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江苏苏州慢书房恢复营业。创始人许涛告诉本报记者,那一周,店里只来了1位客人。
慢书房的盈利一向源自3个部分:茶饮、图书销售、沙龙活动带来的茶饮、图书消费。因为闭店,沙龙完全停掉,所以2月完全亏损。最近微店销售不错,书友们出于支持,下了100多个购书单,但不能举办沙龙,店内也不能茶饮,3月估计是微亏。
许涛算了一下,如果4个月不能像过去那样正常营业,开店8年来积攒的微利会全都赔进去。
远离航线的孤岛
继巴黎图书沙龙之后,原定3月举办的伦敦国际书展也官宣延期。文化行业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中小微文化企业压力更大。
特别是实体书店,之前的闭店,错过了能为上半年提供现金流的春节运营高峰。即便恢复营业,无论图书销售,还是举办文化活动,都容易引起人群聚集。严重依赖于面对面交流的实体书店,如今就像一座远离航线的孤岛。图书销量断崖式下滑,高昂的房租及人力成本,大多数书店资金储备只能维持1到3个月。
之前生机勃勃的实体书店业遭受重创,较有实力的实体书店停下了市场拓展脚步,而更多的小书店面临生存危局。
1月31日,江西南昌的青苑书店首先发出求助声音。这家已创办28年的书店,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挺到云开日出,“我们别无他计,只能推出充值购书卡活动,恳请读者朋友伸出援手,帮助我们渡过难关。”
2月24日,颇有名气的单向空间也发起了众筹计划。除去年底停业的北京爱琴海店外,单向空间的北京东风店、杭州乐堤港店和秦皇岛阿那亚店全部闭店,只剩北京朝阳大悦城店营业,平均每天卖15本书,其中一半还是爱书如命的同事自己买走的。为保证租金、物业不至违约断档,留住与书店同甘共苦的年轻人,“只能发起这最后的自救,借助所有人的力量撑住书店,熬过这一段最难的时间”。有读者捐助8000元,有手头拮据的学生把微信里仅剩的50元捐给他们,还有读者留言:“单向,挺住,春天一定会到来。”
3月9日,在“单向空间”淘宝直播店铺,被连线的重庆精典书店创始人杨一坦言,这是书店成立22年来承受的最大冲击,自1月25日闭店到现在,精典书店几乎颗粒无收。杭州晓风书屋老板朱钰芳也说,这是书店创业迄今24年历史中最艰难的时刻。
政策及时雨
政府听到了这些声音,及时给予回应。
早在2月17日,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官网即发布《全力支持服务上海市文化企业疫情防控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助推上海市内文化企业聚心集力,共克时艰。提出对实体书店将给予资金扶持,并通过“文金惠”“文创保”等形式提供金融贷款服务。
2月26日,北京市紧急出台相关政策,将原计划4到6月启动的2020年实体书店扶持项目,提前到2月26日开始项目资金申报,首批扶持资金3月底前到位。对获评企业预拨3月至6月的房租补贴。扩大特色书店(最美书店)评选范围,推动书店向特色化、精品化、专业化方向转变。协调出版单位在图书供货、回款账期、营销活动等方面为实体书店提供更多便利和支持,倡议回款账期延长3-6个月。协调电商平台对书店免收或降低入驻费用,并给予特殊费率优惠和流量补贴。
同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联合有关部门,发布《关于支持服务自治区文化企业疫情防控平稳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疫情期间,对承租国有资产类经营用房的中小文化企业免收两个月租金;鼓励大型商务楼宇、商场、市场运营方对中小文化企业租户适度减免疫情期间租金;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出现经营困难的中小文化企业,实行用电、用气、用水等“欠费不停供”措施。
天津、湖南、浙江也纷纷出台措施。
3月11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关于支持出版物发行企业抓好疫情防控有序恢复经营的通知》,在房租、出版单位提供便利和支持、资金保障以及制止电商价格战等诸多方面做出要求,提请各地迅速行动起来。
苏州慢书房许涛说,政府工作人员已打电话询问情况以及需要的帮助,相信不久就会给出具体的扶助办法。
北京码字人书店创始人李苏皖则对北京市的执行速度感到意外,“没想到这么快”。3月12日,政府工作人员打电话询问她是否申报,并告知第一批申报将于3月13日结束。“北京的书店还是很幸福的。我前两周之所以能比较踏实地筹划线上活动,就是相信政府都会替我们想到,安排好,我们只要关注运营本身就可以。”李苏皖颇为感慨。
边实践边反思
在网络化不断扩展的今天,实体书店的生存和发展一直是业界关心的话题。除了政府的扶持,实体书店自身又该如何选择方向,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在疫情中率先发起实体书店问卷调查的业内人士曾锋认为,实体书店多元化,不能简单理解为经营业态的多元化,而应定义为收入来源的多元化,以此为出发点去考虑实体书店的经营,提高其抗风险能力。
这也是国家新闻出版署在《通知》中所提到的,应指导实体书店积极采取网络发行、社群营销、会员活动、定制服务等方式,增强读者黏度,促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和体验消费互动转化,加快实现主营业务渠道多元化和经营立体化;引导中小书店朝专业化、差异化、特色化方向发展。
对实体书店来说,新冠疫情“危”中有“机”。很多书店被迫转向线上,自救的同时也在探索出路。
慢书房的许涛人生第一次上了抖音做“鹿茸读书”,1分钟推荐一本书;他的爱人羊毛上线了慢书房首个原创音频“抚慰人心的图画书”,讲述自己对绘本的感悟,在戴着口罩看不见彼此笑容的日子里,重温生活中的温暖与爱;慢书房开设网络教室“线上慢沙龙”,把沙龙搬到线上。目前,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唐小兵,苏州青年作家王道,历史研究者袁灿兴、赵恺等都参与其中。其中,“抚慰人心的图画书”视频系列,50期定价99元,目前订阅160人;“线上慢沙龙”单次付费为9.9元。“一半付给平台,剩下的做公益的阅读基金。”慢书房使用的线上平台是课堂式的,可以做到视频音频同步、读者作者双向交流。
许涛说:“我还是希望让书友对书店的付出获得等值内容的回报,把生意做得明明白白、清清爽爽。”
码字人书店则联合书萌、做书、小众书坊、林赞说、生活便签等书店、图书策划、影像文化品牌和推广机构,借助文化出版机构的支持,共同推出“星夜联航”,在全国书店、文艺社群线上同步直播。李苏皖告诉本报记者,3月的主题是“女性·生长”。3月7日晚第一期,女作家文珍做线上分享会“我的阅读和越界写作”,当天有41个书店及社群、近万人参与;第二期3月14日晚,诗人里所线上分享“写作时是否要在意女性身份”,参与的书店和社群增加到69个。
随着实体书店向不同方向的实践探索,实体书店生存发展之路已开始破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