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29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开幕当天,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主办的“雪漠与高从宜对谈《堂吉诃德在北美》” 活动在西安市曲江国际会展中心举办,该书作者、国家一级作家、文化学者雪漠与西北大学出版社学术总监、德国美茵兹大学神学博士高从宜针对雪漠新书《堂吉诃德在北美》展开了精彩的对谈。
据了解,《堂吉诃德在北美》成书于数年前,当时雪漠在北美进行长达一个月的考察,本书正是他在密集的行程中深度思考中西文化而写作的观察笔记。谈及书名的由来,雪漠表示,《堂吉诃德在北美》最初的想法,是想把中华文明向世界传播。雪漠说:“中华文明中有非常好的智慧,能够给这个世界带来和平,带来一种共同命运的和谐。所以我一直想,能够把中华文明向西方,特别是像美国这样的地方传播,可能能够少一些战争,少一点暴力,少一点对很多国家的想当然的干预,这是我真正的目的。最近一位朋友将我的《无死的金刚心》到处推荐给朋友,他认为我的作品中有很多和平、和谐、包容的智慧。我去北美也是带着这样一种期待,希望能够把中华文明中和平、包容、和而不同的智慧介绍给世界。这种梦想有点像堂吉诃德跟风车打仗,因为这个时代是充满欲望的时代,尤其在西方更是充满欲望,所以这种梦想显得有些滑稽,有点像堂吉诃德举着长矛,冲向风车,我于是干脆为这本书起名为《堂吉诃德在北美》。虽然看起来很滑稽,但这本书代表了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一点梦想。”
高从宜则表示,读者朋友都是从塞万提斯那个著名的小说中知道堂吉诃德的,认为他只是一个理想的人,在一些过于实用的人眼里,他又是个空想家。堂吉诃德实际上是骑士贵族精神最后的象征人物。在我们身上,包括西部本身的气质中,都带有一种理想的骑士精神。雪漠也是这样的人。
美国和加拿大是雪漠北美之行的两个目的地。雪漠在两个国家的城市里反复穿梭,踏足了纽约、波士顿、拉斯维加斯、卡尔加里、温哥华等十余个城市。他说:在去北美之前,我有一个朋友想说服我申请美国的绿卡。但此次北美之行,我却慢慢发现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移民到美国的一些中国文化精英,很多人竟像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这说明美国文化圈对东方文化,对中国人,是有一定的成见的。美国政府和民间都是这样。我慢慢领悟到,一种文化要想走向世界,必须扎根于本土。”在本书中,雪漠也谈到了中国人在北美的移民生活状况:北美虽然有种种优点,但对于移民当地的华人来说,却是“好山好水好寂寞”。他认为,讲到文化传播的时候,一定要脚踩中华大地,大地就像母亲,如果离开了大地,传播也就失去了力量,也失去了依托。
高从宜对文化传播与文学传播的不同也有自己的思考。他认为,文化传播一般来说要影响群体,影响民族,影响一个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而文学跟集体、群体相比,更多的是个体性的趣味和眼光。在这个意义上,他高度评价雪漠的写作,他的文学出发点是个人的体验,但他的文化写作更扎根中国这样的古老文明,以他的故国为精神的家园来展开。
高从宜借屈原《离骚》中“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两句诗来概括本次对话的意义。他说,羲和是太阳神,前半句是说令羲和停下鞭子,慢慢走,不要急迫。崦嵫是神话中的山,在中国地理中指的是甘肃的胭脂山,因此其后两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就不是空泛的说理,也不是抽象的精神奋斗,而是他向地理故乡——西部胭脂山的跋涉。雪漠在《堂吉诃德在北美》中讲述了自己的感悟:面对文化传播,必须要树立这样的观念:首先,传播传统文化必须扎根于中国本土,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藏,在中国大地上实现最大限度的传播,在自身强大起来之后,再考虑“走出去”的问题。活动中,两位对谈人都表示,中华文明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一定要有自身文明的载体,文明的高度,这仍然是需要我们继续努力的地方。而对于中国人来说,中华文明要想在世界上赢得它应有的地位,每个人都要注重自身的行为。首先,要让中华文明成为自己的生活方式,然后才能谈得到影响社会,再进一步到影响世界。现在我们文化的影响力还需要加强,当我们把中华文明变成自己的生活习惯,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再走出去时,自然而然就会把中华文明在世界上变成一道风景。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