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有部分童书相继陷入争议旋涡,被质疑“美化自杀”、内容不适合孩子阅读等,其中不乏知名作家的作品。这引起了一些家长的担心,甚至有人发问:到底怎么给孩子选书?
针对上述情况,有学者呼吁“分级阅读”,也有专家表示,不要因为一些细节而否定整部作品,家长没必要过分焦虑。记者在采访中则了解到,还有人认为,“选书难”种种焦虑的背后,折射的是家长们对儿童阅读的一些担忧。
“自杀桥段”在童书出现?
近几年,随着家长们对亲子阅读的重视,在寒暑假读几本好书是许多孩子的必备选项,书店里也随处可见忙着选书的一家人。绘本、童话、儿童文学等都很受青睐。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不过,前段时间,有读者反映,作家杨红樱创作的畅销童书《淘气包马小跳(漫画升级版)》(旧版)中,有些内容包含自杀情节。
比如,主人公马小跳向朋友抱怨受不了练钢琴,“都想自杀了”,还和朋友讨论自杀的方式,出现了“那就从楼顶上,像鸟儿一样张开双臂飞下来”等句子。
还有网友质疑,《装在口袋里的爸爸》里也提到自杀,有的句子还有些美化这种行为。例如“我决定结束自己的一生”“我并没有摔到地上,却坠入一个绚丽无比的隧道里”等等。
看到相关报道,不少人在网上发出疑问:“这些内容真的适合孩子读吗?”“童书里面可以描写自杀桥段?”
那些引发争议的童书内容
据报道,针对书中遭质疑的内容,杨红樱回应称,早在一年前就对这点敏感内容做了删改,现在的版本已经没有了;北京教育出版社则表示,目前已将《装在口袋里的爸爸》全面下架。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网上流传的一些“童书黑名单”则指出,其他一些童书作品也有描写不良习惯、负能量较多等问题。
据《北京日报》报道,还有一份“排雷书单”在微博、微信等疯传。按这份书单,《米小圈》被质疑的内容是“偷奸耍滑”“给同学起外号”,《青铜葵花》《狼王梦》则是因为存在大量“涉黄、涉暴”内容。
此前有媒体曝出,一本名为《小熊过生日》的儿童绘本也曾引起热议:许多朋友参加小熊的生日会,吃蛋糕时有一位朋友不见了,餐桌上却多了只烤鸡。故事暗示朋友“上”了餐桌。
对此,有读者毫不讳言地表示了自己的担忧:“孩子心智往往还不太成熟,如果童书里老有类似内容,会不会引发模仿?”
家长们的焦虑与隐忧
其实,在上述争议背后,某个程度上折射出的是家长们“选书难”的焦虑。
早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26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为儿童挑选图书时,56.0%的受访者感到困难。
“我们工作比较忙,给孩子买书会参考一些推荐语或者书单,有时让孩子凭自己的兴趣选。”一位年轻的母亲表示,常能看到网上曝光有些书的内容不太适合孩子看,比如自杀桥段等等,很担心“踩雷”。
更重要的是,对一些家长来说,“什么童书适合什么年龄段的孩子阅读”也是个问题。这可能需要比较专业的鉴别水准。
儿童文学评论家安武林也注意到家长们的担忧。他认为,儿童文学中涉及类似自杀等话题,作者要慎重,必须掌握合理尺度;作为家长,也不必在选书时对内容过分焦虑。
“我们不能因为书中的一些细节而否定整部作品。家长本身应该有一定的鉴别能力,在选书时,要对孩子阅读的书提前把关、多多留心,及时给予正面引导。”他说。
分级阅读有没有必要?
针对近些年来家长们提出的“选书难”等问题,曾有学者、图书业内人士呼吁,可以实施分级阅读,制定相关标准,为读者提供一定参考,但也有人认为,这种做法实际操作起来,可能意义不大。
“现在的童书,大都会印有‘建议XX岁孩子阅读’字样。但据我了解,目前国内尚且没有统一的、有影响童书阅读分级标准,有些阅读组织或出版机构各自提出分级标准,谁也说服不了谁。”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阅读推广人袁晓峰称。
“童书分级阅读有必要,可以为家长们提供参考。”袁晓峰说,但不能陷入教条,最终还要综合各方面因素,选择适合孩子阅读的书。
安武林则表示,就目前情况来看,阅读分级实际意义可能不大:首先如何制定?分级标准是什么?怎么兼顾孩子的阅读兴趣?
他认为,即使有分级阅读的标准,每个孩子情况不同,如果孩子的天赋比较好,没有必要限制他们的阅读和思维。作家们则可以从实际出发,多创作一些好的、适合孩子阅读的作品。
儿童文学评论家刘绪源也曾将真正高质量的儿童文学比喻为“水果”,它必须像十年树木那样合于艺术发展规律,不可能大量速成,也没有直接实用的价值,却能影响人的灵魂,影响孩子的一生。