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文化 > 观点 > 正文

话剧《沙变录》在京上演

话剧《沙变录》在京上演
2019-12-26 10:23:23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12月24日电 作为“戏剧东城”第三届全国话剧展演季演出剧目,由内蒙古自治区话剧院出品的原创话剧《沙变录》近日在中国国家话剧院上演。

该剧表现了草原人民不畏惧困难险阻,始终奋战在防沙治沙一线,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将黄沙变为绿洲的故事。该剧首演于2017年,首演后,自治区话剧院和主创团队又历时两年全力打造,完成了今天的演出版本。

该剧由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副教授李轶博担任导演,并组织了编剧等主创团队,编剧王东旭、钟鸣,舞美设计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会长曹林和青年设计师刘鹏,灯光设计由中国戏曲学院舞美系系主任马路担任。演员们在宏大真实细腻的舞美环境中,用精彩的表演再现了内蒙基层治沙队员们克服艰难险阻防沙治沙的感人历程,受到首都各界观众的好评,赢得阵阵掌声。

导演李轶博介绍说:“为了排好这部戏,我们主创团队曾多次到实地采风,而且在创作上前后经过了几年的磨合。希望观众能够从中了解内蒙古人民几十年抗沙治沙的决心和艰苦奋斗的不懈精神。”

《沙变录》的故事发生在曾经被沙漠侵袭的干旱草原,治沙队长哈斯朝鲁挺身而出,劝解并带领众人科学治沙,“蒙古马”的精神激发了大家治沙的信念。他们在沙地上打井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事故让巴图夫妇命丧流沙。哈斯朝鲁和妻子乌云其其格收养了巴图的孩子巴特尔。二十年后哈斯朝鲁积劳成疾病倒了。老伴请求他安心静养,孩子们也表示一定要替父亲完成造林目标。儿女们使用新技术扩大了种植面积。新老基层治沙人在剧中个完成使命交接,大漠儿女们最终成长为新时代的合格的治沙人。

话剧《沙变录》编剧之一、来自黑龙江省京剧院的国家一级导演、编剧王东旭介绍说:“《沙变录》在本轮复排过程加入了蒙古族歌舞、服装道具和布景,进行了深入的蒙古族元素调研,然后再把它们变成舞台化的造型搬上舞台,同时在台词中加入了大量蒙古族谚语,这些谚语里面包含了深刻的含义,浓缩了蒙古族文化的精髓。这部戏主要是要突出主人公的“蒙古马”精神,以及突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感”。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