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以IP为首的男频改编剧大多不温不火,而近日的一部网络剧《庆余年》却成功出圈。目前,该剧在网络上被热议,且收获了诸多原著粉的肯定,成为当前市场男频IP剧的一匹“黑马”。
一般来说,男频IP剧的创作关键在于小说合理化的影视改编、演员由内到外的气质合理化、剧集叙事要引人入胜等。事实上,此前诸多男频IP剧的败北也往往因为在这些方面做的不够至善至美,遭到观众诟病,结果难以获得市场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那么,为何在当前男频IP剧改编不被看好的情况下,《庆余年》却能够成功出圈?究其原因,无非以下三点:首先,该剧巧妙的将原著小说中塑造的庞大世界观保存完好;其次,该剧“去芜存精”的创作手法大大提升了剧集质量。比如在“澹州城篇”的叙事中,编剧王倦只用了一集就交代清楚了人物关系和故事背景。这与市场上其他男频IP剧的“先导片”、说明文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第三,趣味性也是《庆余年》叙事的一大亮点。该剧采用了“轻喜剧+宏大价值观传播”的讲故事方式,观众不仅能在该剧中找到人物与现实之间的有趣联系,而且还能从相关的情节中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之美。因此,可以说《庆余年》作为男频IP剧的成功典范,为此后的同类型剧集拍摄和制作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作为一部2019年爆火的网络剧,《庆余年》剧情中还蕴含了丰富的中华优秀文化。在目前已播出的剧集里,男主人公范闲朝堂斗诗的情节可谓该剧的“高光时刻”。有人认为,诗词是中国人的精神故乡,而在该剧中,北齐文学大家庄墨韩先生构陷范闲抄袭他师傅的诗句,范闲不以为然,后故意装作吃醉酒状,然后开始个人表演秀,前后默出了几百多首经典之诗,惊呆众人,被人誉为“诗中之仙”。无论是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还是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又或是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等,该剧通过吟诵诗词的情节设定,把主人公在异世界的悲愤、孤独与寂寥表现的淋漓尽致。
作为一部有广泛影响力的影视作品,该剧把观众带入了拥有千百年历史底蕴的中国诗词塑造的意象世界中,为观众展现了中华诗词之美。在网络社交媒体,有网友直呼“共鸣呀共鸣……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汹涌澎湃,岂能不自豪,太精彩了!”“我也要去读诗了,我的唐诗三百首呢?”“或悲壮或婉约,或豪迈或浅唱,无不显示中华文明的博大与精深”……从纯粹的传统文化世界出发,该剧契合了当代观众审美,传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新赋予了传统文化以鲜活生命力,弘扬了中华文化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气节,激发了观众的民族自豪感的同时,让众多青年观众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该剧不仅让观众感受到了中国诗词深厚的历史底蕴,而且也借助诗词致敬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追寻了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在这个“媒介即讯息”的时代,无论是文艺作品本身,还是作品中承载着的深厚的文化涵养,都具有营造良好积极时代风气、引领社会精神文化方向的重要作用。因此,这就要求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要扎根群众、扎根泥土、扎根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从中汲取有益的养料,进而为时代贡献出更多的精品之作,尤其在当前互联网内容生产良莠不齐的状况下,文艺工作者更要坚持“内容为王”的创作思路,制作出更多的优质作品。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牛梦笛 通讯员胡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