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金融财经 > 财经焦点 > 正文

未来5年,谁最有潜力成为中等收入者?

未来5年,谁最有潜力成为中等收入者?
2021-04-01 13:48:45 来源:人民网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高品质生活”以前所未有的关注度进入大众视野。中国已经明确,要“推动坚持生态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相得益彰。”高品质生活意味着什么?将如何进一步改善民生福祉?在未来几年工作中将有哪些具体体现?

结合“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具体目标,本报今起推出系列报道,为您解析可感可知可预期的“高品质生活”。

——编者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实施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行动计划,以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技能型劳动者、农民工为重点,不断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

中等收入群体是消费的主力军,是经济社会的中坚力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为何聚焦这些人?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中等收入群体有什么特点?

——全国已有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部分群体收入不稳定

谁是中等收入群体?

“互联网公司薪资高,进了那些‘大厂’,肯定就是中等收入群体了。”

“老师、医生,这些专业技术人员,工资不会很高,但也不低,社会保障好,应该是中等收入群体。”

“亲戚在老家建大棚种草莓,一年净收20万元以上,在当地过得挺滋润,也算中等收入群体吧。”

不同人眼中,对中等收入群体有不同的印象。

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曾指出,中国中等收入群体,典型的三口之家年收入在10万到50万元之间。中国已有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占总人口约30%。

人数多,但占比不高,是中国中等收入群体的特点。据介绍,在发达国家,居民收入分布通常呈“橄榄型”,即两头小、中间大,中等收入群体要占到60%-70%,这样的居民收入结构也被认为相对健康,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

此外,中国目前中等收入群体中的相当一部分,还存在收入不够稳定的状况。

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灵活就业群体,靠订单量“吃饭”,总体收入还算不错,其中不少人的家庭年收入已迈上了10万元的台阶。

“以前在农村的时候,一家人挤在十几平方米的房子里,冰箱、洗衣机都没有,衣服都是手洗。”来自河北省广宗县燕红龙村的颉秋双现在是大城市的一名滴滴司机,每天7点半出车,一天工作10个小时,一年能有十几万元收入。如今,全家人的生活水平大大改善,跑单之余还能接送孩子上下学,她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算不算中等收入群体?颉师傅说:“当然算了!我现在衣食无忧,收入还能覆盖日常消费、医疗、教育的支出。”

“平时一天能送40多单,月收入基本稳定在8000元至1万元。”小王是北京一家生鲜超市配送员,“碰上节假日,一天差不多能送60单,再加上公司的奖励和补助,有时候月薪能到2万元。”不过,“收入虽然不错,但是不稳定啊!”小王说出了许多同行的心声。像小王一样的灵活就业群体,收入绝对值虽然不低,但不稳定性也高,同时面临着在大城市较高的生活成本。

“目前中等收入群体中,有大约1/4的人收入稳定性不高。需要稳定他们的就业,使收入保持稳步增长,才能让他们在中等收入群体中稳定下来,不向下滑落。”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实对本报记者表示。

谁最有潜力成为中等收入者?

——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技能型劳动者和农民工,既有成为中等收入群体的可能性,也有现实必要性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当下要拉谁“上车”?

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技能型劳动者、农民工,是“十四五”规划纲要重点强调的群体。专家认为,让他们成为中等收入群体,既有可能性,也有现实必要性。

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群体数量多,文化程度和技能水平高,具备了成为中等收入群体的可能。中国劳动学会特约研究员苏海南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个群体基于自身的文化程度和素质水平,大多从事的不会是简单重复劳动或基本无技术含量的工作,因此具备了进入中等收入群体的现实可能性。”

技能型劳动者,是“十四五”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必不可少的人才。“中国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从‘制造’迈向‘智造’,离不开技能型人才队伍的扩大。使这部分人成为中等收入群体,既是使其报酬与技能水平和劳动贡献相匹配的需要,也是调动他们积极性、创造性的需要,同时有利于吸引更多人努力提升自身技能水平,成为技能型劳动者。”苏海南表示。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技能劳动者已超过2亿人,占就业总量比例从前几年的20%提高到26%,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5000万人。近年来,技能型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上供不应求,收入更是节节攀升。最近,人社部印发《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鼓励企业针对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领军人才实行年薪制、协议薪酬制、专项特殊奖励,并探索实行中长期激励。《指引》同时提出,对掌握关键操作技能、代表专业技能较高水平、能够组织技改攻关项目的,其薪酬可达到工程技术类人员的较高薪酬水平,或者相当于中层管理岗位薪酬水平,行业佼佼者薪酬待遇可与工程技术类高层级专家和企业高层管理岗的薪酬水平相当。

“农民工是中国产业大军的主要组成部分。他们中也有很多人具备较高的文化程度和技能水平,能够从事较复杂劳动和创新劳动。”苏海南表示。2020年,中国农民工数量超2.8亿,其中外出农民工近1.7亿,农民工月均收入水平为4072元。如果以家庭计,不少已接近中等收入群体的门槛。“让农民工中相当一部分人进入中等收入群体,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升产业大军技能素质水平、加快乡村振兴等,都具有必要性和现实可行性。”苏海南分析。

未来,随着这些重点群体收入水平提高,居民收入格局会进一步优化。苏海南指出,当今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种不平衡、不充分在收入领域,主要表现为居民收入比重和劳动报酬比重偏低,城乡、地区、行业、社会群体之间收入差距仍较大,平均收入水平还不高。而中等收入群体的进一步扩大,必将提高居民收入比重和劳动报酬比重,进而带动居民收入格局朝“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发展,有利于使收入分配格局更符合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

如何实现“扩中”目标?

——扩大就业,优化营商环境,加强收入再分配政策的调节力度,大力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

加快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对新发展格局下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具有重大意义,将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苏海南指出,当前,要实现从全面小康向共同富裕迈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最有效的途径,同时也是促进扩大内需、实现新发展格局的需要。“只有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老百姓兜里有了钱,衣食无忧了,才能更多消费,这是扩大内需的基本动力来源。”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关键在于稳定和扩大就业。苏海南表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之源。“十四五”时期,应更加注重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重点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困难人员就业创业,维护好快递员、网约工、货车司机等就业群体的合法权益。

着力改善营商环境。李实说:“小微企业经营者、个体商贩占全社会就业人群的很大比重,他们或是中等收入人群中的‘脆弱者’,或仍是低收入人群。提升他们的收入,需要改善营商环境、落实税收优惠等财税政策,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

加强收入再分配政策的调节力度。李实认为,一方面,应提高税收调节力度,改革现有税种结构,特别是要提高直接税比重,降低间接税比重;另一方面,应增加政府财政支出中的民生支出比例,而且民生支出应更加偏向低收入人群和中等收入人群中的“脆弱者”。

大力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要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运用农业农村资源和现代经营方式增加收入。此外,苏海南表示,提高中偏高岗位人员的素质,也是“扩中”的重要支撑。随着劳动者素质和能力越来越强,将促进社会财富蛋糕越做越大、质量越来越好,反过来对“扩中”形成强有力的支撑。

“保持经济可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经济基础。”苏海南认为,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低收入和中间偏下收入群体转化为中等收入群体。

(责任编辑:贾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