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布鲁诺·巴贝之前,他的作品我已经看过很多次。从天安门广场上欢迎外宾的学生,到穿蓝色工作服的工人,再到田间地头劳作的农民……巴贝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拍摄的彩照,记录了一个个具有时代印记的中国故事。1973年以来,他已经访问中国20多次。他说,他的镜头里是一个“越来越多彩和自信的中国”。
4公斤的“大块头”——
“我用我的镜头见证和记录了中国的巨大变化”
去拜访巴贝这天,巴黎天气很好。在久违的暖阳下,巴贝一边展示自己的作品,一边向我讲述了他与中国的不解之缘。
“这本画册呈现的就是我看到的中国。”刚落座,巴贝便向我展示了一本名为《中国的颜色》的厚重画册。这部重达4公斤的“大块头”里,收录了巴贝自1973年以来在中国拍摄的300余幅彩色照片,时间跨度长达46年,拍摄地点涉及中国20多个城市。
翻开这本画册,人们会跟随这些极具历史和美学价值的照片穿梭于中国不同的年代与城市。这些照片里,有上世纪70年代天安门广场挥舞中法两国国旗的小学生、80年代桂林漓江的船夫、90年代在照相馆拍婚纱照的新婚夫妇,有新世纪上海黄浦江畔的林立高楼,还有几年前青岛啤酒节上的人群……“我用我的镜头见证和记录了中国的巨大变化。”巴贝自豪地说。
巴贝与中国的故事开始于1973年。当年9月,时任法国总统乔治·蓬皮杜访华,巴贝作为随行记者第一次来到中国。他背着装有柯达克罗姆反转片的尼康相机和徕卡相机,拍摄了两国元首会面的珍贵历史瞬间。访问结束后,巴贝延长了签证的停留期限,深入中国其他城市记录中国人的生活场景。
在那时,无论是中国摄影师还是外国摄影师,能用彩色胶片拍摄中国人普通生活的极少。巴贝成为世界知名的马格南图片社中第一个用彩色胶片拍摄中国的人。他在北京拍下了清晨时分身穿灰色中山装、骑着自行车穿过天安门广场的普通市民,在上海拍下了黄浦江两岸的潮湿弄堂,在成都拍下了按压水泵给居民分配自来水的白胡子老爷爷……巴贝拍摄的很多照片被刊登在欧洲、美国等地的媒体上,为当时的读者了解中国打开了一扇窗。
这段拍摄经历也激发了巴贝对中国强烈的探索欲望。“中国有着广阔的土地、古老的历史,同时又在现代化建设的路上前进着。作为一名摄影师,能记录和见证这些发展和变化是一件幸运的事情。”巴贝说。
20多次到访中国——
“中国的变化汇集成一本讲不完的故事书”
第二次来中国是1980年。巴贝去了北京、上海、成都和桂林。在他的镜头里,那个时候的中国生机勃勃,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我看到了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张开双臂拥抱世界的崭新面貌,看到了中国人民努力投入国家建设的昂扬风貌,因为这是我时隔7年后故地重游,所以感受格外深刻。”巴贝回忆说。
从那以后,巴贝又多次前往中国不同地区,记录着近50年来中国社会的点点滴滴。到目前,他已经20多次前往中国拍摄,时光淌过这些照片,一个愈发美丽、自信的中国呈现在人们眼前。
被问及中国最大的变化在哪里,巴贝翻着画册说,最直观的变化是色彩的丰富。“这不仅体现在中国人的服装变得多姿多彩,更体现在城市越来越缤纷多元、人们精神生活越来越丰富、科技创新层出不穷。”巴贝解释说:“这背后是中国经济实力的提高,是人们发自内心的自信。”
上海是巴贝很喜欢的一座城市,在他的作品集里,留下了上海不同时期的模样。1973年第一次去上海时,他在黄浦江畔拍摄了一张照片,照片的一侧是成片稻田。20年后故地重游,照片里的同一位置已是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2010年再度来访,正在举办世界博览会的上海让巴贝觉得“现代又时尚”。2012年,上海在巴贝眼里已经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国际化大都市了。“人们能从照片上直观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变化,而这只是中国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缩影。”巴贝说。
每一次去中国,巴贝总会抓紧时间尽可能多去几个城市,这也使得他对中国交通的迅猛发展感触颇深。“上世纪80年代我要去成都的时候,交通并不方便。我需要先到达重庆,然后从重庆坐车前往成都。”巴贝说:“而今天,中国的机场现代又便捷,中国的高铁也是四通八达。”
巴贝说,他镜头下记录了一个日新月异、生机勃勃的彩色中国。“每一张照片都是一个故事,因此,中国的变化汇集成一本讲不完的故事书,我希望通过我的镜头语言讲给世界听。”他的语气自豪又坚定。
43年后的重逢——
“我很希望透过自己的镜头向人们讲述更多的中国故事”
翻看巴贝的照片不难发现,人是他拍摄的重点,人物和环境共同组成了构图精妙、色彩和谐的画面。这一张张照片串联起不同时代的记忆和故事,而在拍摄中遇到的真诚质朴的中国朋友也让巴贝对中国饱含深情。
1973年,巴贝在上海随蓬皮杜总统出访时,在虹桥机场的欢送队伍里捕捉到一个瞬间:一个小女孩在雨中挥舞着红色丝巾、绽放着美丽笑容。那时的巴贝为自己拍到了一张精彩的照片而欣喜不已。他没有想到的是,2006年《旧闻周刊》对巴贝的报道里使用了这张配图,当年的女孩已经50多岁,她认出了自己并设法与巴贝取得了联系。2016年,两人终于在巴黎相见,巴贝还亲手签赠了这张照片送给她。
巴贝讲起这件事时仍是满脸的不可思议:“我没有想到有一天能和几十年前拍摄的人物再见面。我们都很激动。她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群众欢送队伍的热情。她让我记起了第一次在中国遇到的热情、真挚的人们,这些人也是我喜爱中国的原因。”
出于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喜爱,巴贝近年来除拍摄照片外,还通过展览、授课等方式为中法两国摄影爱好者提供交流和学习的机会。
2019年7月,布鲁诺·巴贝的摄影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展览展出了巴贝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中国拍摄的49件彩色照片。巴贝说,热情的中国观众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把这些照片留在了中国,之后它们将在更多的城市展览。除北京外,巴贝还在昆明、上海、平遥等城市举办过摄影展。展出的彩色照片唤起了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的回忆,也让过去只能通过黑白照片想象历史的人们有了更真切的感受。巴贝还在北京和深圳举办摄影交流课,与中国摄影爱好者们交流心得、分享经验。未来,巴贝计划与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合作举办中国主题展览,让法国民众近距离欣赏不同年代的“彩色中国”。
“摄影是全世界通用的语言,我很希望透过自己的镜头向人们讲述更多的中国故事。”巴贝说。40年前在成都,巴贝拍下了杜甫草堂里具有1000多年历史的红墙。今天,巴贝计划追寻着杜甫、李白等中国伟大诗人的足迹,去往中国更多的城市。他笑着说:“我要离中国更近一些,才能感受和捕捉到更多细节,用镜头语言将这些美丽的故事传递给更多观众。”(刘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