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文化 > 观点 > 正文

如何才能幸福?看这本书给出答案

如何才能幸福?看这本书给出答案
2021-05-12 08:38:31 来源:光明网

幸福,事关个人一切内在努力的终极目标;民生幸福,事关国家治理的至善选择。

近年来,我国人均GDP已超过一万美元,物质短缺问题已在很大限度上、很广范围内得到了缓解。但是,随着信息过剩、比较过多、竞争过度等社会现象的凸显,人们的压力感、焦躁感、忧虑感等消极情绪也随之增加,使得“好之乐之地工作,心安喜悦地生活”这一简单直接的生命诉求,这一本该作为生命“初心”、成为生命常态的本真诉求变得越来越奢侈难得。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日前,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倪志良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赵春玲副教授编著的《幸福之道——幸福经济学实践版》在南开大学出版社适时出版,对“民生幸福与公共治理”进行了积极探索与思考。

如何才能幸福?看这本书给出答案

该书认为,幸福,用经济学方式表达,就是实现生命资源(时间、精力)配置的效用最大化,实现生命体验的最优化。

书中提到,就个人层面而言,幸福的追求可分为“外求”与“内求”。“外求”,关乎个体如何均衡配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等生命资源,逐渐提升个体在现实社会中的“实”况:收入、地位(名望)、健康、人际(亲情、友情等),使个体几十年的生命体验达到最优。“内求”,则关乎个体内心对外在“实”况的综合解读,关乎个体的心智模式、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关乎个体的内在一致性、和谐度、满意度,关乎个体的认知惯性和情绪惯性。

作者介绍,面对相同的“实”况,不同的心会解读出不同的结果、不同的情绪体验。解读体系相当于电脑的软件系统,只有持续升级和优化软件系统,面对本该珍惜的外部“实”况,一个人才有可能体验到更多的心安与喜悦,体验到更多的平和与专注,体验到更多的价值感、意义感、合一感。

“‘内求’、‘外求’,主要都是基于个人可控层面的思考。幸福,有时超乎个人的可控层面,这一层面集中体现在个体所处国家的公共环境,包括国际政治经济地位、和平状况、社会治安、文化、教育、社保、环保等。” 倪志良说。

该书认为,稳定、持续的幸福来自快乐和意义感的合一,来自“认知、行为、情绪”的合一。在认知层面,能够经常性地就头脑中的万千“映象”达成“主信息一致”,实现至简、至上基础上的“至真”;在行为层面,能够顺势合赋、好之乐之、惟精惟一地行动,实现“义、利”合一基础上的“至善”;在情绪层面,能够以合乎“天命”的至上目标统率精神能量,体验到至乐、至安基础上的“至美”。认知愈“真”、行为愈“善”、感受愈“至乐、至安”,“知行感”愈能在“真、善、美”的趋向下实现合一。

2017年,《幸福经济学》(第一版)出版后,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好评,众多媒体转载了书评。正如书评所言:《幸福经济学》为个人的幸福修为与政府的公共治理贡献了积极力量。

与《幸福经济学》(2017年版)相比,《幸福之道——幸福经济学实践版》更加注重可实践性,案例数量也由170多个增加到290多个。其中第一、二篇中70%以上的案例在内容选择和案例评述方面做了优化,第三篇的内容全部做了更新,增加了“教育与幸福”、“文化与幸福”两个章节。

“我们希望这本书可以对中国幸福经济学研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读者亦必能从中得到很多知识与启示。”赵春玲说。(朱虹、郝静秋)

(责任编辑:蔚广玉)

为您推荐

金价屡创新高,“黄金热”还能持续多久?

2024-03-13黄金最新价格 黄金最新价格今日金价 2024年黄金最新价格

“春风送岗”在行动 各地多措并举促就业暖民心

2024-03-05春风送岗 春季大型招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