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文化 > 艺术 > 正文

《强军 强军》新书发布暨新时代军旅诗歌研讨会在京举行

《强军 强军》新书发布暨新时代军旅诗歌研讨会在京举行
2019-07-29 10:04:31 来源:光明网

7月26日,由《诗刊》社、华艺出版社主办的《强军强军》新书发布暨新时代军旅诗歌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副主席吉狄马加出席会议并讲话。研讨会由《诗刊》社主编李少君主持。

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副主席吉狄马加在致辞中说,军旅诗歌作为军旅文学中独树一帜的一支劲旅,为诗歌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何通过诗歌创作表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民军队的新风貌,是军旅诗人应该思考的话题。一直以来,中国作协对军队诗歌发展和军旅作家队伍建设都给予高度重视,新时代的军旅诗人处于一个更大的历史方位,眼光更加开阔,但同时,军旅诗歌的整体写作水平和影响力与当年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刘笑伟的诗集《强军强军》从个人感受出发,具体地反映了军队生活和他作为一个战士的生活,写的情真意切。今天,我们需要这样能够与历史和伟大现实相匹配的优秀作品,我们也期待具有史诗意义的划时代作品的出现。

与会嘉宾围绕诗集《强军强军》的“风云气”,以及新时代军旅诗歌创作的方向与难点展开了讨论。

“因为曾经当过军人,总是怀着亲切感阅读军旅诗。”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院长谢冕认为,读者对诗的期待是多方面的,军旅诗可以有柔情,但绝不可少风云气,不可没有钢铁的音响和节奏。《强军强军》展示的,是一种由坚定和刚健凝成的旋律,一种不熟悉的、别样的风景,一种陌生的美的冲击。

《诗探索》主编、诗歌理论家吴思敬称刘笑伟是“在新时代成长起来的军旅诗人”,他认为诗人在英雄主义书写方面与传统军旅诗保持了一致,却写出了前代军旅诗中所没有的内容,所运用的诗的技巧和表现方式也十分独特。

《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表示,《强军强军》里有鲜明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有鲜明的英雄主义色彩,有强烈的阳刚之气,有宏大的国际主义视野,同时不乏生命的体验和情感的洗礼,以及中华美学精神的弘扬,非常适合朗诵。

《光明日报》文艺部执行主任邓凯用“坚硬”和“柔软”来概括《强军强军》中的整体风格。“坚硬”是指诗歌中充盈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雄主义气概,军旅生活的阳刚与豪迈;“柔软”则是由于浪漫主义诗风的弥漫和笔法的纤细,体现了和平年代军人对世界的思考。笑伟对军旅题材有着开阔的视野,也有娴熟的驾驭能力——正因为他有着长时间的军旅生活,他的诗句是诚恳的,是自然呈现的,是他对现实世界的要求作出的回应,他的诗与他的军旅生活形成一种和谐的互文关系。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臧棣认为,《强军强军》敢于面对崇高写作道路的挑战,诗情的快感、表达的迅捷也给大家带来了新的启示。

《中国艺术报》总编辑康伟将《拆弹手》《军旅诗说》《向深处开掘》三首诗歌视为“理解诗集的三把钥匙”。他认为,诗人以笔为枪,表达有节制,在诗的层面完成度很高,从“军旅之诗”到“军旅之思”,丰富了当下军旅诗的内涵。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副主任孙晓娅认为,诗中既有金戈铁马的澎湃激情,也有柔情似水的非军旅诗人特质,更有历史感和现场感的融汇。真正感召、打动读者的,是另一个维度的、现实关怀层面的内容,是没有伪饰的真诚之爱。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杨庆祥认为,真正的军旅诗歌创作应该是“阵地战”而不是“游击战”,应该以军人身份书写当下军人的真实生活。同时,军旅写作的未来感非常重要,如何认识战争、认识英雄需要找到平衡。

诗人李瑾指出,刘笑伟能写出一行行具有英雄主义基调、理想主义风骨并和时代同频共振、和官兵同呼吸共命运的有血性、有担当的作品,就在于个人的独特经历。生命的书写和文本的自足是新生代军旅诗人写作的重点。

军旅诗人杨雨文谈到,部队需要需要健康向上、弘扬正能量的作品,需要贴近军营、贴近战士心灵的作品,需要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作品,《强军强军》正是这样一部作品。

军旅诗人窦为龙认为,作者通过细节的展现和诗情的流露,向人们展示了军旅生活的独特之处,不愧为新时代强军的歌者。

华艺出版社社长石永奇认为,《强军强军》用充满激情的笔触记录重整军装再出发,题材重大,主题鲜明,是对中国梦、强军梦的诗性书写。

《诗刊》社主编李少君总结说,《诗刊》社与光明日报、文艺报联合发起了新时代诗歌大讨论。在这样的背景下,《强军强军》这样一本具有时代特征和艺术自觉的诗集恰逢其时,也给军旅诗歌带来了振奋。

参加研讨会的还有《强军强军》作者、《解放军报》文化部主任刘笑伟,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主席马慧聪,西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贾浅浅,华艺出版社副社长严炬,《强军强军》责任编辑、华艺出版社总编室主任梅雨《强军 强军》责任编辑、华艺出版社总编室副主任李洋等。(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晋荣)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