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文化 > 艺术 > 正文

讨论脱口秀表演,莫让“有心之人”牵着走

讨论脱口秀表演,莫让“有心之人”牵着走
2021-01-21 09:06:52 来源:光明网

作者:吕博,系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讲师

近年来,随着脱口秀节目的爆火,一些脱口秀演员迅速走红,脱口秀这种艺术形式在线上线下受到广泛关注。脱口秀节目用大量优质段子为观众带来欢声笑语,引发观众对一些问题的关注和讨论,但同时也有不少段子引发了争议。日前,由两名脱口秀演员引发的话题大讨论持续升级,网友评论中甚至出现了性别对立、人身攻击等论战和谩骂。脱口秀本是给人带来欢乐的艺术形式,但是翻阅海量评论,关于段子是否好笑,表演是否精彩的评论被湮没,充斥的尽是充满火药味地站队,大家在线下聊起脱口秀,开场白也成了“你支持谁”。是谁在推波助澜,把围绕作品的讨论升级为群体对立,跑题千里之外,争吵无休止,这种现象值得深思。

脱口秀是单口喜剧的一种,通过密集的包袱引发频繁爆笑。有人将脱口秀的特点归纳为:第一人称视角,以说个人经历为主,自我审视,真诚表达;关注当下,时代感强,节奏短平快;重视“现挂”(即兴),互动张口即来;依托常识、新闻、社会现状、名人逸事等大家熟知的材料在表演之外完成铺垫,密集输出观点,以逗乐观众为己任。有人说:“不要把脱口秀当成一种舞台表演,把它当成一个幽默风趣的人在陪你聊天。”这种以演员为中心,极具个性化和互动性的表演形式在互联网时代受到了广泛欢迎,脱口秀迅速从小众走向了大众,很多“爆梗”登上热搜,获得了较高的关注度。

本次愈演愈烈的论战,即是围绕两名脱口秀“爆梗王”的表演和言论展开的。回顾整个事件,本来是段子爆红引发对“什么是脱口秀”的讨论,但是讨论迅速发酵成了对立,演员因此深陷舆论漩涡。最近两名演员纷纷发声表达了自己的无奈,一位表达了被站队的无奈“有人举报对方自称跟我是一边的”“我并不喜欢对立,有问题可以讨论”,一位则直言“这一行有点难做的意思了”。

有网友评论说,这是一场没有赢家的论战,最终两位演员都会受到伤害,脱口秀艺术形式会受到伤害,脱口秀观众和粉丝也会深受其害;也有网友清醒地认识到,赢家还是有的,但是确实不是被推上风口浪尖的演员和脱口秀表演形式,而是有意设置敏感话题引发对立的商业平台、为了流量不择手段的营销号,还有那些妄图通过炒作爆红的投机者。互联网的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也为一些真正的实力派走红提供了平台和契机。然而,流量至上的不良导向也催生了大量“有心之人”,他们利用互联网网民年轻化的特点,通过脱离语境截取演员作品片段、断章取义设置敏感话题,将普通的搞笑段子上升为人身攻击、性别对立,而所谓的“网友”也极其配合,迅速对号入座,自觉站成两队。但是,理性的网友会发现,身边很少有人会在了解事实全貌之前随意上网发表意见,更多的则是静观其变,私下里就事论事地讨论。那么,是谁在代表广大网友南征北伐挑起争端呢?互联网匿名发言机制下,“有心之人”(部分商业平台、营销号和试图炒作的人)总能通过借题发挥、过度解读甚至恶意解读制造爆点,而不明所以盲目站队的网友大有人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盲目下结论的网友也比比皆是,这就造成了一种可笑又可怕的现象,有人蓄意煽风点火就有人盲从,讨论不是百家争鸣,而是你死我活,争论到最后也常常是两败俱伤。

究其原因,既有利益驱使下的人为炒作,也有饭圈文化长期积累的弊病。日前登上热搜的一段关于饭圈追星的讨论一语中的。观点认为,一旦追星出现排他性,号称除了我追的星,其他的都一无是处,其他的都是在蹭流量,这就需要警惕了;如果喜欢一个人,就认为他的一切都是好的,把极端现象(力所不能及的事)当成榜样,这是可怕的;如果热情带来的是排他,嫉妒,怨恨,那热情就是危险的。这个观点引发了广大网友的共鸣。正是有了这种排他、极端的盲目性,他们才成了“有心之人”的帮凶,最终也会成为牺牲品。类似案例已经数不胜数,粉丝亲手把偶像的大好前程断送的并不少见。此外,一些综艺节目为了提前造势,邀请自带流量和话题的艺人人为制造爆点,利用部分网友的盲目性煽动对立,引发骂战,也带来了不良影响。

当然,“有心之人”带节奏,就像苍蝇一样不叮无缝的蛋。尽管脱口秀演员在创作之初,更多考虑的是喜剧效果和个人表达,而且其段子在表演中也反响热烈,获得了大多数人的喜欢。但是随着脱口秀从线下走到线上,关注度越来越高,相应的,演员也会受到更多约束,势必要承担更多责任,创作需要考虑更多更深层的影响因素。脱口秀节目虽然提出了很多正能量的观点,但是其综艺属性中创作追求热点和制造话题,寻求出圈和流量引入等做法也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这种恶性论战。演员创作受到流量裹挟,“网友”需要什么就讲什么,最终也会自食恶果。

“有心之人”带节奏搞对立引发的非理性论战自然是没有赢家的,但是近期发生的多个对立事件无疑是个警钟,需要各方引起重视,直面一些问题并寻找有效对策。比如,脱口秀节目爆红,受众越来越多,如何把握脱口秀段子的尺度?网民数量巨大,素质参差不齐,如何有效限制恶意解读、恶意攻击、恶意举报等行为?互联网平台、营销号等掌握了很大的主动权,人为操控热搜,如何避免“有心之人”带节奏搞对立?学生等年轻人成为网民主体,如何通过加强文化教育引导学生理性发声,理智追星?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姜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