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文化 > 观点 > 正文

以电视艺术精品力作奉献人民

以电视艺术精品力作奉献人民
2020-10-16 13:50:59 来源:人民网

原标题:扎根火热生活 礼赞伟大时代,以电视艺术精品力作奉献人民

核心阅读

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更好地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不仅是电视艺术的本质属性之一,更是其重要的文化使命

优秀传统文化给了电视艺术创作者无穷的文化滋养和无限的想象空间,同时,电视艺术也为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载体

在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发表六周年之际,第三十二届电视剧“飞天奖”、第二十六届电视文艺“星光奖”评选于9月28日落下帷幕,一批具有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的高品质作品受到表彰。这些作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艺术地再现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精神历程,激荡着电视文艺工作者勇攀文艺高峰的奋斗足音,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电视艺术发展成就的集中呈现,为文艺创作树立了鲜明的价值坐标与品质标杆。

记录伟大时代 反映人民心声

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不仅是电视艺术的本质属性之一,更是其重要的文化使命。紧跟国家前进脚步、紧扣人民奋斗脉搏,是党的十九大以来电视艺术作品的鲜明主题和鲜亮底色。

一是聚焦主题主线,用史诗性表达彰显时代变革、弘扬民族精神。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需要文艺工作者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激励亿万人民不懈奋斗。近两年来,电视艺术创作者自觉聚焦主题主线,怀着记录时代发展的使命担当,围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等重大主题,通过艺术的视角,从不同领域、不同侧面浓墨重彩地展现时代的沧桑巨变,彰显恢弘的史诗意味。

在本次获奖作品中,电视剧《大江大河》描写了几位主人公在改革浪潮中的人生阅历,折射时代转折的宏阔图景;《最美的青春》讲述了一批有理想的年轻人响应祖国号召奔赴荒漠植树造林的动人故事。电视纪录片《我们走在大路上》展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为历史存真,为时代立传;《长江之恋》勾勒出长江流域日新月异的变化,将对母亲河的深情与眷恋提升到生态建设的高度。这些作品通过对个体、民族、国家命运的深刻把握,描绘出历史和现实的壮美篇章。

二是关注现实生活,用生动的影像展现普通百姓的奋斗和梦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只有植根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潮流,才能发展繁荣;只有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才能充满活力。

此次获奖的电视艺术作品正是因为植根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潮流、反映人民关切、反映人民心声,才受到了观众的喜爱和欢迎。电视剧《急诊科医生》展现了急诊科医护群体救死扶伤的崇高追求与人文情怀。电视文艺栏目《闪亮的名字》演绎了很多平民英雄的光辉事迹,激发了人们对英雄的崇高敬意。电视纪录片《海兰江畔稻花香》讲述了海兰江畔群众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摆脱贫困、共奔小康的生动故事。创作者在“身入”的同时更加“心入”“情入”,精准找到人民群众在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难点、痛点,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获得灵感,用生动的影像表现普通百姓的奋斗和梦想。

坚定文化自信 彰显中国精神

近两年来,电视艺术在坚定文化自信、彰显中国精神方面,勇于担当、主动作为,自觉为国家写史、为民族塑像、为时代明德。

一是聚焦重大题材,凝聚人民奋勇前进的精神力量。本届获奖作品,把爱国主义作为创作的主旋律,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在革命历史书写中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重大题材电视剧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在重现激扬岁月中树立伟人和英雄的光辉形象,有力彰显信仰的力量。《伟大的转折》深入挖掘遵义会议和长征精神的内涵,用思想的光芒烛照新时代的征程;《外交风云》首次生动而系统地展现了新中国的外交思想、外交风采和外交成就;《可爱的中国》讲述了方志敏为革命事业不懈奋斗并最终从容就义的光辉一生。电视纪录片《故园长歌(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展示了毛泽东同志的革命经历、宏大志向和崇高品格。电视综艺节目《跨越时空的回信》以红色家书为切入点,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前行力量。这些节目以更加年轻化的创新表达提升了传播效果,生动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起到了在人民群众中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的引领作用。

