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文化 > 艺术 > 正文

《故宫里的博物学》在北京故宫紫禁书院发布

《故宫里的博物学》在北京故宫紫禁书院发布
2019-07-23 11:23:12 来源:光明网

本报北京7月22日电(记者李韵)22日,《故宫里的博物学》在北京故宫紫禁书院发布。这套博物学通识读本,由故宫出版社与中信出版社共同出版。全书共分3册,由《给孩子的清宫兽谱》《给孩子的清宫鸟谱》和《给孩子的清宫海错图》组成。

全书以故宫博物院院藏《清宫兽谱》《清宫鸟谱》和《清宫海错图》为蓝本,精选其中120种陆地、天空、水生的神奇动物,以现代博物学的探究方式,打破人文与科学的界限,讲述神奇动物的妙趣故事。

记者了解到,清代乾隆时期,由宫廷收藏的动物图鉴《兽谱》《鸟谱》和《海错图》,是中国古代动物物种的一套传世巨著,在中国古代文化史和科技史上都很少见。

从乾隆十五年(1750年)至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乾隆亲自召集当时两位重量级宫廷画家余省和张为邦,历时十余载绘制了《鸟谱》和《兽谱》,而这两部书中关于动物的全部文字解说,由乾隆朝的八大臣联手完成。余省和张为邦吸取了来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知识和文化艺术,采用了当时刚由西洋传教士传入中国皇宫的西洋绘画的光影技巧,又和中国审美趣味与文化内涵完美结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海错图》由康熙年间来自民间的博物学高手聂璜,历经几十年,访遍全国各地江海湖泊,考察积累,绘制而成。“海错”的“错”是种类繁多的意思,汉代以前人们就用“海错”来指代各种海洋生物,后来渐渐成了海洋生物、海产品的总称。据故宫博物院书画部副研究馆员文金祥介绍:“《海错图》是在雍正四年(1726年)被收入清宫造办处的。”

《海错图》描绘了生物物种、传说化生动物、非生命物质共300余种。而在《给孩子的清宫海错图》中,综合考虑每种动物的特点,甄选了40种。

打开书,记者不禁被原作者聂璜的画风惊住了——他用色大胆、造型夸张,笔下的海错或憨态可掬,或张牙舞爪,却无一不是“呆萌”。他还用简洁诙谐的语言,将画中生物的来龙去脉做了说明,读来回味无穷。

比如《海错图》中有一种“井鱼”,聂璜说它生活在大洋中,头上有一个洞,可以贮存水并喷出来。它喷水时,渔民会竞相用容器承接并贮存。因为海水是苦涩的,而井鱼喷出的水是淡的。看过《给孩子的清宫海错图》就会知道,“井鱼”就是如今我们所说的“鲸”。

《故宫里的博物学》三册书都是用的这种方式:选择40种动物,在讲妙趣横生的故事时,融入古诗、成语、历史典故。为了方便孩子查询和识别,书中每种动物还有一张专属的“信息卡”,记录了动物古画中的原名、现代科学名称、拉丁名、动物头像,以及它的生活习性、栖息环境和技能。考虑到有些动物的名称,对孩子来说比较难认,每册书还特别附赠了一张精美的书签,它同时也是注音表,遇到生字、难字,不用查字典就能读完全书。

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表示,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故宫博物院有责任、有义务推动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的传播。《故宫里的博物学》正是一套写给孩子的博物学读物。他希望这套书能起到“桥梁”的作用,能让更多的孩子通过它走入故宫,爱上故宫,爱上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