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文化 > 观点 > 正文

传承乡村遗产在时代变迁中的生命力

传承乡村遗产在时代变迁中的生命力
2020-02-11 10:45:06 来源:人民网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乡村”变得越来越受瞩目。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民间倡议和学界争鸣,培育了人们对乡村文化的关怀;进入21世纪后,乡村中以古建筑群或乡土建筑为名的文物保护单位已不鲜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里收入了大量流传于乡间的传统文化,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等保护体系的持续建设打开了人们的视野。但是,乡村存续的各类实践及传统,远比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还要丰富、更富有张力,这也决定了乡村问题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如何去化解现有乡村保护体系所遭遇的现实困境?怎样才能让村落中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变化中焕发出活力,制定出一套符合现实状况、可操作性强、又具有前瞻性的乡村遗产保护方式,是文化遗产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浙江省兰溪市的诸葛村、长乐村民居,是首例以村落整体保护模式纳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乡村遗产,因体量巨大,又有村民长期居住其中,其保护与发展存在重重困难。但诸葛村的村委带领村民迎难而上,历经20余年探索,自发组织民间力量,深入贯彻文物保护理念,实现了遗产保护工作与乡村振兴的齐头并进。更为可贵的是,诸葛村长期维持着良好的人居环境,成为本村居民与外来人口共同的家园,不仅化解了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中一些常见的矛盾,还逐步建立起一套自力更生的良性循环系统。

诸葛村的经验与智慧对于我国各地区的乡村遗产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武侯忠烈驰千载,还见云礽续远芳”,这句由明代诸葛文雍留传的诗文,在今日的诸葛村终又得到了回响与印证。村民对历史建筑的合力修缮,是对祖先遗产的护持,也是对先贤忠义品德与家国情怀的薪火相传。文化遗产是人类的精神需求,逐渐意识到这种需求的基层村民,必将成为中国乡村遗产保护的主体力量。他们有着更为鲜活的记忆、更为恳切的情感、更为适宜的智慧方法、更为质朴的长久坚守。无论如何,这不再是一个乡村遗产保护势单力薄的时代了。文化遗产不仅有着历史价值,更重要的是它对人类的现在和未来具有的深刻启示和指导意义。所以,对乡村遗产的保护中,我们要始终关注社会发展与人的关系。在时代的前行中,乡村遗产的变化也是必然的、常态的,而这种流动的过程也正是乡村遗产具有活力和生命力的表现。

(作者系复旦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