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文化 > 观点 > 正文

与更多美好相逢(新语)

与更多美好相逢(新语)
2019-06-19 15:10:31 来源:人民网

众多的知音、蓬勃的市场,吸引了更多世界知名乐团的造访,助推着国内音乐家和乐团的成长,为艺术和文化的繁荣打开了更多想象空间

对很多人来说,古典音乐就像是熟悉的陌生人。或许你不太了解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但听到《欢乐颂》的旋律时必定会心一笑,又或许你不知道古典音乐的具体流派,可也对传世的音乐家耳熟能详,比如莫扎特和肖邦。

对专业知识不熟悉是人之常情,但这不代表抗拒和疏远。与美好音乐相遇的当下,每个人的触动是相通的。钢琴家郎朗的新专辑预售火爆;一到演出季,以前只能吸引专业乐迷的音乐会现在听之者众,赶上名团演出甚至需要加座;台下的面孔也愈发年轻,指挥大师巴伦博伊姆在北京演出后感叹,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能有这么多年轻的观众。在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在主动亲近古典音乐这个一度曲高和寡的艺术门类。

这样的变化离不开持之以恒和潜移默化的涵养。国家大剧院五月音乐节公益演出、哈尔滨中央大街上的阳台音乐会等活动,让悠扬乐声飘到街区、学校、医院、高铁;剧院里音乐家们奏响的旋律通过互联网直播跨越山海,传递给每个有心的聆听者;知识付费的兴起,则见证了诸多音乐人的跨界和人气。这些跳动在生活每个角落的音符,就像是一种分享与邀请,将艺术从一方剧场带向大千世界,又将公众引入艺术大门,在弦乐与管乐的交织中满足更多人探求乐趣和思考的渴望。众多的知音、蓬勃的市场,吸引了更多世界知名乐团的造访,助推着国内音乐家和乐团的成长,为艺术和文化的繁荣打开了更多想象空间。

对音乐的鉴赏和理解或许各不相同,但对艺术和美的追求确是人同此心。这些年,类似的文化场景并非个例。比如,每年北京和上海的电影节上,很多并不热门甚至有些沉闷晦涩的电影,开票后也很快一抢而空;又比如,在许多剧院、博物馆前,排队的长龙已司空见惯。还有许多令人动容的文化表情:深山矿洞中的工人用诗歌书写生活的倔强、学校里保洁大叔忍不住弹起钢琴时的享受、诗词大会上外卖小哥夺魁的愉悦……无论何时何地,不管各行各业,人们都在期待与更多美好相逢。

微博上曾有张走红的照片,美术馆里的一个孩子欣赏着墙上的画作神情陶醉,过往的参观者纷纷选择从他身后绕过,不愿打扰这份凝视。其实,不论是看展的孩子、暖心的参观者,还是那些愿意在博物馆狂奔、为演出掐着点抢票、在音乐厅之外演奏、在互联网做普及的人,都是值得珍惜的,他们在点滴积淀中凝聚起文化的势能,培厚了整个社会的人文精神。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