异和特色,做实分类监管和差异化监管,推动金融支持郑州市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发挥实效。
七、站位全局,加强联动,凝聚金融服务和发展合力
(十九)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始终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坚持从严治行、从严治司,充分发挥各级党委班子“一岗双责”和党委部门职能作用,坚持党建与金融深度融合,牢牢把握改革发展方向,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到位。深入推进清廉金融文化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金融生态环境。持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坚守初心使命,厚植为民情怀,以知促行,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真招实招。大兴调研和走基层之风,倡导“走出机关、走入机构、走进企业、走向群众”,深入了解“活情况”、实情况,进一步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切实推动党中央和上级党委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细落地。
(二十)进一步完善沟通协调机制。各银行保险机构要加强与各级政府金融管理部门的联络互动,建立金融业发展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定期会商交流机制、定期共享数据和信息的工作机制以及服务郑州市发展运行分析和相机互动调控机制。加强与财政、发改、工商和税务等有关政府部门的合作,获取新设立企业、重点项目等信息,及时为有融资需求的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主动对接工信、科技等部门,聚焦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企业创新产品和融资模式,切实解决科创企业融资难题。紧密依靠地方政府力量处置化解重大风险,主动汇报沟通重大风险情况、处置进展及下一步工作计划,争取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帮助,配合政府不断完善重大风险化解配套政策,为风险化解提供良好政策环境。与公安、司法部门建立信息沟通、协同协作机制,依法对恶意逃废金融债务的股东、实际控制人等相关人员进行追索,维护银行债权安全。配合地方政府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不断推进良好信用环境建设。银行保险监管部门要加强金融监管协调,强化与郑州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沟通联动,形成监管与服务合力。搭建行业交流平台,加强各银行保险机构在业务发展、金融创新、风险管理、合规建设等方面的信息共享和经验交流,促进学习借鉴、取长补短、互帮互促、密切联动,构建“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细化分工、有序竞争”的区域良性经济金融共生环境,为推动郑州市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来源:河南银保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