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种角度上说,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过程,正是改革、制度不断优化、完善的过程,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也是诸多改革都会经历的过程。
2019年的开年,因为新修订的个税法的实施,以及随之而来的各种制度、操作、细节的一一“落地”,显得有些忙碌。有人盘算着自己到底能少交多少税,有人忙着在刚刚上线的“个人所得税”APP上登录认证、填写信息,还有人跟家人商量着子女教育、父母赡养如何分摊……人们都对这项改革将要释放的红利和善意充满期待。
然而,在这过程中,问题也渐渐浮出水面,关注度较高的,比如,租客要享受住房租金专项附加扣除,应当填报所租房屋地址、出租人姓名和身份证件类型和号码等,也即意味着,房东的信息面临被曝光的风险,于是房东不乐意了,声称要涨房租、否则就别申报扣除,同时担心会被追缴此前没有依法缴纳的税款。再如,有人在个税APP上通过认证后发现,在其“任职受雇信息”中竟然出现了闻所未闻、从未打过交道的企业。对前者,相关部门表示,税务部门不会根据填写内容让房东补税,“目前没有明确的口径”;对后者,相关部门解释,可能是有企业“通过这种方式虚列工资,虚增企业成本,意图偷税”,同时称纳税人可在该APP上申诉,税务机关将展开调查。
此番个税改革尤其是各种专项附加扣除项目的推出,一直被视为一个大大的民生礼包,如今“靴子”落地才发现,跟权利、实惠同来的,可能还有一些焦虑和不确定的因素。
对个税改革的这份“初体验”,应如何看待?
此番个税改革用“牵涉甚广”来形容绝不为过。一来,它关系着数以亿计的纳税人和他们的家庭成员的权益、收入;二来,专项附加扣除涉及养老、教育、住房等多个我们这个国家和社会面临的基本而重大的问题,与之相对应的,这不是税务机关一家的事情,而与住建、财政、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诸多部门都有关联;三来,这是一次彻底的、制度性的、根本性的变革,是一次法律法规的重大修订,考验着社会诚信、价值观念乃至人口素质,也顺应、契合着“互联网+”“大数据分析”“智慧政务”等时代趋势和背景。
这样一项改革,在开始落实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很不正常吗?任何一项制度设计、法律修订、改革安排,相信相关部门和人员都会极尽审慎和周全,不会惜时惜力,即便如此,恐怕也很难一次性拿出一份天衣无缝、事无巨细的“完美计划”。改革一帆风顺,自然是好,但暴露出个别问题,也不是洪水猛兽,更不能因为问题的出现否定改革的初衷和意义。某种角度上说,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过程,正是改革、制度不断优化、完善的过程,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也是诸多改革都会经历的过程。任何改革恐怕都应做好“不那么顺利”、有些“旁逸斜出”的准备。
何况,有些问题其实并不是推行改革和制度变化的结果,而是因为改革暴露了此前便已存在的问题。比如,房东“要挟”涨房租。房租收入早已是个税征收范围内的项目之一,只不过由于租客大多不需要开发票,导致这笔收入未能按照税法的规定来纳税。换句话说,房东早就有依法为自己获得的房租交税的义务,而不是今年、今天才有。至于“被就业”,暴露的也是个人信息泄露、被非法买卖、企业偷税避税等问题。可见,一些当下凸显出来的问题,其实是此前相关制度落实不到位、执行不给力以及人们的守法意识差等因素造成的。这些“锅”都由个税改革和制度设计者来背,合适吗?
退一步说,不管问题的根源、症结在哪儿,发现和直面总比藏着掖着强,早一天发现就有希望早一天解决。而从发现到解决,既是澄清和纠偏的过程,也是普法和教育的契机,更是整个税收征管秩序、制度一步步规范、成熟的过程。
给个税改革和制度优化一点时间,让共识和智慧尽快凝聚、发力,将难题一一化解。当然,这项工作的效率越高越好。(工人日报——中工网评论员 林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