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文化 > 观点 > 正文

推动多层级博物馆协调发展

推动多层级博物馆协调发展
2021-06-08 10:25:35 来源:光明网

作者:王思渝,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助理教授

【文化评析】

日前,国家文物局等9部门发布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世界博物馆强国。博物馆强国建设,离不开一个不断优化的博物馆结构体系的支撑。

由博物馆结构体系所决定,多层级的博物馆协调发展势在必行。博物馆体系有多层级,一个层面是指博物馆在规模体系上有大、中、小之分;另一个层面是指博物馆所有者有国有和非国有之分。若以更广泛的角度来看,还可以包含诸多类博物馆。我国大、中型博物馆建设已取得了诸多成效,国内大多数城市均已建成与地方发展相匹配、彰显地方历史文化底蕴的综合型博物馆;以收藏、研究、展示和教育为核心的博物馆专业化进程在大、中型博物馆中也已得到不同程度的实践。然而,博物馆发展同时也存在“向下”的问题。

在德国与日本的博物馆体系中,存在所谓“乡土博物馆”的理念,它强调的是借助博物馆来促发在一个有限的社群单元内对自我及在地的认同,重塑社区居民对于“小地方”的自豪感。中国在半个多世纪前的“新博物馆”运动中,社区博物馆、邻里博物馆的概念曾一度活跃,其内涵与乡土博物馆多有类似。当前,这些理念和本土探索对推动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仍有借鉴意义。

在此,人们需要意识到,中国地方治理已形成省、市、县、乡、村逐级铺陈的网络机构。如何做好“小地方”的文化建设工作、如何将在地社区既有的文化和社会习惯更为合理地纳入文化治理体系中,一直是影响我国社会文化整体发展的重要议题。博物馆的发展与这套文化治理体系的发展休戚相关,也能够在这套文化体系中发挥自身独特的作用。博物馆学研究历来倡导博物馆可以在“物”的收藏和研究的基础上,重塑特定地方的历史、文化和身份认同,同时也成为在地社区为自我发声、彼此互动、共同成长的文化中心。

想要实现这样的理想,中小型博物馆、非国有博物馆乃至更广义的文化展示空间可以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眼下,这类博物馆在发展中存在不少挑战。比如,专业化水平有限,资金和智识支持的缺失,博物馆容易“名存实亡”或难以可持续发展。再比如,同质性明显,评估机制单一,也易于导致大量中小型博物馆盲目复制大馆模式,对在地性和文化多样性的发掘有限。此外,博物馆与博物馆之间、博物馆与所在地的其他社会文化教育类机构或部门间互动不足。尤其是对于“低层级”的博物馆而言,难以完全依靠知名度吸引更多观众,如果同时遭遇地方财政或主导资本的投入不足,很容易活力不足、与地方整体发展脱节。

有鉴于此,当前重提多层级博物馆协调发展十分重要和必要。不断深化基层治理改革、激发文化市场活力的政策大背景,也将为不同层级的博物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未来,如何加速中小型博物馆自身发展,进而推动博物馆结构体系优化是博物馆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

为此,首先有必要进一步明确不同层级博物馆的定位与属性,由此形成有差异的格局。同时,完善对中小型博物馆、非国有博物馆的业务指导、示范引领,并为一些有活力、有代表性的中小型博物馆或文化展示空间拓展成长空间。其次,有必要强化部门内、部门间以及行业间合作,以文化网络的思维来理解不同层级的博物馆和文化机构之间的关系,推动更广泛的科、教、文、旅融合,允许并鼓励更多元的社会力量、“自下而上”的在地力量共同参与其中。当然,在此过程中,作为专业化机构的博物馆需时刻坚守专业化目标、职能及标准。

总体来说,多层级博物馆体系的整合将成为影响我国博物馆事业在下一个发展阶段能否实现有机转型和蜕变的关键性因素。而这远非博物馆一己之任务,唯有多方协同合作,形成合力,才能成功推动该体系不断优化。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姜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