二是深植文化根脉,让电视文艺汲取深厚文化滋养。文艺创作不仅要有当代生活的底蕴,而且要有文化传统的血脉。“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近两年,电视艺术创作者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让观众在观剧的过程中感知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凝聚民族文化认同。

电视剧《老酒馆》把故事置于时代风云之下,将爱国情怀和文化之美植入津津有味的情节叙述;《情满四合院》展现四合院里的百态人生,彰显美善品格和担当情怀。电视综艺节目《国家宝藏(第一季)》通过丰富的视听语言让“大国重器”的价值内涵实现了现代性转化。电视戏曲节目《谁与争锋——京津冀河北梆子名旦大会》拓展和深化了大众对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认知。此外,一些剧作和节目注重历史情境的营造,在场景、舞美、道具、服饰、礼仪等方面,致力于展现中华审美风范,传承中华文化基因,让传统文化在故事和舞台中“活”起来,让文化自信的光芒闪耀荧屏。优秀传统文化给了电视艺术创作者无穷的文化滋养和无限的想象空间,同时,电视艺术也为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载体。

坚持守正创新 推动精品迭出

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这既是创作者的追求目标,也应是优秀作品的遴选标准。本届获奖作品题材丰富、风格多样、内容各异,但都恪守精品原则,体现“三精”要求,注重质量内涵,是经得起观众推敲、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优秀作品。透视这些获奖作品,我们可以在电视文艺精品创作方面获得一些启示:

一是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入挖掘找好选题。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电视剧《绝境铸剑》从一支红军独立营的成长折射出古田会议精神对人民军队走向强大的重要意义,昭示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必然性,为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和崭新的思路。电视综艺节目《中国地名大会》以地名知识为载体,展现中华大地风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电视文艺栏目《经典咏流传》用“和诗以歌”的形式将传统诗词与现代流行音乐融合,在艺术审美中阐释人文价值。这些作品的成功都启示创作者,要真正沉潜下去,从历史宝藏和现实生活中找选题、搞创作、出精品。

二是通过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磨砺品质。文艺创作是艰苦的创造性劳动,来不得半点虚假。精品都是远离浮躁得来的,都是呕心沥血铸就的。电视艺术创作者必须用诚意和匠心来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必须把创新贯穿到电视艺术创作的各个环节中。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将丰富多样的文化元素汇聚融合,舞台设计新意迭出,视听语言精美绝伦。电视纪录片《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用震撼而温暖的镜头语言,生动呈现了21科28种植物的生命旅程及其对世界的影响。电视动画节目《大禹治水》《丝路传奇》、少儿电视节目《我同祖国共成长——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少儿晚会》将童真童趣与希望梦想融为一体,让少年儿童畅享五彩斑斓的世界、接受道德文化的熏陶、获得爱国主义的教育。

三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供机制保障。加大扶持引导,是文艺精品不断涌现、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有力保障。围绕重大时间节点,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指导广播电视行业整合优势资源,通过加大政策、资金、人才扶持力度,推动电视艺术领域在短时间内创作推出一批高质量作品,受到观众的普遍好评,如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的电视剧《激情的岁月》《在远方》等。这些作品为电视艺术精品创作提供了一条宝贵经验:机制创新,可以为精品佳作的不断涌现提供充足动力源。

当前,我国电视艺术迎来新的历史机遇,肩负新的时代责任。作为电视艺术精品创作的风向标,“飞天奖”和“星光奖”将进一步发挥权威评价机制的导向作用,引领广大电视艺术工作者自觉融入时代、真情拥抱时代,牢牢聚焦人民、生动表现人民,以声画记录时代进步,用荧屏展现火热生活,倾心奉献更好更多精神食粮,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聂辰席 中宣部副部长,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党组书记、局长)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姜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