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金融财经 > 财经焦点 > 正文

粉丝经济:社交平台应守好流量真实的底线

粉丝经济:社交平台应守好流量真实的底线
2019-08-01 08:21:13 来源:人民网

谁才是微博第一超话?最近,“饭圈”在微博上掀起的一场“打榜之战”让公众视线重新聚焦于流量之争与粉丝经济。本来,拥有真情实感的粉丝为自己的偶像应援无可厚非,但随着社交平台推波助澜,各大自媒体和营销号火上浇油,二手买卖平台借机兜售打榜小号,这场为偶像“正名”的战斗再次陷入了流量的圈套。

近年来,粉丝与流量似乎是谈论社交平台时两个绕不开的关键词。一方面,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平台拉近了明星与粉丝的距离,两者之间的关系从原始的“仰望式”,演变为“推动式”,粉丝群体基于自身条件,建立起分工明确、组织严谨的“团队”,甚至可以直接左右偶像的商业价值;另一方面,网络社交传播平台技术和产品线的不断升级也催熟了“流量为王”的商业模式,平台通过与明星合作,事件营销、攒场造势,塑造了全新的运营逻辑和行为价值。

在资本的影响下,流量创造的粉丝经济,不断抬高流量明星的身价和地位,也让粉丝心甘情愿地掏钱,以致于“刷量”成为业内公开的秘密。如今,随便在搜索引擎上输入“流量”关键词,出现最多的结果就是各种与流量相关的第三方软件及平台,从专门用来打榜的微博小号,到挂着某明星牌子的“软件微博打榜”,各类刷量业务层出不穷,有的软件甚至自带创建粉丝和自动转发功能,客户只需要按要求付费,就能按照自己希望的数量实现数据的篡改。在无数的刷量、打榜、买热搜的虚假繁荣中,作为评判明星的热度、地位的微博数据也一度“失真”,陷入用户“信任危机”的阴霾。

事实上,无论是监管部门还是平台自身,对虚假数据流量的抵制一直都在循序渐进:从2018年下半年陆续颁布明星片酬限令,遏制流量价值的衍生;到爱奇艺、优酷等视频平台纷纷关闭前台播放量,减少影视作品逐利刷量;再到微博调整转发、评论计数显示方式,其上限均为100万,超过则显示为100万+。数据造假的灰色产业的空间被不断压缩。然而,由于缺少健全统一的有效流量度量标准和具有较高公信力的第三方机构,很多流量“李鬼”还广泛存在。

长期看,粉丝经济仍是极具市场活力的类型之一。作为粉丝经济的获益方,社交平台应理性承担起监管的社会责任,守好流量真实的底线,构建公平、健康、有序的网络空间生态系统。须知,越吹越大的流量泡沫和击鼓传花般的虚假繁荣,不仅耗费各家粉丝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也透支了平台本身的用户体验和生命周期。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