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世界知名的文化遗产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靓丽名片。明定陵于1956年开始考古发掘,是我国第一个按计划科学发掘的帝王陵寝,定陵博物馆于1959年原址建立并正式对外开放。
2019年正值定陵博物馆建馆6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促进世界遗产明清皇家陵寝保护与发展,加强各遗产单位在学术研究、文物保护、宣传利用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由北京市文物局、昌平区人民政府主办,十三陵特区办事处承办,北京清大卓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世界建筑杂志社)协办的“世界遗产明清皇家陵寝保护与发展暨定陵博物馆建馆60周年学术研讨会”于近日在北京昌平举办。
参加本次研讨会的有明清皇家陵寝保护管理单位、国内部分世界遗产地、博物馆、相关科研院所近60家单位110余人。其中,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柴晓明、国家文物局遗产处副处长邵军、北京市文物局副巡视员刘洪昌、北京市昌平区政协副主席靳增立、北京市博物馆学会理事长、原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刘超英出席了本次研讨会。会议由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特区办事处党委书记、主任唐拥军主持。
本次研讨会围绕“明清皇家陵寝的保护与发展”展开。学术报告由清华大学吕舟教授主持。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特区办事处党委书记、主任唐拥军、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研究员王岩、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原所长韩扬、首都博物馆副馆长黄雪寅、清源视野(北京)文化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魏青分别就明十三陵的保护发展成果、定陵考古发掘、明十三陵德陵的保护工程及保护理念、《回望大明——走进万历朝》策展回顾与展望以及理念范式转变下的十三陵文化遗产保护等专题进行了主旨发言。当日下午,参会人员分为三组,就“文物保护”“文化遗产管理”“博物馆建设和文旅融合”三大主题展开小组讨论。文物保护小组讨论内容涉及到文物本体修缮、修复,石质文物保护,修缮工程管理,预防性保护,三维激光扫描,文物周边环境保护,文化内涵的梳理、研究,文物展示利用等各个方面;文化遗产管理小组成员在遗产立法保护、遗产地管理组织、遗产地监测、申遗过程中的遗产保护、遗产地可持续发展与活化利用等方面做出了精彩的发言;博物馆建设和文旅融合小组研讨方向涵盖博物馆发展模式、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文物保护研究、古代人物研究、博物馆展陈和讲解等多个方面。与会单位和嘉宾共完成三十余项专题报告,成果丰硕,论述深刻,创新性强。
明祖陵、明皇陵、明孝陵、明十三陵、明显陵、明鲁王陵、明蜀王陵、明靖江王陵、明潞简王陵、清永陵、清福陵、清昭陵、清东陵、清西陵共十四家明清皇家陵寝的保护管理单位联合成立了“明清皇家陵寝保护与发展联盟”,作为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促进明清皇家陵寝的整体保护和发展,扩大影响力。
会议期间,还举办了“明清皇家陵寝保护与发展暨明定陵博物馆建馆60周年成果展”、世界遗产明十三陵遗产界桩揭幕仪式、明十三陵纪录片《十三陵的时空》首播等活动。大会形成了《明清皇家陵寝保护与发展共识》,明确提出,明清皇家陵寝作为一个整体应以遗产价值为核心,充分理解当前世界遗产保护管理要求,关注皇家陵寝文化景观的属性,加强整体保护,关注遗产地和所在区域变化趋势,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提出的“全球战略”并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政策文件,促进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荣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