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文化 > 观点 > 正文

古典诗文的当代魅力

古典诗文的当代魅力
2021-04-20 14:43:20 来源:光明网

又是一年桃红柳绿时。在春夏秋冬的自然往复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日趋丰富,精神界域也在逐步拓展,与此相呼应,悠远浩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在发出清朗的现实回响。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古代经典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和精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蕴含着诸多先进文化观念,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涵育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达着国人深沉的精神追求和独特的价值理想,成为滋养民族精神的丰腴沃土。特别是中国古代经典诗文具有治国理政的启智价值、立德育才的教化价值和励志陶情的人文价值,对于丰富新时代人民群众精神生活,引导社会成员追求真善美、加强道德修养、提升精神境界意义深远。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后,全国各地从实际出发,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发掘、整理、解读和宣介古代典籍和经典诗文为主要内容,相继组织实施了“优秀传统文化理论研究阐释工程”“优秀传统文化保护振兴工程”“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教育工程”“优秀传统文化实践养成工程”,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推广工程”,这些务实举措为全社会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起到了固本强基的作用,也为激发优秀传统文化生机活力、坚定国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挥了培根铸魂的功效。正是在古雅与新异的有机融合中,在科技与人文的高度交汇中,推动了中华优秀文化核心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的不断传承,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的持续提升。

中国古代经典诗文集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不仅能启迪人们的思想,更给人们带来了艺术享受。在解读和品读中,人们不仅能够感受其中思想感情,还能在欣赏艺术美的过程中陶冶情操,达到净化心灵、激励斗志、提升境界的目的,唤醒人们对美好情感的追求,促进人们“腹有诗书气自华”人格魅力的形成。今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打造了大型原创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这是继续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重要举措。该节目重点聚焦和集中锁定优秀文化的主要典籍和经典名篇,综合运用环幕投屏、实时跟踪等高科技手段,创新设计“历史空间”“现实空间”等表现手法,以跨时空对话形式充分展现优秀文化典籍和经典诗文中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生动演绎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前生今世。这类文化节目以文化典籍作舟,以经典诗文作楫,引领青少年与古圣先贤对话交流,在“薪火相传”中领悟中华文明的瑰丽与神奇。

我国从先秦时代起,撰文写诗便成为一种普遍的文化活动。以《诗经》《楚辞》《尚书》为源头的中国诗文,经历了长达两千多年从未间断的演变过程,无论形式、内容还是风格都得到尽善尽美的充分发展。漫长的中国历史曾涌现出众多志士仁人,当后人追忆和仰慕这些彪炳史册的人物时,经典诗文往往成为耀眼的闪光点。无论是行吟泽畔的屈原,还是飘泊江湖的杜甫,他们凭借壮丽诗篇在历代国人心中获得了永生;无论是文天祥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悲壮诗句彰显舍生取义的人格精神,还是林则徐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不朽词章展现义无反顾的报国热情,都始终激励和引领着后人为了正义事业而担当和献身。可以说,常读常新的经典诗文,可以更简洁更完整地表现古代志士仁人的一腔热血,可以在后人心头烙上深深的印痕。

一个民族的演进和发展,不可能摆脱和游离于自身的文化传统,而就每个社会成员而言,如果没有文化根基感和历史纵深感,其生活也必然显得盲从和浮躁。经典诗文是记录和承载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以人们经常翻阅的《论语》为例,其中蕴藉深厚、烛照后世的优秀篇章,大都闪耀着古代儒家先哲的智慧和思考,体现出孔子及其传人对于治国理政和社会人生的研判和思考。人们从经典诗文中感受中华文明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以此激发文化信心和社会使命,以踔厉进取的姿态创造新时代的生活。

也许有人认为,那些纸张发黄的典籍和诗文距离日新月异的当代社会太遥远了,似乎与当代人毫不搭界、无甚关联,但事实上,尽管现实生活总体风貌和表现形态发生了深刻变迁,但就关乎生存本质的情感和道理而言,古人和今人没有根本性差别。“慈母手中线”始终会牵系着远方游子的心绪;“明月几时有”即便现在已不是人生诘问,但“把酒问青天”依然会激发现实人们的深入思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砥砺入仕为官者的永恒律条,是磨炼古今为政者品德的基本法则。尤其是《尚书》《论语》《孙子兵法》《楚辞》《史记》等流传千古的经典名篇,不仅记载着古代文人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审视和思考,而且承负着古代士子对外界、对自我的深刻认知和深邃体会,蕴含着古老的东方思想和超迈的东方智慧。中国历史文化典籍和经典诗文不仅构建了中华古老文明的知识体系,而且其鲜明的主旨和厚重的蕴藉,总是使人们能够从中厘清关于生命哲学的答案,因此,这些经典诗文具有永不枯竭的文化生命力。

今天我们重温历史典籍和经典诗文,可能并不是为了解决现实社会中的道德问题和利益冲突,而是要从现代文明角度来审视和继承古典传统,发掘古典传统在当代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如此,经漫长历史传承而来的经典诗文才能葆有永不衰竭的魅力。(刘金祥)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责任编辑:蔚广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