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绍诚
刚刚进入不惑之年的陈绍诚,大学主修工程,担任过家族企业董事长。因长相帅气拍过广告,在台湾时尚圈小有名气。近几年,作为立夫医药研究文教基金会副执行长,他则全心投入在中华文化推广中,期盼两岸更多年轻人了解国学。这些反差强烈的角色将他打造成一位用科学诠释国学的时尚讲者。
家学渊源是使命
立夫医药研究文教基金会?没错,陈绍诚的祖父是中国国民党元老陈立夫。晚年,陈立夫先生在台湾致力于中华文化复兴,大力推动中医药研究。上世纪80年代末,他提出“以中华文化统一中国”论,盼望民族复兴。
陈绍诚说,爷爷一直对国学用心至深。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陈立夫在美国办养鸡场,养鸡之余还撰写了《四书道贯》。将《四书》内容重新归纳讲解,让大家更容易阅读学习。此书已在大陆出版,获得众多好评。
陈绍诚说,他小时候和爷爷生活在一起,“爷爷是特别自律的人,不会讲什么,他的身教多于言传。”陈绍诚还有身为国学大师的外祖父林尹。“外祖父在我很小时就去世了,所以对他印象不是很深。”不过,上初中后他很快感受到外祖父的压力。当时,父母把他送到在台北的国际学校读书,同时专门聘请了一位台湾师范大学国学博士每晚来教他中文课。
“第一周,老师按照当时的中学语文课本教我。没想到,他忽然看到我外祖父的名字。‘你外祖父是林尹,就不能这样教了。’”于是,第二周开始,陈绍诚学习的就是没有注释的《古文观止》,几乎逐字查辞典。初中那两三年,每晚2小时,别的同学都在玩,他却必须读古文书。“直到高二时,老师说,你的中文底子够了,可以放手了。”长大后,回头看那段日子,他说自己完全不后悔。
用现代方式给青年讲国学
陈绍诚说,他30岁时发生了一些事情,一度心情低落。想到爷爷50岁时放下一切到美国,白手起家办养鸡场的经历,通过读爷爷的自传,发现他把儒学和中华文化精神融入自己的生活,因而安贫乐道。
“从那时开始我就想,很多年轻人是因为有很多物质欲望,造成压力和不开心。如果你把重点放在精神的提升,知识、内容和内涵的丰富,自然而然就会更多地想怎么帮助其他人、帮助全社会,从中获得满足感。”陈绍诚说。
有了这个顿悟,陈绍诚读了很多国学相关的书籍,也身体力行地去做一些事情。他给杂志撰写国学专栏,2015年开始,又到高校演讲、授课。
作为年轻人,陈绍诚认为,用传统方法讲国学,年轻人可能听不进去。“他们更注重科学层面,坦白说,语文程度也比老一辈差。”他尝试口语化,用现代人习惯的表达方式如管理学、图表甚至方程式,解说老祖宗的思想。
讲课时,他常用科学的方式比喻国学。“比如当一个星球,物体密度越高时,引力就越大。但密度高,不见得体积越大,像黑洞。人也是一样,读500本书,你不会因此变胖,但你密度增大了。你的个人引力、个人魅力就增大了。物理与做人道理是相通的。”
对传统文化有更深体认
在人手一部智能手机,电子游戏层出不穷的时代,让年轻人愿意学习国学,当然是难啃的硬骨头。陈绍诚坦承,现在的年轻人比较浮躁。他们学习,通常先想到的是这些对将来就业有什么帮助,没想到可以在个人品德、精神、思想上有什么样的改善,也就不懂得如何提升自己。
陈绍诚认为,所谓儒学,其实就是做人需要的学问。“儒学,80%以上在生活中都可以用得到。常说的做人要有礼貌、要孝顺。这是我们老祖宗独有的,比如孝顺这个词英语中都没有。学习国学,就是让我们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
陈绍诚希望学生们可以把所学内化到生活。有学生对陈绍诚说,“您讲的课和别的老师不太一样。”别的老师是一句句地教,陈绍诚说,如果只是那样,他们直接百度就好了。他更愿意用系统的方式,告诉他们这些道理是怎么一步步得出的,哪些想法和逻辑与科学有关。
“了解我们的文化,才能对我们文化更有自信。”陈绍诚感叹,看中国历史就知道,中华文化生命力很强。“爷爷当年提出中华文化可以统一中国。事实上,目前海峡两岸很多纷扰就是因为对中华文化理解不够。”他相信,“文化向心力是一致的。两岸及港澳的人都要对自己的文化有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