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文化 > 观点 > 正文

网络历史小说:“爽感”为“历史感”让路

网络历史小说:“爽感”为“历史感”让路
2021-11-23 08:19:38 来源:光明网

在传统历史小说中,作者对历史事件的态度是严肃的,“大事不虚,小事不拘”是传统历史小说的基本写法,已有历史定论或详细记载的史实不能虚构,只能在小的人物故事上发挥适度想象。网络历史小说有以正史为据的贴近传统历史小说的作品,但更多是偏想象虚构的。

不同于姚雪垠的《李自成》、唐浩明的《曾国藩》、凌力的《少年天子》等历史小说通过正说历史去总结历史教训,不同于苏童、格非、莫言等作家创作的“新历史小说”以个人体验去解构宏大历史,重想象的网络历史小说在确保不偏离历史走向的前提下,凭借天马行空的虚构和恣意的想象,去建构和叙述历史中关于人、关于家国与时代、关于奋斗与梦想的故事。

从某种意义上说,网络历史小说是一种表达情绪的小说,与真实的历史相比,书写个体的情感变化、生命逻辑、人生轨迹更重要;与严谨的从史料出发的历史小说相比,总结历史经验让位于书写丰盈的生命感,读者在阅读这些故事时,人物的真实感扑面而来,从人物身上见到自己内心的渴望与冲动,见到面对艰难险阻时个体的犹豫与徘徊,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历史小说是对“五四”新文学以来“人的文学”的另一种回归。

网络历史小说以想象力激活了历史小说的活力。它充分表达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在一些网络小说中,常以生活细节与人际关系表达对个体生命的尊重,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写寻常百姓的生活,谴责战乱中那些不顾百姓死活的历史野心家。事实上,很多历史小说创作者有很好的历史学素养,对历史有清晰而严谨的研究。他们穿越历史烟云,以现代观念重新激活历史,演绎小人物在大时代的故事,以有网感趣味的故事叙述赢得了读者,实现了历史小说的创新。

网络历史小说还传承了中国古典小说中的“文人情趣”,如很多小说对古代风俗、人情、历史知识的详尽介绍,对魏晋风流式的清谈、雅趣的历史考据,对宫廷服饰、中医、茶道的细致描绘等,让小说多了些古雅,可读性也更强。这种“文人情趣”在中国古典小说中被视为“闲笔”,网络小说继承了这一传统,让小说故事张弛有度,内容更加绵密结实,成为有“干货”的“硬核”小说。这些“文人情趣”与以主角为中心的故事,共同营造了一个似真亦幻的诗情画意的历史文化空间,借此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追慕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对网络历史小说的价值进行理解的同时,也应看到网络历史小说存在诸多问题:以个人成功为故事线的爽文写法,增加了小说的白日梦性质,一味沉溺于“爽感”,导致作品内容缺乏深度和力度;有些小说穿回封建时代,实现坐拥三妻四妾“开后宫”的男性梦想,还有些作品缺乏批判意识去表现封建时代的等级制度;有些小说的故事想象完全脱离历史发展的逻辑性,陷入历史虚无主义,让作品失去了以史为鉴的意义与价值;故事跟风模式化,缺乏创新,如“技术碾压流”风行,主角或依靠对现代科学技术掌握以及对历史的了解,打败对手。这些问题影响了网络历史小说的艺术品质与社会价值,限制了网络历史小说的发展。

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是内部原因与外部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部原因在于很多网络作家并未受到专门的训练,他们的历史修养与写作功底不足以支撑以“严肃历史”为基础的写作,只能借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弥补自己创作能力上的不足,过分追求爽感容易导致历史观与价值观的偏移,这是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外部原因主要是很多读者喜好网络历史小说,他们对网络作家如何处理历史题材并不在意,只要作品能满足其阅读心理期待与猎奇心理,就会被读者所接受,形成稳定的读者群。

历史给了网络作家无穷的滋养和无限的想象空间,但网络作家不能用无端的想象去描写历史,更不能使历史虚无化。网络作家的历史修养与写作功底,直接关系着作品的逻辑性、文学性、细腻度、创新性。对于众多网络历史小说作家来说,需要不断提升学养,以正确的历史观去处理历史题材,“爽感”要为“历史感”让路,提升作品的艺术品相与思想内涵,让网络历史小说既传得开又叫得响。(作者:陈经纬,系安徽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蔚广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